希望赊购1000元的顾客A在3个月内付清款项的概率为95%。假设赊销额的80%为对该顾客的投资,必要报酬率为20%的无差别付款概率 。
问:应否给予该顾客信用?
NPV=pR/(1+r)n –C
=95%*1000/ (1+20%)3/12 –1000*80%
=108大于0
结论:应该给予信用
利润盲区(7)案例1(续):
思考这类决策的另一方法是计算NPV=0时的付款概率—“无差别付款概率”:给予/不给予信用都“无所谓”。公式为:
P=C(1+r) n /R
=800(1+20%) 3/12 / 1000
=84%
预计的概率95%超过了84%,故应给予信用。 无差别付款概率
“无差别付款概率”=0 为风险临界点
“无差别付款概率”是考虑给客户赊销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利润盲区(8)案例2:
某企业在A、B、C三种产品选择一种获利最大的产品进行生产,每年总的固定成本15万元,总的生产能力为4万小时,产品均可销售出去。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A产品B产品C
销售单价2050 120
单位VC1226 70
小时/每件24 10利润盲区(9)案例2(续)——错在何处?
制造费用分配率=150 000/40 000=3.75元/小时
产品A产品B产品C
单位VC +1226 70
单位制造费用
(分配率*工时/件)7.5 1537.5
=单位成本 19.5 41 107.5
销售价格2050120
单位利润0.5 912.5
决策(错误):选择C利润盲区(10)案例2(续)——犯了哪两个错误?
“利润”中包含了无关成本—会计分摊的结果
没有考虑约束因素—工时利润盲区(11)案例2(续)——怎样做决策才正确?
产品A 产品B产品C
贡献毛利/件 824 50
贡献毛利/小时 8/2=4 24/4=650/10=5
决策:选择B—正确的决策(前提是单一约束)平均数的幻觉(1)平均量与边际量—以成本为例:
平均成本=ΣC/ΣQ边际成本=ΔC/ΔQ增量成本的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