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家族谱系图
1948年,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昵称乔伊,后排中)与子女在马萨诸塞州的合影。
1960年,肯尼迪家的第四代于马萨诸塞州拍摄的合影。从左至右分别分约翰、罗伯特、爱德华。
2008年1月28日,爱德华·肯尼迪在华盛顿出席民主党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竞选集会。
影响世界的百年家族
家族,作为一个基础的社会组织,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它下面联系着个人小家庭,上面连接着社会大家庭。而一个显赫的大家族,甚至联系着一个或多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
相关链接:
比如:在政治方面,肯尼迪家族、温莎家族、尼赫鲁-甘地家族,这些家族历经百年沧桑,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有些甚至影响着整个世界政治的变化;
在经济方面,摩根家族、保时捷-皮耶希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它们一个个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财富帝国”。它们创造的“财富神话”,至今还在延续;
在文化科技方面,默恩家族、华纳家族、居里家族,这些传奇家族,或异军突起,或犹如神助,它们所创造的辉煌让人叹为观止;
……
在这些领域里崛起的“家族帝国”,无可避免地对一个时代甚至几个时代产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本刊此次选取的十大家族,都是目前仍然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的百年家族。通过揭示其起源、发展、传承轨迹,不但能使我们看到这些家族长盛不衰的秘密,也可以从中看出近百年来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肯尼迪家族权倾美国政坛
《环球人物》杂志驻美国特派记者 温宪
位于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它与欧洲大陆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19世纪上半叶,大批欧洲移民历尽艰辛,落脚波士顿,开始了各自的“美国梦”。
日前,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波士顿,在饱经风霜的建筑中徜徉,探访一个百年政治家族的印记。这个家族,就是美国最显赫的“第一政治家族”——肯尼迪家族。
在“美国梦”中艰难前行
1848年,一个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1823-1858)的天主教徒,怀着“美国梦”,只身从爱尔兰出发,漂洋过海来到波士顿。在波士顿港口登陆后,帕特里克(注:为方便读者阅读,以下隐去他及后人的姓氏“肯尼迪”)决定就留在这里。他在一个制桶厂找了份工作,不久又娶了在船上邂逅的一个女子为妻。很快,夫妻俩有了三女一子:玛丽、玛格丽特、约翰娜,以及1858年1月14日出生的儿子约瑟夫(1858-1929)。
和其他新移民一样,肯尼迪家族在美国的第一代,也有过辛酸的故事。1858年11月12日,儿子刚刚10个月大,帕特里克就染上霍乱去世了。他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和文字,只留下了一个可怜的“大家庭”。曾有一位美国作家说:“他(帕特里克)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肯尼迪家族成员,也是最后一个死于匿名的肯尼迪家族成员。”
父亲的早逝,使约瑟夫早早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刚成长为一个少年,他就退学去码头当搬运工。攒了点钱后,他开了一家啤酒馆。在约瑟夫的苦心经营下,啤酒馆的生意日渐兴隆。这个爱尔兰移民的儿子,总算在美国站稳了脚跟。不久,约瑟夫迎娶一个富有的酒店老板女儿为妻。婚后,夫妻二人生了一子二女。
在波士顿城的周围,集中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近60所享誉世界的名校。而哈佛大学与肯尼迪家族更是有着不解之缘。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1908年,约瑟夫将儿子帕特里克(与其祖父同名,昵称乔伊,1888-1969)送进了哈佛大学。自此以后,肯尼迪家族的很多成员都在此就读。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治学院,甚至还以他们的姓氏来命名。
先发财,后当官
乔伊作为美国肯尼迪家族第三代中唯一的男性,其眼界与祖父和父亲的大不相同。
www.liushuye.com1912年,24岁的乔伊从哈佛大学毕业,两年后娶波士顿市长之女为妻。婚后,他们共育有4个儿子和5个女儿。
早在刚走出哈佛大学校园时,乔伊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争取在3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你想挣钱,就必须弄清钱在哪里。”乔伊选择了银行业,并很快成为全美最年轻的银行董事长。1926年,他开始投资好莱坞电影业,赚了500万美元(约合今天的6000多万美元)。据传,在美国实行禁酒令时,他还参与从加拿大和古巴偷运私酒。“大萧条”来临时,房价暴跌,他却趁机将大量资金投入其中……很快成了亿万富翁。《时代》周刊曾评论说,冷静、客观和善于把握时机,是乔伊发财的关键。
此时的乔伊,已经不再把财富作为唯一的追求,他开始将目光投向政坛。
1932年,一个很有潜力的总统候选人,引起了乔伊的注意。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罗斯福参加竞选的过程中,乔伊曾多次帮助他筹集资金,并陪他参加竞选旅行。罗斯福当选后,乔伊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美国股票交易委员会首任主席的位子。1937年,连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又任命乔伊为美国驻英国大使。对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后裔来说,这曾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相关链接:
辉煌与劫难并存
乔伊在财富和政治上的成功,为9个子女——肯尼迪家族的第四代塑造家族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乔伊的影响下,他的子女们特别是4个儿子——长子小约瑟夫、次子约翰、三儿子罗伯特、幼子爱德华,长大成人后,都对政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美国曾盛传这样一个故事——乔伊发誓要让自己的下一代登上权力最高峰,为此将一个又一个儿子送入政坛。对此,其最小的儿子爱德华在去世前回忆说,事实上,父亲对他们的人生决定,保持严格的中立立场。他希望孩子们从政,但也支持他们所有“不是随便作出的”决定。
乔伊本有个打算:把长子小约瑟夫培养成美国总统。然而,身为空军飞行员的小约瑟夫,1944年因飞机故障,葬身英吉利海峡。葬礼过后,乔伊对约翰和罗伯特说:“轮到你们了!”此时,毕业于哈佛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的约翰,已经27岁,投身政治刚刚1年。他接受了父亲的“指示”,成功地于1947年当选众议员,6年后又当选参议员。1960年,约翰让家族辉煌达到了顶点:他成功当选美国第35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其间,他的两个弟弟罗伯特和爱德华,也在联邦政府内任要职。
然而,肯尼迪家族第四代所经受的劫难,也是出了名的——老大小约瑟夫1944年在英国坠机身亡;1963年11月22日,老二约翰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访问时,遭枪手暗杀,死在总统任上;1968年6月5日凌晨,正在参加总统选举党内初选的老三罗伯特,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内遭枪击身亡。
“追上去!赢得第一!”
在融合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国移民社会中,肯尼迪家族能够脱颖而出,与其独特的人格培养和文化积淀密不可分。
肯尼迪家族移民美国后,前几代人虽然一直在为生计打拼,但从未松懈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乔伊,除了将子女送进名校读书,更重视在家庭生活中塑造子女的人格。
乔伊最小的儿子爱德华(1932-2009)在《真正的罗盘》一书中回忆说:“父亲信奉‘竞争是在美国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我们9个兄弟姐妹间,从小就以能够想到的所有方式进行竞争,在足球场上比谁更勇猛,驾船航海时比谁更专业,跳跃岩石时比谁更矫健,在海边比谁能将海贝投得最远。我们既比机敏,也比知识面,还比辩论水准,比谁能在餐桌上赢得最多的注意力,谁能成功地将话题引入有趣的争论,谁能在争论中把握主动权……”在这种教导下,“追上去!赢得第一!”成了肯尼迪家族的家训。“我们相互依赖……我们互帮互学,我们相互崇拜,我们相互忠诚,也相互竞争。这种竞争基于一种快乐而非源于控制的欲望。”乔伊传给家人的价值观,成为联结肯尼迪家族的一种独特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