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开店实务集锦

[类别:创业投资] [更新:05-02 11:24:41] [浏览:6840 次]


  物业选择的进入方式--合作经营。对于连锁发展初期的零售企业、管理经验不够成熟的零售企业,要快速形成连锁发展的规模经济,最好的物业进入方式就是合作。可选择“加盟连锁”或“连锁同盟”发展模式。这种方式可以减小连锁企业的投资风险,又可以取得物业的经营权;使业主放弃物业的“机会成本”,与连锁企业共担风险。但这种方式通常对商号价值的要求较高,并大大降低了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在零售企业财务指标调控能力较差、市场竞争激烈或经理人资质不足的情况下,有可能给薄利的零售企业造成亏损。

  物业选择的进入方式--租赁经营。对于较成熟的连锁企业,物业租赁是较好的选择方式。租赁所占用的资金,与物业买断相比“现金流出”较小;与合作经营相比利润空间较大。可以用少量的资金获取物业的使用权,是一种以融物形式获取的变相融资,租金便是融资成本。当然与合作相比,租赁的投资风险较大,这就要求连锁企业在进入拟定市场时,对市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因而是较成熟的零售企业连锁发展,走向规模经济的第一选择。

  物业租赁及进入方式的再评价。租赁实质是物业使用权的分期买断,是租赁方将固定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以最大限度获取固定资产收益的一种经营方式。物业价值与租金纯收入之间有如下关系:
       R1              
PO = ——————————
      (1+g)m-1 
   r{1-——————}
      (1+r)m-1
  PO为物业价值
  g为租金年递增率(以5%计)
  R1为第一年租金纯收入
  m为租金递增周期(以1年计)
  r为贴现率(以10%计)
  物业折旧期以45年级

表6-1 物业价值与租金收益变动状况
—————————————————————————— 
月  租    X元/平米.月
——————————————————————————
租  期     10年          5年
——————————————————————————
物业价值 1000X元/平米以上 2000X元/平米以上
—————————————————————————— 
这一结论说明,如果物业每平米的月租金为100元,租期为10年时,相当于每平米物业价值在10万元以上;租期为5年时,相当于每平米物业价值在20万元以上;但并非租期越长越经济,租期越长租金总量就越大。由此可见,以物业租赁方式进入物业所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因此,大型零售业连锁发展,应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缩小租赁进入物业方式的比率。零售业的连锁发展与房地产的相关性较强,实力较强的零售企业可在连锁发展的过程中,将零售业与房地产业联合起来相关发展。如日本的大荣公司,能成为国际著名的零售连锁企业,与房地产业和零售业的联合经营是分不开的。

新开超市离不开的CI设计

  根据企业形象的三个层次,可以将企业形象识别(CI)也相应分为企业理意识别(MI)、企业行为识别(BI)和企业视觉识别(VI)三个层次。

(1)理念识别(MI)。英文全称Mind Identity,
  就是一个企业由于具有独特的经营哲学、宗旨、目标、精神、道德、作风等等而区别于其他企业。MI是CI的灵魂和整体系统的原动力,它对BI和VI具有决定作用并通过BI、VI表现出来,就好比一个人具有的内在独特气质只能通过他的行为和外表才能感受得到。理念识别的要素中,企业的群体价值观是核心要素。

(2)行为识别(BI)。英文全称为 Behavior Identity,
  指企业理念统帅下企业组织及全体员工的言行和各项活动所表现出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区别。BI是企业形象策划的动态识别形式,而有别于企业名称、标志等静态识别形式。从BI实施的对象来看,它包括内部活动识别和外部活动识别。由于员工及其群体的行为(包括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媒介,受众可以不借助其他传播媒介而直接产生对企业的认知,从而形成对企业形象的认识;而员工的言行无不是在企业价值观等理念要素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因而行为识别实际上是理念识别的最主要载体。

(3)视觉识别(VI)。英文Vision Identity的缩写,
  指一个企业由于独特的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视觉要素而区别于其他企业。VI的表达必须借助某种物质载体,如厂房、店铺、广告牌、产品外观及其包装等等。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视觉,约占80%,因此VI是整个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最形象直观、最具有冲击力的部分。人们对CI的认识是从VI开始的,早期的CI策划也主要是VI策划。VI虽然比MI、BI容易实施、效果显示度高,但它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并不持久和深入,而且有时也难以完全反映MI,也就难以完全反映CI的内容,因此脱离了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的视觉识别本身是缺乏生命力的。

  便利店盈利模式设置

  西方著名学者布茨•艾伦研究表明,在很多行业中与经营规模高度相关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之间是呈正斜率变化的,即获得高市场占有率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企业的规模化经营。这几乎成了国内企业便利店发展的共识。

  自1995年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登陆伊始,短短7年光景,便利店在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渐成燎原之势。其中,上海的便利店发展最为成熟。据最新资料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上海已有24小时便利店3500家。目前,一些大的便利店巨头仍在加速发展,如“联华快客”现有门店800多家,“可的”门店700多家,“21世纪”门店600多家,并且意欲2003年再开500家,“好德”门店500多家,且还在以每天一家的速度向前推进。

  但相对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盈利。据悉,在上海10余家便利店中,目前几乎没有一家能够真正实现盈利。投资之初,不少便利店原打算营业后三年进入盈利期,而现在,且不说盈利,就连维持生计也成了问题。他们一直很惶惑。日本的7—11食品的平均毛利高达47%,台湾7—11的平均毛利也达到了30%,真正做大做强以后的便利店,毛利率应该上升,至少也该在25%以上。而我国便利店毛利率普遍偏低,平均在20%左右,近两年由于同业竞争者数量的增加以及彼此的无效内耗,毛利率在市场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甚至呈现出下降趋势。

  毫无疑问,便利店的尴尬使相当一部分业内在线竞争者身陷囹圄,进退维谷。近两年不少业内专家纷纷指出,便利店将是继超市之后发展最为迅速也是最有前景的零售业态。但事实上,便利店在国内由于政策掣肘和市场先天条件的制约,发展得并不顺利。

  便利店的目标顾客有两大族群。一类追求娱乐、享受、习惯“夜生活”,以12—25岁年轻人、单身一族、青年学生、夜间上班族为主;一类是迫于快节奏生活而习惯快速购物或急需购物,以职业妇女、家庭、老年人群、旅途应急人群为主。根据便利店选址所在地域的不同,便利店目标顾客族群的选择是不同的。如在生活小区、学校、网吧、商务区,市场构成常以第一族群为主,而在加油站、火车站等地区,便利店则常常会选择第二族群作为服务目标,企业应根据现有和潜在市场的构成状况,选择合适的目标顾客群或族群组合。

  有选择就会有放弃。便利店在市场发萌初期应极力规避超过企业能力所及的目标顾客。如在北京,若以高档写字楼和商业区白领为目标顾客,就会面临店铺租金成本高和购买力不足的状况,这会使便利店面临困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开店实务集锦》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