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社会责任社会价值
社会是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民营企业也难以生存。几乎所有的民企老板于创业初都是抱着名利为企业第一目标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就需要整合很多内外部资源,企业主的价值观取向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主如果没有以社会为责任的目标,就不会整合到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没有以客户为责任的目标,就不会与客户持续共赢发展;如果没有以员工为责任目标,就不会带来人力资源乃至企业整体的提升。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它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企业也是社会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企业在完成其经营目标之后,也要完成其他的目标,即社会责任。
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不能把利润作为惟一的标准,企业还必须承担起社会和环境所赋予的责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企业发展从“以利润为中心”到“追求价值最大化”,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标志着企业在更高层次上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追求价值最大化”,看重的不仅是实现利润,更看重的是实现利润的能力;看重的不仅是有形资产,更看重企业的品牌效应;看重的不仅是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价值;看重的不仅是企业自身价值。要做到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文明经商,以诚信立足社会;以人为本,劳动关系协调和谐;回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民营企业才能真正壮大、变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七、企业逐利使命目标
自1980年陷入困境的部分民营企业,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出了一些共性问题:战略决策失误,对行业发展方向判断失误,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导致决策失误,过度扩张和盲目多元化,过于依赖OEM模式,金融衍生品等虚拟经济盲目发展,道德、社会责任的缺乏和监管缺失、基础管理薄弱,等等。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民营企业财富的快速积累,离不开制度解放带来的政策空间以及市场开放造就的市场空间,但根本上是靠人的主观努力才形成今日的格局。中国人的勤奋、吃苦、强烈地追求财富的精神乃是财富增长的本源动力。这种精神使中国企业,尤其是形成“中国制造”鲜明特色的民营制造企业,在与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本和速度优势。但是,伴随一代企业家的原始资本积累的初步完成,人们对企业的使命与价值观问题的思考却才刚刚开始。办企业究竟是为了什么?除了勤奋、努力、节俭之外,还有哪些精神因素能够长远地支撑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久?
中国民营企业与西方著名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著名企业大都是为了一种使命、一种目标、一个产业而奋斗,而中国民营企业大部分都只是为了一个产品,为了一块市场,即发现了一个好产品,然后倾力投入,再无限扩大,而一旦这个产品完结,就再找一个新产品,始终不愈的就是产品取向。在整个产品经营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狭隘性,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家对行业前景及民营企业长远战略的忽略,忽略民营企业文化及长期新产品开发。忽视民营企业单一产品的竞争到组合产品的竞争、从组合产品的竞争到供应链的竞争,从供应链的竞争到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对比一些已经有百年历史之久的国际领先企业,可以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在企业的远大理想、社会责任、正直赚钱、利益分享、合作精神等方面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如果没有使命和价值观上的进步,民营企业如何才能摆脱“原罪”的舆论印象,转变成为受顾客喜爱、受人才欢迎、受股东称赞和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呢?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竞争属于低层次的“产品竞争”。
八、和谐发展双赢思想
通常民营企业家们最缺少的就是“双赢思想”,在对待对手方面,惯用的做法就是“你死我活”。如,20世纪90年代末的彩电大战、空调大战。中国企业之间实际上最需要形成价格联盟,但实际上也最难形成价格联盟,即便是短暂的形成,也会很快被破坏掉。
www.liushuye.com因为民营企业家对待竞争的思路还是停留在你死我活的层面上,绝没有想到要双赢,甚或多赢。从世界范围来看,企业与社会间的关系也是互动关系,是双赢的。无论是一个产权多元化的国有企业,还是一个产权单一的私营企业,它都要既为投资者着想,也要为它所存在的国家、社区和消费者着想,更要为企业内部的员工着想。
九、不问是非只论成败
许多民营企业主都很有才能,不乏智慧,但缺少的是理性思维,是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人们大都有这样的一种观点:企业家成功靠的是才华,其实不然。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企业成功靠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理性科学精神、一种道德感、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对规则遵守和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心中充满了伟大的抱负和鸿浩之志,头脑中存着太多的经商手段,但是,一些民营企业家惟一缺少的就是基本的道德、信誉和理性科学精神。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经营作风不端正的问题。他们不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手段来积累财富,而是采取投机行为,甚至是非法手段来牟取利益。在他们当中,抢注他人商标者有之;假冒别人产品、瞒天过海、以次充好者有之;坑蒙拐骗、赖账不还者有之,存在投机赌徒式的经营思想。其手段多种多样,无所不用其极。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起码的商业道德,这样的企业还能做得下去吗?
“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领导,以事实为基础的管理”。作为企业主就是要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思考企业的战略问题。应该发挥企业家精神,要具有创新、承担风险、系统思考与洞察的能力。中国民营企业的意识形态劣根就是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制度的劣根,民营企业之所以大都呈现短命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确立理性精神,理性战胜感情时,企业意识形态就正确,民营企业所有失败都是反理性行为的结果。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比如,下雨了就要打伞,天冷了就要添加衣服,这就是最最基本的理性思维,而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民营企业主更多的是,下雨了不打伞,天冷了不加衣服。这种思维和行为在不少民营企业主身上普遍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