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

[类别:竞争发展] [更新:05-02 11:22:16] [浏览:6671 次]

www.liushuye.com

    据悉,“企业服务季”活动期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将选派精干力量,深入企业,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在企业融资、整合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以期有效缓解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瓶颈,增强企业信心。

    事实上,自2008年至今,伴随着物价上涨、房租上涨、用人成本上涨、网络迅猛发展、国有书店强势出击等多重压力,原本资金紧张、实力薄弱的中小型民营出版企业也已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加深了原有的困境和危机。在当前中国出版业进入大集团发展和资本运作相结合时期,众多未能进入大集团的中小型民营出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地位更加明显。资金和人才的短缺与出书规模和市场效益形成了一个悖论,即资金少、作者和营销人才不足,导致出书规模小、市场规模小、品牌形象建立不起来、经济效益不好,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如果再加上国外出版集团进入中国市场,中小型民营出版企业的存在与消亡就更加让人担忧不已。

    现状与困境

    中小型民营出版企业规模小、人员少,机制灵活,应变迅速,但在市场竞争中,如不能利用自身的灵活机制、低成本、创新模式,打造出核心竞争力,那么就会面临关门或被兼并的境遇。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电脑网络的普及,改变了许多社会条件,原来属于图书的市场被划走了一大块,图书市场规模被严重分割,难有过去那种大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因此,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看中小出版社,更多的话题应该是如何生存下去。

    我国出版业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积累,完成了市场经济下的第一次创业。但在当今社会分工的调整、重组过程中,出版业爆发性增长的时代已过去,狭小的图书市场空间里,精细化营销策略成为出版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且,这些营销方式、理念都是借鉴了其他发展较快行业中的模式,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某民营图书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中小型出版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但只要图书市场没有消失,生存发展就有机会。有挑战,就有机遇,中小出版社要在困境中实现突围。

    大型出版社有资源和政策优惠,使得中小型出版企业承受着很大的市场压力,这是整个出版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尤其近两年,出现了较大的变数,使中小型出版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成本加大,纸张、人力、房租、物价上涨;再加之民营渠道萎缩,帐期延长,书店压低折扣,拖长回款;其次,产品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其原因在于:第一,大多集中在大众出版领域,营利性差;第二,教育出版领域的中小型出版公司主要产品是低端产品;第三,专业出版力量薄弱;第四,产品可替代性比较强,差异化战略很弱;第五,从管理方面来讲,一部分大众类中小型出版企业多为作坊式经营,教辅类文化公司多为家族式管理;第六,从人才方面来讲,出版的关键是人才,而一部分中小型出版企业缺少人才,又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和保障。还有一大批规模较小、缺少定位和特色的小企业,由于人才储备不足、管理不规范等先天缺陷,在市场不景气时充分暴露,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经营日益困难,同时由于市场竞争也使一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

    减税与减负

    对于国内迫切需要融资的中小型文化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比减税更具有普惠性了。虽然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企业税收减免政策,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型文化企业来说,减税减负仍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望之一。

    之前政府和媒体关注文化企业的焦点多为解决贷款难等融资问题,但相对来说,中小型文化企业经营者认为,减税政策应来得更实惠一些。某民营图书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新时代》采访时表示,企业税负重、重复征税、忽视减负政策已成为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

www.liushuye.com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税负相对较重,严重削弱了中小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以出版业涉及的图书销售增值税税率为例,相对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图书销售13%的增值税税率明显偏高,再加上随其征收的附加税,税负就更为沉重。

    此外,2009年增值税改革后,增值税征收范围变得更大,但几乎大部分文化企业都征收营业税。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知识和创意,其资产大多体现为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在这些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交换过程中,智力投入往往占文化产品成本的绝大部分,但企业在纳税时对这些投入并不能进行抵扣,如出版业中的作者稿费及版权购买支出成本、影视制作中的剧本创作和制作成本、报刊业中的稿费支出成本等都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

    这种重复征税,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严重抑制其发展活力。“由于图书出版类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国内对相关图书、影像制品常见的退回特殊性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发生频繁的缴税再退税行为,企业部分资金被税收支出暂时占用,加重了我们这类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

”某民营图书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新时代》采访时叹道。

    机遇与挑战

    结合图书出版自身的规律和图书市场的发展变化,做好资源整合是目前中小型出版企业的最佳战略选择。作为图书出版来说,这个行业是知识经济。信息发达的社会,更需要有人来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理。这就是说,图书出版行业一直都在做这项工作,这也是图书作为知识积累、传播普及的一个核心所在,是作为知识、信息枢纽的一种新的社会必然需求和图书出版行业自身的价值所在。如果离开了这个核心价值和社会定位,与其他一些规模化的工业产品相比较,那就是拿自己所短比他人所长了。

    众所周知,中小型出版企业没有规模化的工业生产设备,也没有资金优势,不能完全套用大企业、大集团的模式。况且,其他行业的运营和赢利模式拿到出版行业,未必能行,也有一个学习、消化、吸收的过程。还要对各种营销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探索试验,依据自身行业特点,改革创新现有模式。

    中小型民营出版企业虽然熟悉传统图书的出版、销售,但对数字出版这种全新的产业链缺少经验和必要的技术准备。大家往往还用对待传统图书一样的方式来处理数字出版,结果在销售与服务上不能与读者对接,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因此在对待数字出版上,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仍持观望态度。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这只是一种可能,持观望态度,没有足够重视研究、认真对待数字出版将要对传统出版带来的影响。

    “其实,中小型民营出版企业可以在数字化之路上寻求自己的发展战略,不能与大型出版社争锋。数字出版的形式,是做电子图书、数据库,还是建立在线阅读、网上销售,要量力而行,伺机而动。是只提供内容资源,与技术运营商合作,还是自己既做内容,也涉足技术开发,都必须遵循客观实际规律。”某民营图书企业负责人分析道,“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型民营出版企业可以制订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战略,先打基础,实现内容数字化,然后与技术运营商合作,探讨数字出版的路径;与此同时,也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网站,既做企业的形象宣传与产品宣传,亦可实现在线阅读或电子图书下载等服务。”

    可持续发展

    中小型出版企业无论在资金、人力,还是在规模、实力,图书市场的热点、重点领域都无法和大出版社展开正面竞争。“我们可以调动集合自己的资源在某几个图书领域占领制高点,如我们目前做的最好的教辅市场。这样就能够在图书市场占有一定份额,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某民营图书企业负责人说,“只有整合了自己的专属资源,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型出版企业才能形成自己的战略规划,从内容、品质、成本等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解决生存发展问题,接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