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表格 行业资料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物流采购 职业经理人 成功激励 管理工具 管理制度 服装行业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报告 影楼经营 幼儿园管理 超市管理
  • “中国制造”的成本创新途径 下载

  • 16714次
  • 名称:“中国制造”的成本创新途径
  • 类型:知识管理
  • 大小:12.0 KB
  • 更新时间:05-02 19:59:41
  • 下载次数:6719
  • 语言:简体中文
  • 推荐度:
  • 上传会员ID:22700813
《“中国制造”的成本创新途径》下载简介

近二十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如潮水般涌向全球。然而,也有悲观者认为,中国仅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末端占据了支配地位,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仅仅是低成本的制造能力。而且这样的模式不具可持续性,一旦中国的劳动力等资源的成本开始上升,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将难以维持。

  作者认为,由于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全球的流动性,任何技术创新所能带来的模仿壁垒和垄断利润都在快速降低。相对同质化的竞争,让低成本成为任何企业参与竞争的必要条件。如果说,中国企业最初的成本优势来自天然的成本优势--廉价劳动力和规模效应,以及市场不完善时人为压低和扭曲的资源低价,那么目前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确立创新带来的成本优势。以低成本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的方式降低成本--这种"低成本创新"将成为未来全球竞争的核心。

  就中国企业而言,目前离原创基础技术的研发还有相当的距离,通过应用型技术的创新实现性价比飞跃是当前更现实的路径。

  整合创新在一个充分竞争、几乎没有任何空隙的市场里,海尔创造了非常令人吃惊的业绩,这个业绩的支撑点就是整合创新--每一样技术都是现成的东西,每一样东西都不是海尔独创的,但把它们联合在一起的方法是海尔独创的。从一个并不高的起点出发,海尔通过集成过去的创新能力,整合全球的设计和研发,最终形成颠覆性创新的实力。例如,小小神童洗衣机的成功,甚至引领了欧美同类企业的研发方向。

  流程创新流程创新战略的核心在于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成熟技术,在生产流程方面进行创新。比亚迪是一个经典案例,它最大的特点是在资本不足的劣势下,利用流程改造,把电池制造这一资本密集的产业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大限度地将技术与中国的比较优势--劳动力结合,获得了外国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成本优势,迅速赢得市场份额。

  颠覆性创新在IT、通信等高端技术领域,不少中国企业选择了颠覆性创新的路径,例如做超级计算机(高端服务器)的曙光集团,它的董事长指出:"创新的核心不能沿着行业领袖的脚步亦步亦趋。如果我们追随跨国公司的战略,我们永远也不会赶上它们。在同一个方向上,我们无法超越它们。当行业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的时候,我们选择在另外的方向上突破,可能更容易取得成功。"华为是中国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典范。

  然而,像所有的战略一样,中国企业的低成本创新也有其局限性。低成本创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越来越多的产业形成了全球的水平分工和模块化的结构。但是,还是有不少产业由于产业链(特别是流程协调)的复杂,并没有形成模块化的结构,整个产业依然是寡头竞争的格局。在这些行业,由于巨大的进入壁垒,低成本创新战略面临天然局限,无法发挥大的作用。

