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担保方式,扩大抵押品范围。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在地区金融工作中的影响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在金融创新工作中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建立农村金融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人力资源可用效率。
2001年以来,辽宁省北票市以支持“三农”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突破口,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探索形成了多种符合“三农”特点的金融支农模式。本文以北票市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探索实践为例,对如何开展农村金融创新工作进行深入探讨思考,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参考。
三个金融创新模式
模式一:“公司+农户+信贷”,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
中国人民银行北票市支行于2001年起,依托辖区培育产生的“农户肉鸡养殖信用联合体”,选取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创建运行“公司+农户+信贷”支农服务模式,通过实施农户联保、企业担保、财政贴息、信贷扶持等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肉鸡饲养、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到利润分配反哺农户于一体的生产经营链条,形成了“以工带农、以农养工、工农互助”的发展格局。一是引导农户围绕龙头企业组织生产;二是公司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农户为企业提供肉鸡等初级产品;三是通过农户联保、企业担保等形式,信用社为农户提供贷款,形成了“公司+农户+信贷”的支农模式,既降低了信贷资金的风险,又提高了企业效益,促进了农户增收。
模式二:“农机购置补贴+信贷”,助推农机产品下乡。
2009年3月,结合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要求,金融机构以享受购机补贴政策的农户或农村经济组织为贷款对象,以所购农机具为贷款条件,以抵押、担保或小额信用贷款为方式,在农机售价财政补贴30%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向农机购买户提供购机总价款30%的贷款支持,扶持农民扩大购置新型农机具,提高农民综合生产能力,并引导扶持购机农户走“以机助农、以机养机、以机致富”的发展道路。农机服务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动作态势,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模式三:“农户信用评级+信贷”,加大信用贷款投放。
2008年,北票市利用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成果,通过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电子档案、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发放农户贷款证等方式,实现了农户贷款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满足了农村小规模种养户、小商户的增收需求。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的农户只要持“农户贷款证”和“本人身份证”就可直接到农村信用社办理2万元以下的信用贷款,手续简单,利率优惠,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只需5个小时。
四个难题
第一,金融手段单一,创新缺乏动力。一是尚未建立有效的金融创新激励机制、合作机制、保障机制等,产品创新仍处于低层次复制阶段,缺乏具有品牌性、特色性的“拳头”产品;二是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管理者对创新认识有误,存在畏难情绪,怕担风险,导致农村金融创新缓慢;三是产品联动性依然较差,创新产品过于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业务延伸链较短。
第二,农村金融体制存在弊端,创新缺乏基础。一是农村金融尚未形成一个包括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及民间金融有效竞争的环境。二是农村金融创新还受到行政束缚。
第三,信用中介服务缺位,创新缺乏必要条件。征信、评级、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是推动金融创新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由于农村信用担保中介机构建设滞后,信用担保中介服务缺失,造成金融产品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开发新产品面临较大的风险。
第四,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创新缺乏人力资源支撑。熟悉基层业务环境的金融产品研发人员极度缺乏,农村金融创新工作持续推进存在较大困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