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测试分析提要:第十一题,习作。主要考查学生习作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这次习作要求是:在生活中有什么新发现或经历过什么有趣的事情,选一件写下来
www.liushuye.com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质量测试分析
第二单元测试,对学生是一次挑战。试卷不仅题量大,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要不仔细就会出现很多错误。现就学生完成试卷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此测试卷共10个大题,包括的知识点有“多音字”“书写汉字”“词语”“课文背诵”“古诗运用”“课文理解”“短文阅读”“作文”等8个方面。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读音。这一题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本单元多音字的掌握情况。由于平时教学中,每课已经总结并加强记忆多音字,学生整体掌握比较扎实。只有3个学生做错,一是把“爪(zhǎo zhuǎ)子”的“zhuǎ”选为“zhǎo”;二是把“相应(yīnɡ yìnɡ)”的“yìnɡ”选为“yīnɡ”。这是多音字的读音掌握不扎实所致。
第二题,看拼音,写汉字。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单元“词语盘点”词语的掌握情况。就做题来说,学生汉字书写正确率比较高。出现问题主要是:“(崭)新”的“崭”两个学生不会写,两个学生写成“占”;两个学生把“隐(蔽)”的“蔽”和“宽(敞)”的“敞”混淆。这都是字形掌握不清所致。
第三题,将词语补充完整。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单元学过的四字词语的掌握情况。平时学完一课就进行听写巩固,学完一单元进行“词语盘点”的听写。所以学生掌握比较牢固,丢分现象较少。丢分的情况有这样几种:两个学生把“(胸)有成竹”的“胸”写错,说明这个学生没有掌握字形;两个学生把它填成“不可思(议)”的“议”写成“意”,这主要是同音字区分不清所致。
第四题,辨字组词。主要考查学生区分字形和扩词的能力。因为在识字教学中不仅能加强字形训练,而且在复习中,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巩固。此题出现问题主要有:两个学生不会用“豪”组词,有的组词“毫放”。这是字形区分不清或词语积累不多所致。
第五题,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中的字意的掌握情况。在古诗的学习和复习时,重视了这一知识点,学生掌握比较好。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三个学生不会解释“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有几个学生解释“题西林壁”的 “题”,写成“写”,解释不完整。这说明这些学生没有按照要求理解、记忆、巩固。
第六题,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主要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运用能力和对课文的背诵情况。教学中,比较重视好句段的背诵的训练,并进行了抄写,但失分严重。问题主要出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别学生有加字现象;二是个别把“即使”的“即”与“既然”的“既”混淆,这些都是同音字区分不清所致。另外,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填写,说明不会背诵课文或不熟练。
第七题,古诗运用。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名句的背诵及运用情况。此题中的正确答案为:第一小题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小题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一小题只有个别学生丢分;第二小题多数学生填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说明这些学生一是没有认真审题,二是不会运用。可见,古诗名句的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
第八题,《爬山虎的饿脚》选段。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爬山虎的脚》一课内容的理解能力。此题的内容为课文第二自然段。此题中的主要问题出现在第二、三小题。第二小题的问题是:学生不会解释,原因主要是理解方法不正确。第三小题,回答问题不够完整,是缺少严密性。
第九题,《蟋蟀的住宅》选段。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蟋蟀的住宅》一课的理解能力。此题为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教学中,着重学习理解。大多数学生做的不错,极少数学生缺少严肃认真的审题态度。例如第一小题“‘它们’是指 。”只要认真读读这段话,很容易找到答案:别的昆虫。
第十题,短文阅读《绿风》。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短文比较长,字体又小,题目也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学生做题耐心度不够,认真度不够,所以失分严重。课后有六个问题:第一题为填空题:桦树干、桦树液的颜色分别是:浅蓝色、粉红色 。可以说,只要用心读短文,就能找到答案。可为什么还有出现错误的呢?那就是没有认真对短文,内容没有读透,认为答案差不多就行,严谨性不够。同样,第三小题也是如此,作者为什么把春风叫做“绿风”?原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可依然有学生没有正确回答。第二、四、五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概括答案,失分很严重。
第十一题,习作。主要考查学生习作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这次习作要求是:在生活中有什么新发现或经历过什么有趣的事情,选一件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清楚。本次写作内容和本单元的习作差不多,学生都写得不错,能做到语句通顺,较生动形象,能较好的运用标点符号,还能在描写时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个别学生书写还是缺乏认真,错别字太多,有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等等。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课内阅读,掌握学习方法。
2.课内和课外结合,通过做阅读题,增加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