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创始人们会告诉自己,融资并非最重要的事儿。但他们真正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还是少数。很多创业者会为了融资,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创业公司的“六个月危机”
“一夜成名”这个词我们已经听了快十年了。
最近,一位朋友告诉我说,他们公司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保证每周能够增长4%。他提到4%时神情沮丧。他说,公司目前正在打造另外一款产品,以便公司在下一轮融资时更有竞争力。
听他这么讲,我很惊讶。
要知道,这个4%的增长基数超过十亿,并且他们还没有做任何的市场营销和推广。他们找到了人们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套漂亮的解决方案,然而他们并没有告诉所有人他们的解决方法有多棒。
他们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推广这套解决方案上,取而代之的是开始打造新的相关的产品。新的产品并没有经过市场验证、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以及自以为是的情绪。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A轮融资。
过去,我也曾见过类似的做法,只是据我所知,但凡这样做的,鲜有好的结果。
PaulGraham曾写的关于增长的文章,对于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来说,真的很有价值,比如这一条:
在YC的公司中,每周保持5%的增长算好,如果是10%,那就是优秀。如果只有1%,那表明,你还没有搞明白你究竟想要做的是什么。
说这句话的背景是,大部分经由YC孵化的公司,都会在从YC出来后才正式发布其产品。
创业公司从YC“毕业”之后,通常会发现一个痛苦的事实:想要保证每周10%的增长是非常困难的。经历过TC报道,迎来一波增长高峰之后,即便距离DemoDay已经3个月的时间了,你依然没有开始做市场推广,理由是_____________。
那些在DemoDay展示会上给投资人看的骄傲增长曲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六个月过去了,投资人的钱依然放在银行里,让他们再次投资的时机早已过去。
6个月危机
尽管创始人们会告诉自己,融资并非最重要的事儿。但他们真正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还是少数。通常来讲,融资也是公司经历几个月的成长之后,首次获得来自外部的肯定。融资也会让你的情绪升至一个最大值,而6个月之后,你会发现,你又要开始四处寻找类似的刺激和能够带来兴奋的点了。
你要有心理准备,因为相较6个月前,你现在的基数要比以前大的多,因此数据翻番的日子已经离你而去了。你发现你已经控制不了这台你亲手打造的“机器”,你得依靠其他人来帮助你“喂养”它。时间也开始变得不够用。你的确是个通才,但现在你需要专业人士。
人是物非,这也没什么。
打造一个企业同创立一家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当“创业公司”的光环逐渐褪去,现在到了将它打造成一个企业、一门大生意的时候。你开始发现,你不在是发现一个新的市场,然后去填满它,而是开始为了自己手头有事儿做去打造一些产品。如果你没有同新的、各种有诱惑的事物和选择作斗争,你会变得同其他很多公司一样,想法开始逐渐增多,却很少被执行,最终你会被想法撑死。
渐进性
很多进步都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它们很微妙,你可能根本就不会意识到。当经验老道的CEO们举杯,为了新一轮融资、收购、签得一个大单而庆祝,说着更艰难的路在前头时,他们心理其实都清楚这并非真正的进步。
在你讨论所有的远见、野心、以及对未来的愿景时,员工可能会感觉他们离你的宏伟蓝图非常的近,但当伟大的理想遇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个电话、一次招聘、一次解雇时,这一切从感觉上讲,都会离所谓的伟大蓝天太远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你得对员工有所保留。
平庸是那么的轻松,容易,且诱惑很大。
www.liushuye.com现在,你的银行里有钱,手头也有专业的队伍,你感觉你可以做任何你所设想的事,你感觉你比任何人都了解目标市场,也知道目标用户群的切实需求,你急着想要成为他们的英雄。
但,请你停下来,仔细想想。这种自以为是的情绪会最终毁了你。
长远考量
想要成功打造一家公司,你就得学会拒绝沿途的各种诱惑。你可以动用手头的资源,打造任何你想要的产品原型,去填满那个你所设想的市场。发现未知的市场,并赢得先机,在公司创立之处,也就是6个月前时,这些想法和观点是那么的正确,那么的神圣,现在,这一切也都如同预期的发生了。但你并非表明,你已经在真正意义上赢得了这个市场,你就好像一个渴望打赢之后,衣锦还乡的士兵。你开始被各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分散了注意力,你不再关心怎么打赢这场战争,而是想着如何赢得更多的徽章。这样做的结果必定是你会死在战场之上,甚至,你自己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死掉了。
拜你所赐,投资人、咨询顾问、还有其他的人都通过你所勾勒的美好蓝图,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于是,他们便会在你这一场战役还没有真正拿下时,就开始商量你的下一步计划。
拒绝他们,给自己的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