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UC优视董事长兼CEO
一家公司就像一个人,要健康成长必须随时注意头、脚、腰各方面的平衡。创业公司随着人员规模增长,都要从游击队走向正规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转变管理方式,其中一个核心就是中层管理干部的培养,解决腰的问题。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管理者?我认为首要的一条标准就是“不做评论家,要做革命者”。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找到问题是相对简单的一件事,牢骚谁都会发,但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提出建设性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世界上评论家太多了。我也遇到过那种出身大公司、履历华丽的管理者,可惜夸夸其谈有余,真抓实干不足。所以现在我常常跟UC的同事们强调,要积极地做革命者,做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基于这个原因,我一直对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招聘刚毕业的MBA持保留态度,因为当年在投资公司的时候,我们曾经招聘了一批海外和国内的顶级MBA,但最终的结果是全军覆没。我发现,如果缺乏对企业和经营的足够了解,只知道照本宣科,解决不了任何实际的问题。
管理者定位是什么?由于成长速度太快,很多创业公司的管理团队在早期只能萝卜里面拔将军,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带团队,对管理是什么还没有感悟。而初次管理者往往容易有一个误区,似乎管理就是自己做计划、派任务,然后监督别人完成。
事实上在我看来,初次管理者首要的定位应该是标兵,即业务上的专家,执行能力最强的人。就像走队列,作为管理者,你不能站在队伍外面喊着“一二一”,而是要成为队伍最右侧的“标兵”,能为大家分解动作,教别人怎么走好步伐的人。
其次,企业对干部的培养最核心的是培养PDCA的能力,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戴明环”:Plan-Do-Check-Action。即应该是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管理仅仅有热情还不够,必须有方法。把每一个要解决的问题都放进PDCA循环中,边做边思考,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对成功的经验则加以推广,甚至标准化。
另外,作为中层管理者,提升管理能力还要做到“三会”:会听、会想、会说。“会听”、“会想”好理解,就是善于观察,主动思考。所谓“会说”并不是能言善辩或者巧言令色,而是会表达,懂沟通。一个最简单的训练,就是做每件事之前,看自己能不能用5分钟时间,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说明白,让上下级都能理解做这件事的目的、目标和方法。
当然,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领导观”,管理岗位永远是有限的,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当“总”。管理并不代表权力,也不是什么功勋。某种程度上说,走管理线还是要有点天分,有些人适合,有些人不适合。
很多互联网公司在早期提拔出来的“将军”都是产品和技术上的高手,但技术高手不见得是好的管理者,有些技术高手最适合的定位就是“研究员”、“科学家”,你非把一个50人的团队塞给他管,非把他逼疯了不可。
企业要给员工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通道,更多鼓励专业化方向发展。三年前,UC开始建设、实施一套内部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专业化发展。公司的管理岗位是有限的,但我们保证,每一个同事只要在自己的专业级别上稳定上升,未来都能拿到比CEO更高的待遇和回报。
做个总结,干部培养是创业企业提升管理能力的核心问题,我们要鼓励那些有志于管理岗位的员工,以“革命家”为标准,先做到专业上的标兵,不断训练自己PDCA的能力,做到“三会”,早日成为公司成长壮大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