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2009年则遭遇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面临用工荒,而今年则更是升级成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对中小企业来说,如果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那么2011年则是最纠结的一年。
近日,有关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众多企业主纷纷“跑路”的传闻不绝于耳。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风向标,温州模式被全国多地追逐和仿效,因此,温州中小企业眼下的生存状况备受关注,温州老板的“跑路潮”牵动人心。
一度辉煌甚至创造奇迹的温州中小企业,眼下正遭遇史上最困难的时刻。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资金供给紧张和融资成本快速上涨,使得许多中小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同时,中小企业自身长期以来存在的经营管理、产业结构及融资难等问题更加突显出来。随着人工涨、汇率涨、原材料价格涨等现状,使得企业主们遭受到了巨大压力。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多重挤压下的中小企业该如何求生存,谋发展?
“你要问我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那就是资金。”温州市苍南县一包装制造业经营者虞先生无奈地叹息。事实上,和他有相同看法的企业主不在少数,在《中国新时代》记者接触到的国内多家中小企业中,遭遇资金困境是最显而易见的。随着人工涨、汇率涨、原材料价格涨等现状,使得企业主们遭受到了巨大压力。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多重挤压下的中小企业该如何求生存,谋发展?
内忧外患
虞先生向《中国新时代》介绍,原材料及用工成本大幅上涨,是导致企业遭遇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当前,全球经济气候尚未回暖,原材料价格却涨势逼人,这对中小企业的压力显然大增。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2011年以来,制造业中小企业平均基本工资在2500-3000元/月,同比上涨了20%以上。原材料成本也上涨了一倍多,再加上运输成本等同步大幅提高都需要大量投入,利润空间受到很大影响。以往包装企业大多比较重视订单数量,货款都是以季度或年度结算。今年,大部分企业开始对货款催得较紧,签订合同时也将付款期限由原来的三四个月缩短为一两个月,更有企业对新客户采取“货到付款”的策略。
苍南县的中小企业主要以包装纸盒制造业为主,从8月份开始进入旺季后,机器基本处于24小时运转,一台机器每小时能生产1.5万个纸盒,而淡季时,每台机器每小时只生产不到100个。今年,为了保障货款的快速回笼,企业只好选择“以稳求胜”,基本只接老客户的订单。对于那些信誉不好,拖欠货款的客户,大家普遍不愿接订单,也不敢接,害怕到最后没钱收。另外,虞先生还指出,很多原料供应商开始采用“先付款再发货”的收款方式,加之受涨价因素影响,企业加大原材料储备,资金占用大幅提高。在“内忧外患”的双重作用下,企业现金流进一步收紧,资金缺口由此扩大。
被迫转型
通过虞先生的描述,《中国新时代》记者了解到,在他周边的中小企业中,生存状况比较好的只占少数,很多企业都在微利中勉强生存,少数企业已停产或倒闭。一些相对较好的中小企业,会转向投资房地产。
生存不好的企业,就干脆关掉。“现在观念都变了,如果在以前,温州人很怕企业关门,因为自家企业倒闭会在亲戚朋友面前丢面子,被周围人笑话。但现在却相反了,朋友都会说,干脆关门别做了,不赚钱不如转投房子。”
据了解,这样的想法早就成了很多温州中小企业的实际行动,大量资本脱离制造业,参与炒楼等行动。留下来坚守的企业也在逐渐转型,一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向政府要地,然后在征地上盖厂房出租。一亩地政府批下来的价格大大低于市场价格,企业盖上几层楼后,只留下很少的面积维持生产,其他则高价出租,几千平方米的厂房一年就能回本。这样的企业用租金支出生产成本,养活员工,实际上已演变成了房地产企业。
www.liushuye.com持续低迷
在“制造业之都”温州,部分行业增长已进入持续低迷状态。据温州市经贸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该市眼镜、打火机、包装盒等35家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同时,这些企业订单金额出现减少趋势,单笔订单平均金额比上年同期下降的占16.7%。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1/4多,仅3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
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日益艰难,使得企业家信心下降。总体来说,市场需求还是有的,但鉴于成本上涨,企业利润太薄,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做大还不如做小”。拿虞先生的企业来说,目前市场订单没有明显减少,而成本却在高涨,导致企业利润减少,运行困难。
融资难题
《中国新时代》通过对融资需求的了解发现,融资并不只用于企业扩大生产,不同的产销环节都面临着融资的难题,也会造成整个环节的资金流动出现障碍。企业的融资目前主要用于采购原材料及补充流动资金两大方面。
企业遭遇融资难,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欠缺政策扶持,还是金融支持体系存在问题?是外部环境欠佳,还是企业内部原因?企业融资需求的缺口主要在哪些方面?
国家收紧银根,使原来融资就很困难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不得已,中小企业只有依靠民间借贷,融资成本大幅攀升。然而,单纯依靠融资是否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所有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前中小企业遭遇各种困难有其必然性,资金固然可解企业燃眉之急,但未必就能解决其根本问题。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差,缺乏自主创新,传统经营模式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恐怕已难以为继。
随着生存压力的骤增,融资难或许会成为压倒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小企业主希望工商、税务等政府监督部门能简化一些程序,放宽政策。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完成原始积累,包括资金、社会资源等,很难取得银行信任。大企业本身所具有资金、营销、规模、技术和品牌等优势,必然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存活。
化忧为机
虞先生在接受《中国新时代》采访后,过了几日,又专门打来电话告知,近日,随着17条含有“不征”、“免征”、“暂免征收”等字眼的温州财税新政的出台,全市财政地税系统“企业服务季”活动正式启动。
一系列优在明处、惠在实处的帮扶举措,将为处于严峻挑战中的温州企业全力排忧解难。
17条财税“新政”中有多条为帮扶企业解决实施兼并重组中遇到的相关税收问题,具体包括:对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企业产权转让行为,不征收营业税;企业内部股权重组,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股权转移过程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过户不征收营业税,企业土地、房屋权属不发生转移的,不征收契税;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注销、破产后,债权人(包括注销、破产企业职工)承受注销、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以抵偿债务的,免征契税;对非债权人承受注销、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凡按照《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其中与原企业30%以上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等。
针对当前温州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困境,“新政”也推出了多项利好举措,具体包括: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当年利润出现亏损,并且亏损额达到注册资金的20%以上的单位,经地税机关审核,可酌情给予减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新办之日起一至三年内,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经市(地)级以上政府部门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其资源综合利用部分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可减免应缴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自谋职业城镇退役士兵,且与上述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可按实际招用人数每人定额减免500元当年应缴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