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定位不能代表一切

[类别:财富人生] [更新:05-03 22:22:29] [浏览:6968 次]

    从大学接触到《22条商规》直至现在,大约10几年的岁月过去了。近段时间总会被“定位”的各种声音缠绕。其实,我对定位理论的策略还是很支持的。但看多了对“定位”的推广,实在忍不住就想发表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权当闲聊吧。

    《定位》理论经过多次完善和修改,最终归结为一本专著《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于1981年正式出版。1996年,特劳特与瑞维金合作出版了《新定位》一书,总结了过去二十多年中广告人在运用定位理论时出现的典型错误,更加深入地挖掘出消费者的接受心理,提出消费者的五大思考模式以及掌握定位方法的五大实战技巧。2001年,在美国营销协会举办的20世纪营销理论的评比中,“定位”理论一举超过了瑞夫斯的USP理论、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以及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甚至菲利普·科特勒构架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最终被确定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最近,“定位”闹得很凶,一本本的小册子和书籍翻来覆去吵来吵去,大有非定位即死亡的架势。其实,单就理论来说,阐述自己的想法本无可厚非,即便是学术也可以存在争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现在看来,但似乎不是的,定位似有“围剿”USP、品牌形象论之势。更甚的是连科特勒也不放过,定位最后下了一个结论:研究需求是行不通的了。

    首先申明,笔者不是研究理论的,但笔者从事营销工作好多年了。我不反对定位理论,但我反对将定位“神奇化”,“绝对化”。我想站在实战的角度,谈谈自己对营销的看法,仅此而已。

    在09年4月的销售与市场上(管理版)上,附送了一本叫做【《品牌定位原理》――王老吉成功背后的理论】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的目的是推广他的一本书籍,我打开之后,看了前一部分,感觉确实很猛――上来就是列举了中国企业的七大品牌观念的误区,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

    我不想空对空谈这个问题。还是从这本册子列出的前三个“误区”来看看这神奇的“定位”吧。如果他们首先提到的“误区之一”:“品牌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满足顾客需求”。如果是误区的话,能否这样理解:主要不是满足顾客需求或者满足顾客需求也不会成功。册子中说:有太多的企业做着相同的事情来满足顾客需求,所以很难成功。那么,我想知道的是:有那么多企业都想在细分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找到所谓的“定位”,他们凭什么能够成功呢?

    所以说,从营销以及营销管理来看,顾客需求才是本质,才是原点,离开了这个基础,再怎么深入大脑,改变心智也是徒劳的。

    为了说明心智(我并不认为完全不对或不重要)的重要,满足需求不能成功,册子列举了海王银得菲的失败案例,其实,笔者并不认同是定位“快”出了问题,而是海王的品牌形象出了问题。海王主要的品牌资产是保健品相关联,而并非是药品,这才是最关键的,并非全部是银得菲“产品定位”出了问题。顺爽敌不过飘柔很难说是“定位”的问题。当年丝宝抢占宝洁的市场份额,飘柔抵挡不住,大幅降价的场面历历在目,如果现在说完全是“定位”的问题,未免太过牵强了。实际上,利用低价策略的恰恰是飘柔自己,你去卖场看看,那些9.9元一瓶的飘柔,促销人员的针对性拦截,又岂能一个“定位”就能搞定的!

    当然,后来丝宝是被宝洁收复了“失地”,但这不是“定位”的问题,是品牌、营销、营销管理等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册子说到第二个误区是:更好的产品、更佳的团队、更大的投入,必将胜出。我想说的是,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例子就在眼前。

    先看看册子列举的例子吧。列举的联通CDMA和移动的较量。其实,这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竞争是不在一个等级上的。CDMA一直跟联通比通信信号,但实际上通信信号一直不好,也就是产品本身不好,加上资源的投入和消费者消费的习惯,怎么能跟移动竞争呢?所以说,“定位”并不是万能的,只要找到就抓到了“救命稻草”。而产品本身,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基础,也是所有营销工作的基础,没有好的产品一切都是空谈。

www.liushuye.com

    手机也是一样的。诺基亚之所以超越其他重量级的对手,是因为诺基亚永远将“人性化”需求摆在了第一位,就算MOTO定位在商务机,那又怎么样?不知道你的感觉怎样?多年前,拿到诺基亚不用看说明书就可以使用,而其他手机看一半天很多功能还不知道如何使用。从这一点上说,诺基亚真正做到了“科技以人为本”。不是跟风、潮流,而是一如既往的满足“需求”。

    产品不重要吗?我说很重要。今天去超市买点东西,觉得口渴,就想买一瓶农夫山泉的水溶C100,没有买到,家乐福断货了。这是一个“产品”的胜利,至少不仅仅是“定位”。娃哈哈也跟进了该产品,销售也不错。如果“定位”决定一切的话,农夫山泉已经是中国无敌的企业了。从创意到定位,农夫山泉每年都很出彩,是“定了位”,还最终还是“让了位”,混合果汁也是一样。

    册子说到的第三个误区是: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是促进销售的核心力量。册子列举了健力宝的第五季来说明塑造品牌形象打造不出品牌。实际上,健力宝并不是品牌形象出了问题,也不是“第五季”的推出拖死了健力宝。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上和管理上出了问题,是一个被“玩死”的企业。

    册子还列出了很多“误区”,笔者并不是有意要去反驳,而是看到极端的方式不吐不快,算是对营销前辈的几点“敬意”,包括“定位”。

    不可否认,每一次营销理论在实践中诞生,都将推动营销实践的发展。但,“定位”有那么神奇吗?在广告界享有崇高声誉的“广告疯子”乔治·路易斯对定位理论就不屑一顾,认为定位是自然而然的事,他讥讽说:“定位是个屁”。就像“上厕所前先要把拉链拉开一样”自然。实话实说,这是我们能听到的对定位理论的最崇高的褒扬。一种理论越是伟大,就越是显得自然。就像“做饭”之前必须先“生火”一样,不然,我们只能像原始人一样茹毛饮血。乔治·路易斯的话,正显示了在定位理论提出之前,广告人不懂得“上厕所前先要把拉链拉开”,因此没有定位的广告是一种“尿裤子”的原始广告。“定位理论”的重大价值略见一斑。

    当然,以上话语有些极端。但笔者认为,定位只是一种策略,是我们进行营销活动时必须要考虑的一环。定位就是寻求一个策略支点,在极致发散的同时,也集中到“点”的突破。

    企业或者品牌只要做正确了方向性的决策,形成方向性差异化,就可以赢面大增。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缺陷,当企业或者品牌过分去追求差异化,忽略消费环境,忽视外力作用,很可能就会陷入死胡同。

    定位并不是那么神奇。为什么一定要用“定位”来否定USP和品牌形象理论,或贬低菲利浦•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呢?

    最经典的往往是最自然的,我深以为然。


《定位不能代表一切》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