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创新:企业的生命线

[类别:竞争发展] [更新:05-02 11:26:25] [浏览:6167 次]

    一:创新,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我们必须把创新提到一个绝对的高度: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我曾经服务过全球两个非常优秀的企业:戴尔和亚马逊。我看见这两家企业因在创新方面表现的差异,而导致了两家企业当前现状的各异。戴尔虽是全球执行力最强的企业,但创新之举泛泛可陈;而亚马逊——全球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则非常注重创新,举个例子,亚马逊每年最大的奖就是总裁创新奖,奖品是一只美国最着名的NBA球员的球鞋。这么多年来,大家明显可以看到两家企业的发展速度谁快谁慢,从资本市场亚马逊受追捧程度远高于戴尔这一现象也可看出。

    不仅如此,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曾经非常优秀的企业,因为缺乏创新停滞不前,甚至无法存活。比如柯达,曾经公认的全球顶尖、一流的公司,因为缺乏创新而被淘汰。而苹果公司,重新定义音乐、重新定义电脑、重新定义通讯,每一代产品都以创新的形象出现,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不断引领着潮流。

    这些年,我看到这些企业的沉浮,明白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基石。我认为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讲,创新尤为重要。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速度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产品更新换代越来更快,信息量爆炸,竞争加剧,信息传播速度光速,决策速度更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创新肯定会被淘汰。

    大概十七八年前,我在美国商学院任教时,学院杂志让教授们预测一下将来二十一世纪科技的发展趋势。我的答案是:“将来的电脑无处不在!也许像手表一样戴在手腕上,也许像眼镜一样戴着,也许会植入皮肤。驱动方式可以是用语音,甚至可以是用人的思维”。那时看来虽然有些超前,但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在一点一点的被实现。

    二:创新,要植入企业的基因. 在创建1号店时,我和刘峻岭花了两星期的时间,专门讨论企业文化的内容。最开始写了两页纸,强调执行、强调顾客等等诸多的内容,但最后我们把它缩减至8个字:“诚信,顾客,执行,创新”。创新,是我们企业基因之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1号店是怎么做创新的:

    首先,1号店的商业模式就是一种创新。我们以大品种、快消品方式切入。这个其实是非常难的:海量的商品,体积大,份量重,易漏,易损,但我们认为,只要迎难而上、克服壁垒,这些难点就能成为我们的竞争力。另外,除了商品,我们又加入了很多的服务项目,有药网,医网,手机充值,信用卡还款,银行转账,水电煤缴费等。真正实现我们的使命:“让顾客足不出户,享受一切商品和服务”。

    同时,我们认为顾客、商家的需求都是多样化的,一种商业模式没办法满足所有顾客和商家的需求。因此,我们当时有一个概念:让我们的系统非常柔性,流程非常柔性。让我们的系统能够同时容纳很多的商务模式,能让我们迅速的引进新的商务模式。我们可以同时孵化十几个项目,看哪些项目可以生存下来,不好的项目就淘汰。现在我们发展非常好的项目如:掌上1号店、虚拟超市、店中店、名品特卖、1号团、企业频道以及EPP(企业内购平台)等都是慢慢孵化出来的。

    比如说“店中店”。现在1号店不光是有自己经营的产品,也可以为其他很多的商家提供平台服务。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加我们的产品品类,也能帮助我们增加地域覆盖。

    比如“名品特卖”。我们发现很多的优秀大品牌,比如说需要清仓过季商品,或者需要做新品促销等,因此,我们专门开辟了“名品特卖”频道,满足这些商家的需要。

    比如我们有专门的团购频道“1号团”,最多3个月,销售额就能翻一番,发展趋势非常好,而且是盈利的一块业务。

    比如“企业频道”:现在企业都会有采购的需求,像员工福利、日常办公用品等。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希望有一个能为其提供特定服务的商家。而在我们企业频道,通过事先认证,每个企业客户有自己的特定入口,并能享受账款定期结、特需定制等服务。这类服务非常受企业的欢迎。

www.liushuye.com

    比如说“EPP”。像一些几万至几十万员工的大企业,成为我们的EPP客户后,这家企业的员工通过这个频道购买,就可以享受更优惠的价格等特定服务。而企业则通过这种形式给自己的员工创造一项福利,商家也借用这个频道推广自己的品牌和商品。

    另外,我们在配送方面也有很多模式:比如说半日达、一日三送、夜间配送以及指定时间配送等。

    三,创新,要营造一个开放、鼓励尝试和容错的氛围. 创新,要不怕犯错误。

    所有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有成功的机率,也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好的做法恐怕大多已经被做过,我们去尝试的一些新的做法,可能很大程度都会失败。所以我们要有容错的心态。举个此前我们错误的例子,在1号店上线之前,我们在没有做市场调查和尝试的情况下,筹备了3个月的时间做了一本非常精美的300多页的目录,一次印出了10万多本,一百多万砸进去。但后来的结果是,这种推广效果非常不好,1号店早期都是一些低单价的快消品,这种目录形式,价格不能动态改变,于是我们很果断停掉了。又比如,之前我们做了很多海报,通过地铁站、小区发放,当时每次一发海报,订单就上去,一停,订单就减少,后来,我们忍痛停止这种海报的方法。

    我们发现,这些不是电子商务的做法,于是逼着自己去创新,去找适合电子商务的推广方法,接下来,介绍一下我们几个比较成功的创新案例。

    “品类中心”。大家可能觉得去实体店购物,可以看看,摸摸,走走,实实在在去体验这个购物过程,而电子商务缺乏的正是一种“逛”的感觉,其实不然,电子商务也可以有逛街的感觉。像我们做了很多的品类中心,不仅是购物,顾客还能了解到不少的知识。像我们葡萄酒品类中心,我们不仅销售各类葡萄酒,也介绍酒文化。比如介绍世界10大酒庄,葡萄酒酿造过程,什么样的酒搭配什么样的食品和酒杯等大量的信息。比如我们电压锅品类中心,我们介绍电压锅的优点是什么,使用方法是什么,还有一些菜谱。所以说,顾客不光是来购买,也是来学知识,体验和享受购物过程。

    “社交购物”。现在大家知道社交购物非常时髦,其实我们在2008年刚上线不久,就开始做社交购物。

最开始我们与新浪乐居频道合作。这个频道直接链接入1号店。像我们与天涯合作,网友可以在天涯看到“天涯1号店”,我们甚至植入到论坛里,做一些知识性帖子,我们发现,朋友的介绍和意见领袖的介绍更容易被信服。另外,我们与门户网合作,与游戏公司合作,与很多的本地社区如篱笆等合作。这些,都是我们早期的创新之举。

    “购物工会”。早期1号店推出了一个购物工会。我们发现,在办公室这样的环境,口碑效应是非常好的,一个人买了一个商品会告诉他周边的朋友和同事。于是,我们推出了这个服务。顾客可以把他的朋友或兴趣相同者一起组建起购物工会,只要一起购买,达到一定量,下次他购物就可以一起享受一定的折扣。

    “个性化服务”。我们发现,顾客购物行为有很多的规律。如商品的关联性,频次的规律性,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研究出顾客的购物规律。比如,有些顾客对新品非常敏感愿意尝试,有得顾客则不愿意尝试新品。我们基于顾客行为做很多的数据挖掘,并做个性化推荐。比如发现有的顾客之前收藏了某款商品但没有购买,我们就可以在这款商品做促销时,推荐给他。如果发现顾客搜索时我们没货了,到货时也会提醒顾客。我们通过数据挖掘,建立顾客行为模式,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对顾客的个性化服务。

[1] [2]  下一页


《创新:企业的生命线》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