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无论从价值因素分析,还是资源因素分析,未来阿里巴巴在国内A股“再上市”都将是理想市场。
如果从2007年上市到2012年的退市,再到预测的“再上市”,阿里巴巴集团将在资本市场潇洒走过一回。在此历程中,其将不但利用私有化手段,成功把雅虎等大股东清除出去,实现对集团的绝对控制,而且还可以谋求不同市场再上市来套利,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www.liushuye.com我们不妨以阿里巴巴集团2011年年报披露利润为17.12亿元为前提,假设按照年增长率16.6%计算,2015年后集团利润为23.14亿元,假设对应当时A股市盈率为30倍,市值将达到814亿元。
按照国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主板发行有关规定,如果发行时股份总数超过4亿股,发行比例能够降低,但不得低于10%。那就假设公众股持股为10%,如果马云及管理层能够全部控股集团,这将获得股份市值达到732亿人民币。如图五所示。
复星集团:以资产证券化为手段,协同现金流以并购整合
复星集团成立于1992年,注册资金是10万元,从自有资金3.8万元的小型咨询公司起步,在咨询、房地产、医药行业分别赚取了第一个100万、1000万和1亿,复星集团完成初始资本的积累。
此后,复星集团开始了整合扩张之路。
在复星医药[10.06-0.49%股吧研报]在A股募集资金,及复地集团在H股募集资金后,复星集团紧锣密鼓地在钢铁、百货、矿业和金融等领域进行并购整合。
链接:
2000年8月,复星医药完成了2250万股的A股配股;
2000年10月,复星投资友谊复星;
2002年8月,复星投资建龙集团;
2002年11月,成为豫园商城[7.87-0.13%股吧研报]的单一最大股东;
2003年1月,复星及建龙集团投资于宁波钢铁;
2003年1月,复星投资国药控股;
2003年3月,南钢联成立;
2003年5月,德邦证券成立;
2003年10月,复星医药发行9.5亿人民币的可转债。
2004年2月,复地完成首次公开发行(IPO),成为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
2004年4月,复星投资于招金矿业;
2005年1月,南钢股份完成1.2亿股A股增发;
2005年3月,复地完成14,660万股H股配售;
2006年4月,复地完成17,590万股H股配售;
2006年12月,招金矿业完成首次公开发行(IPO),成为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
一套组合拳下来后,复星集团已经拥有数家上市公司,净资产达到几百亿元。
目前,复星集团已然形成自己的资本运作模式,即通过子公司上市和配股获得资金,在所涵盖的6大领域强势整合资源,分别把不同的子公司上市融资,获得资金再用于并购整合。如图六所示。
复星的资本战略可以归结为现金流的掌控和调度上,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资金从母公司到控股子公司的上下调配;2.以项目合作从全球募集资金用于低成本收购;3.控股子公司良好的现金流资源进行自由配置。
2007年7月16日,复星国际在香港联交所整体成功上市后,整体控股中国内地子公司,而有着很好经营业绩的控股子公司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银行信贷额度等构成了复星集团投资的资金,利用纵向的资金流动来进行并购活动,是复星国际常有的资本运作方法。
此外,在2010年2月24日,复星集团和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凯雷投资集团得以共同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低价并购产业。
总之,复星集团是通过持续对接优质资本,持续把握投资机会,持续优化运营与管理能力和提升投资企业价值,形成不断复制和循环的战略,并且与资本齐飞,在中国综合类民营企业当中,成为最大规模和最具成功的代表,形成国内商界知名的综合型集团。
飞尚集团:整合上下游,形成专业化之内的规模经济
飞尚集团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深圳,业务布局全国,是一家立足于以有色金属产业、钢铁产业和交通物流产业等产业链一体化的集团(其股权结构见图七)。
www.liushuye.com飞尚集团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或股东资金,自有资金就是靠自主经营的有色金属和煤炭业务,取得的原始资金积累,并不断通过其它的融资渠道募资。
2001年收购鑫科材料和芜湖港,2003年收购萍乡钢铁,之后控股中国天然资源公司。飞尚集团目前已经拥有以有色金属为主营优势的产业链平台,拥有的五大主柱产业已经涵盖资源采掘、冶炼、生产、加工、运输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如图八所示。
与复星集团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相比较,飞尚集团是以基于产业链的投资,谋求把每个板块在细分市场成为领导者和整合平台,并培养做大成为上市公司:
即通过上下游整合的产业链一体化协同效应,确保上游原材料资源稳定供应和下游市场渠道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化经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优势,并且通过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优化升级,整体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水平。在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达到上市标准后,谋求通过证券化实现价值最大化。
目前,飞尚集团到现在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350亿元,上市资产200亿元。
结语
以上四个案例的叙述,仅仅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此外还有更多的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实践。
在当今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下,企业竞争格局已发生变化,不但考验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且考验企业的资本驾驭能力。
而追求利益最大化无疑是企业另一个最大的目标,企业不仅要从业务层面去努力经营,更要从资本层面去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