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5:生产和交易成本降低VS管理成本上升
信息技术可以使人工完成的工作由机器来完成,企业通过改进工作流程,可以减少工作岗位,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大量的信息获取和分析的成本,也通过互联网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降低了企业的交易费用。戴尔电脑公司就得益于信息时代,通过个性化定制和直销模式,戴尔电脑在全球的PC制造商中拥有较低的成本,从而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网上检索工具的出现,企业在网上收集资料的成本迅速下降。利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很容易就一个专题找出成千上万篇相关的内容。应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企业在许多模块上的成本。
但是,与此形成对应的是,企业不得不花费其他的一些成本。以资料搜集为例,获得资料的成本极度下降,但是资料的筛选成本远远超出资料的收集成本。有数据显示,信息的增长量是每2年增长1倍,1935年美国每生产1美元产品要在信息处理方面花去15美分,1985年在信息处理方面的花费上升到25美分,1995年上升到36美分。而在企业的实际管理的领域中,每多应用一个工具,就需要多花一部分成本来维护,或者监督,或者控制。
悖论6:等级管理形态的打破VS网络形态的复杂
工业时代的企业是“科层制”管理模式,是封闭的等级管理形态,它只能依靠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没有足够的柔性来指挥一个充满智力能力的组织,信息的沟通更多是单向的。信息时代完全颠覆了这种管理模式,信息时代的企业的管理结构具有多层网络、相互依存的单元和双向信息传递功能,过去需要层层部门处理的程序,在网络信息平台上被高度简化,所有的部门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文件的批量处理,如果企业需要,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项目组成灵活的团队。这种因互联网而产生的新的组织管理结构,使企业在面对市场需求的时候反应更加敏捷。譬如,瑞士的volvo汽车公司废除了传统的装配线流水作业形式,而代之以有高度自我管理权的团队来装配汽车,波音公司由设计、工艺、制造等不同部门组成的200多个跨部门团队来共同开发波音777飞机,均取得了巨大成功。
信息时代,任何部门的员工,都可以根据不同利益、兴趣、爱好和见解,构造自己的信息沟通网络,而不用像过去一样服从于层级管理体系,员工甚至可以和最高层管理者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直接对话。但是,这样的等级的打破也常常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网络的组织形态和原有的固定的管理结构之间就会产生冲突,扁平化带来的多重领导问题,常常也会让企业的灵活性遭到破坏。
悖论7:商业全球化VS管理跨文化
在信息时代,企业再也不能单纯依靠地区性的行为来维持其利润增长,每个新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基于国际环境,而互联网让企业传统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企业依靠互联网可以轻松拿到国际订单,甚至可以运用电子商务作为工具开拓国内外市场。
企业在信息时代可以迅速实现在全球经营的商业模式,企业组织中的员工越来越多地跨越国界、种族而工作,形成一种跨文化的多元化工作环境,这将是未来企业组织发展的大趋势。但是,面对全球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企业如何处理好其中的文化冲突,这是信息全球化面对的新问题。相关调查显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失败,80%归于管理者对国际市场和文化的不了解。
悖论8:企业一夜成名VS品牌面临风险
在信息时代,企业完全可以巧妙地利用互联网来实现企业品牌的广泛传播。过去消费者不知道的一个企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家喻户晓。企业可以建立网站、使用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服务、刊登网络广告、利用网络公关手段等来建立和传播品牌,这种建立品牌的方式,成本更加低廉,而且可以让企业在短时间内树立知名度。借助互联网,企业一夜成名不再是梦想。
www.liushuye.com但是,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品牌声誉管理的问题。近些年来,因为搜索引擎、博客、BBS的强大发展,网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爆炸式地扩大,对企业形象相当不利的信息,也同样被搜索者随时检索到,一旦搜索者看到企业不好的信息,就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企业的品牌产生不信任感,这对潜在消费者的冲击很大。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域名品牌保护问题也成了新现象和新问题。近几年,品牌企业的域名被抢注,域名争议此起彼伏。这让企业不仅要重视传统的品牌管理,还需要重视网络品牌的管理。
总的来说,信息时代不仅给企业带来了营销观念、产品定位、企业利润、管理模式更新等宏观的转变和收益,也加强了企业的敏捷性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但是,信息时代也给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新问题。因此,期望只靠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想法是不实际的,甚至是十分危险的。信息技术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交通工具和路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让自行车变成了汽车,但是却不能使弯路变成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