  "低成本创新"听起来像是一种矛盾,在商业世界里,大部分人都习惯将提供功能更多、复杂度更高的产品与创新联系起来。但事实上,低成本创新打破了传统智慧,这也正是它有可能改写全球竞争现有规则的原因。全球经济的发展正在朝更加有利于中国企业低成本创新的方向转变。抓住这个机会,中国将有可能诞生一批本土的世界级企业。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对美国经济的冲击达到顶点,从匹兹堡到底特律,从汽车业到电子业,美国企业大量裁员,失业的工人走上街头抗议,捣毁、焚烧日本汽车泄愤……十几年后的今天,中国制造的产品正如潮水般涌向全球。在美国,在欧洲,人们正在谈论如何应对来自中国的冲击,一如二十年前他们谈论日本。
  然而,我们也看到,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正在被削弱——人民币持续升值,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价格继续大幅提升,土地、劳动力和环境成本的上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质量的质疑,也在2007这一年前所未有地成为西方媒体追逐的热点。悲观者认为,中国仅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末端占据了支配地位,中国的竞争力仅仅是低成本的制造能力。相对于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中国在价值创造上的成就几乎可以忽视。而且这样的模式不具可持续性——成本上升将让中国产品的竞争力难以维持。
  中国制造给西方企业带来了恐慌,但是中国企业自己内心也不踏实。我在商学院当教授时,经常被问到两个问题:来自跨国公司学员的提问是,价格战在中国什么时候是个头,何时不会再遭遇中国企业这么恐怖的价格杀手?而来自中国企业学员的提问则是,我什么时候能够走出价格战的泥潭,享受跨国公司的超额利润?
  我的答案是: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全球的流动性,任何技术创新所能带来的模仿壁垒和垄断利润都在快速降低。竞争不断同质化让低成本成为任何企业参与竞争的必要条件,而中国、印度企业的崛起只不过是把全球竞争的残酷性推到了一个新高度。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必须正视残酷现实,不能有任何幻想。谁能尽早领悟新的游戏规则,并率先培养出适合新竞争环境的核心能力,谁就能主下一轮的竞争。

中国企业崛起的原因
  有一点被许多人忽视:早于中国起步的日本、韩国,在它们高速发展的阶段并没有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获得了这样的称呼,这是因为中国不仅在众所周知的服装、箱包、制鞋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内具有全球竞争力,而且在家电、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造船、信息技术等众多制造业领域内也具有低成本优势。中国企业不仅在跨国公司主动撤出的产业链环节上证明了自身的能力,也进入了跨国公司并未放弃的一些领域。中国企业正在进入医疗设备和精细化工行业,即将进人汽车行业的核心,而在生物技术、飞机制造和装备这些复杂的行业里,也开始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
  中国企业之所以比当年的日本、韩国做得更好,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企业遇到了更好的机遇。20世纪的最后20年,信息革命使世界变得扁平,技术、资金和人才跨越了过去的壁垒,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流动,产业在全球进行水平分工。各个行业的技术都趋于平台化、模块化,极大地降低了技术壁垒,产业价值链被分拆成“即插即用"的许多模块。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国正好开始改革开放,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中国企业可以从最简单、最小、附加值最低的模块切人,不断累积经验、能力和资源,再通过一个个模块往上延伸,逐步突破竞争的壁垒。
  例如,中国企业之所以在手机行业有所突破,原因之一就是原来整合在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大企业中的设计环节被剥离出来,产业链当中突然出现许多独立的设计公司,它们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克服技术壁垒,进入全球市场。再以汽车行业为例,奇瑞之所以能够快速推出这么多产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跟意大利的设计公司,奥地利的发动机公司合作,利用全球的资源,借助外脑的力量,在产品层面上进行创新和整合。跨国公司在过去20年里,反复强调聚焦和外包,换句话说,它们把产业链中越来越多的环节让了出来,中国企业正好可以把很多这样的产业环节接下来。因此,中国企业进入世界竞争的壁垒大大降低。而当年日本企业的崛起靠的是把汽车跟电子两个行业全部吃下来。韩国则是拿全国的力量集中去拼几个产业,才形成了一些突破。但是中国完全适应了全球化的浪潮,由于模块化和水平分工,中国企业可以相对比较轻松地从组装和制造环节切人。




……………………

本站免费提供《“中国制造”的成本创新途径》下载,我们己经对《“中国制造”的成本创新途径》进行全面的整理检查,以保证您安全的下载《“中国制造”的成本创新途径》,本站还有更多房地产资料提供下载,为下次能方便快速的找到本站,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http://www.liushuye.com)哦!

下载地址
下载分类导航
热门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