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类别:总结] [更新:05-02 11:18:29] [浏览:6142 次]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提要: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

www.liushuye.com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

  苏氏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小学如此,初中这种现象更是司空见惯

  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我国的教育家子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虽说至今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学习意识都还好,数学成绩也还好,但同样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后进生的队伍在逐步地扩大,这个队伍之所以壮大,我认为是教学内容的难度上升的比例与这批同学的接受力不成正比,课听起来吃力、作业做起来吃力、考起来吃力,三个吃力必然促使他们没有信心学习,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既然有了较好的开始,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结尾。真正不要读书,不想读好书的学生又有几个呢?关键在 于老师,虽然我们多花了些时间,牺牲了休息时间,但是换来了更多的学生要学习了,为自己所得分数高兴了,这里面的意义又何其得大呢?

  自己做的还很不够,希望多读点书,从书上多学一些道理,学一些方法,让自己做得更好,让更多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www.liushuye.com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