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莫萨克·冯赛卡律师行亚太区合伙人兼任莫萨克·冯赛卡(亚洲)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财产规划与管理研究会(CAoWPM)会长、国际律师公会(IBA)会员、国际税务计划协会(ITPA)会员、亚太律师公会(IPBA)会员和香港受托人公会(HKTA)会员。他长期在律师行总部和香港工作,并在世界著名离岸金融中心英属维京群岛、百慕大、巴拿马、英国、瑞士、卢森堡、泽西、塞舌尔、毛里求斯,以及新加坡和纽埃等地研究工作,在信托、私人基金、跨国公司管理、国际税务计划、财产保护和财富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本期课程主题: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对外贸易、投资。在这一过程中,有的企业通过积极地离岸运作,实现了进军海外的成功;而有些企业则消极对待、甚至忽视离岸运作,丧失很多商业机会。中国企业应如何对待离岸商业运作?成功的离岸运作需要企业做好哪些功课?
本期案例:
1951年创建发展起来的无锡光明(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光明集团”)生产外销出口服装,是国家重点外贸出口公司。
光明集团的第一个海外工厂设在柬埔寨。由于柬劳动力比国内便宜,光明集团于1997年4月以参股收购的方式,购买了当地一家港资企业,之后又先后在蒙古和非洲的马达加斯加设立了海外工厂,还在香港、美国、日本、澳洲和捷克等地设立了公司。
目前,光明集团属下有中外合资企业十余家以及外贸进出口公司、设计中心等,以生产衬衫、T恤、茄克为主,产品95%以上销往国际市场,主要销往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巴拿马、日本、加拿大以及港、澳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走出去”以前相比,光明集团资产增长了4倍,净资产增长了3倍,销售额增长了近4倍,利税增长近5倍,自营出口额增长接近6倍。
除了在海外设厂,为了绕开配额限制,光明集团还通过购买当地品牌的使用权发展业务,例如光明集团花费的品牌费约为500万美元,购买了美国7个中高档品牌使用权。
经过走出去十年的发展,光明集团已经形成成熟的离岸运作商业模式。与光明集团离岸运作相似的还有很多中国国有和民营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远、TCL、新希望、北方正大、康奈集团、重庆力帆、中国有色、云南鸿宇、中国联通(600050行情,股吧)、青岛金王(002094行情,股吧)和无锡尚德等。这些企业利用离岸商业运作,成功地参与了国际竞争,创立了中国品牌。
离岸商业运作,通俗地讲就是企业通过设立境外公司进行其国际或跨境投资、贸易和服务。
据我所知,目前有一些中国企业的离岸运作很“消极”,原因多种多样,恶意避税及改变法律对主体管辖以降低企业成本及逃避监管为多。
对于消极的离岸商业运作,各国法律均有严格规范和禁止,中国也不例外。如规范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这些法律和规定已经有效构成规范中国企业离岸商业运作的完整的管理依据,从法律和监管层面极大地遏制消极离岸运作行为。在此方面,中国政府走在了世界前列,监管水平是很高的。
少数企业消极地离岸运作,造成了人们对于离岸业务认识的片面和消极,有人甚至将离岸业务与资本外逃、国有资产流失和逃税作必然联系。国际上对离岸的认识也存在片面和消极的一面,认为离岸中心的发展导致恶意税收的不公平竞争、存在跨国洗钱和犯罪的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公平发展。
www.liushuye.com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任何现象和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离岸业务和离岸商业运作也如此,即消极的离岸和积极的离岸。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引入离岸银行的服务后,中国企业离岸发展,即通过离岸公司的运作模式达到其国际化经营的目的已经非常普遍。大批中国公司在境外投资、贸易和提供服务已经证明了离岸商业运作模式对中国企业带来的巨大好处。这就是积极的离岸或积极的离岸商业运作。例如:中石化2004年收购美国第一国际石油公司采用的就是百慕大公司和中国联通在英属维尔京注册公司以达到其境外融资的目的。
中国企业急需“积极的离岸”
我认为,中国企业利用离岸公司进行国际化运作基本可以实现如下目标:快速简便的国际资本融通、节省企业投融资时间和经济成本、保守商业秘密、降低风险保护企业及收益人利益、避免政治和政策歧视、有效地得到中国国内银行资金支持。而且目前,中国企业也迫切需要更积极地离岸运作,原因有二:
一方面,中国已经开始加大对外投资规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于2006年10月发布了《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称全球最大100家跨国公司中,中国香港的和记黄埔名列第17位;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25家跨国公司中,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公司已经占据了10个;中国已成为第17大对外投资国。根据中国政府的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636.4亿美元,累计成立境外投资企业9900多家,分布在全球近170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对158个国家的投资促进机构的调查也显示,中国被许多国家列为未来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从经济增长看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资本输出国。
另一方面,中国的境外投资有些“被逼无奈”的感觉。中国"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贸易壁垒,纺织品、鞋类及其它商品出口相继在欧美受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规避贸易壁垒是一种有效方式——中国对外投资的公司中制造业占到55%,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领域。原因之二是国内市场上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特别是在汽车制造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在这些行业,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国际化是一种反制的企业发展策略。原因之三是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保护主义,尤其是在跨国并购方面,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遇阻就是典型的例子。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向境外发展已是趋势。虽然中国还未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但是中国正在积极布局国际发展的策略,中国企业也正在意识到国际发展的重要性。也正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趋势,造成了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开始设置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例如:纺织品配额、绿色环保标准、劳工保障标准、反倾销、禁止中国企业收购或入股本国企业和政治歧视等。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的案例说明中国某些企业在规避外国政治歧视方面的智慧如此缺乏,手段如此简单。而相比之下,中石油国际化进程却充满了风险规避的明智安排。石油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具有中国政府背景的公司收购美国的石油公司,无疑会让很多美国政客感到紧张。
为了规避来自美国政府和法律对中国购买美国公司交易限制,中石化在百慕大群岛注册了全资子公司第一国际石油有限公司,并由这家公司实现了对美国公司的兼并。中央电视台和香港凤凰电视台注册英属维尔京公司共同开拓北美电视市场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上述中石油和央视的案例就是典型的中国企业积极离岸的案例。积极的离岸为中国企业规避境外投资交易可能存在的政治和经济风险达到保护企业财产安全的目的,也为中国企业降低跨国经营成本提高投资收益和效率,更好地控制境外机构及得到国内银行的资金支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www.liushu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