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长诵读《弟子规》的感悟提要:"百善孝为先"。孔子要求弟子们要伴随着人的生长过程,通过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方式、行为准则的规范
来源自合同范文学生家长诵读《弟子规》的感悟
六年级2班 zz 家长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儿子稚嫩的背诵声,打开了我思绪大门,感慨颇多。
"百善孝为先"。孔子要求弟子们要伴随着人的生长过程,通过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方式、行为准则的规范,首先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近代商品社会物质至上、利益优先的风气中,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孝"?还需要不需要对人的本性教育给予校正?我们的社会还需要传统的道德吗?现实生活中,一幕幕现代版的"墙头记"在媒体传媒中,屡见不鲜。在人们惊呼世情的冷漠之余,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还是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出现了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孝是凝聚家庭稳定与和谐的纽带。家庭教育首先来自良好习惯的培养,师长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家庭观念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启蒙。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注重的是对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人文知识的培育,面向的是在未来社会竞争中,能争得一席有利之地。至于如何做道德高尚之人,则不重要了。功利主义主宰了人的思维和家庭教育,这就难免出现一幕幕《墙头记》。家庭的不和谐,怎能要求社会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和谐?
传统的文化教育中,长期以来在功名思想的驱使下,鲜有对人性的教育引导,对价值观的始终如一的培养。即使在近几年的开始的素质教育中,受长期的传统社会人文思想的影响,步履蹒跚,走得相当辛苦和艰难。
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化、人性化、科学发展的精神价值体系,在追求个性的张扬、自由中,关注的是物质利益的多寡,缺乏一种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价值理念,在拜金主义居统治地位的今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欣赏佳宁里小学所开展的"读千古美文"《弟子规》亲子诵读活动,这必将对我们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对我们的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我们作家长的,还是孩子,在诵读过程中,都受益匪浅。
当然,一篇"入则孝"不能解决所有的家庭问题,一本《弟子规》也不能解决现在面临的社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从我做起,注重每一个人的修养,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每个社会行业的规范,再加上整个社会的引导、提倡和制约,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从家庭到社会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地、科学的、人性化的符合中国人文文化国情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