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以营销来推动战略执行的落地

[类别:战略前沿] [更新:05-02 11:16:03] [浏览:6874 次]

    嘉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 王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 范黎波

    AMT咨询专家顾问资深专业讲师 王鹂

    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石毅峰

    主持人:奇正藏药集团营销总经理 李志明

    李志明: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战略执行下的市场营销。在座的各位从业经历大多都跟营销有关。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在座的几位嘉宾从业这么多年经历里面,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想问一下王社长。

    王芳:我的从业经历,从单位来说比较单一,毕业以后一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我刚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时候,一年销售额是900万人民币,现在大概是一年15亿人民币。在我从业经历中,出版社行业中的编印发三个环节,从生产到最后的销售,这三个流程我都经历了,首先是编,后来是发,现在是生产环节。我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2002年,当时我从“编”一步跨到“发”这个行业,我们在座有没有编过书的,当作者也好,编辑也好,生产出一个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非常珍惜,特别希望他的产品在所有的书店,哪怕十平米的书店都能看到,我们做营销的人员都知道,这个是不现实的。因为书店有专业分工,你的产品流向有渠道的限制。当我从这样的角色,来到管理渠道,把智慧结晶铺向渠道的时候,那时候是我面临的挑战。

    李志明:王社长的挑战是角色的转化带来的。那我想问一下范老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从国际工商学院转变为商学院之后,是不是也面临挑战。我们制定了一个怎样的战略规划来面对这个挑战,从而加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整个教育界的优势?

    范黎波:我刚才开会之前说,中国的新东方目标非常专一,来的人目标非常明确,新东方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让你考试过关。最近大学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可能在座的很多人不在大学里,或者离开大学很久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倾向于挑大学作为第一位,挑专业是第二位。我们以前是先挑专业,后挑学校。

    商学院在国内属于开放比较早的,因为它有MBA教育。对我们学校来讲,现在国际工商学院转到商学院后有两个大目标,第一个是保证学术的严谨性,第二个是保证我们MBA在市场上保持第一名。我们现在在学科发展上面临很大的挑战,现在的学术研究跟国际接轨,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现在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怎么样把国外的学者,和国内成长起来的学者融合在一起。

    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大家发现,出了很多的问题。我举例说,周红普事件,这个事件在我们学校里面有没有?也有,只是没有曝光。现在我们要跟什么接轨,所以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有三个人要研究,一个是阎锡山,他是从日本回来了,他回来以后掌兵权,他把国外和国内的管理接轨的,我们应该研究。第二个,钟南山,当时非典出现,只有他一个人说这个病变形了。第三个是赵本山,他把二人转很不雅的技术搬上大雅之堂。现在商学院的学者,别人说牛人多,但是我觉得在这里我们是不是能够像阎锡山一样,把国外的东西跟国内接轨一下,像钟南山那样直言,像赵本山一样,能把一个艺术发扬光大呢?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李志明:王鹂女士,你经历跨度比较大,有像李宁这样的企业,也有AMT这样的咨询公司。这两个行业差异比较大,面对这两个不同的行业,你感觉经营分析观点差异在哪儿?

    王鹂:首先说一下李宁,李宁公司不是一个生产型的企业,而是一个品牌公司,因为李宁基本上不做一件衣服,就是做品牌。的确,这两个行业是有差异的,一个是无形的,一个是有形的,但是从品牌角度来看,基本上是管理无形的东西,一个知识,一个是品牌。

    从李宁战略保障体系来说:

    第一,从战略保障体系本身的产生,到执行,到一步一步去优化,这个是跟企业的每个发展阶段,有特别紧密的联系。或者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实际上这个战略规划阶段在每个企业的开始时间、最后结果,都跟这个企业的高层,或者创始人有很大的关系。我看到某些企业到今天还没有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在这类的行业,可能跟公司本身的管理风格,和管理层对现代管理的意识很有关系。这是第一个特点,会在同一个行业做这套战略保障体系包括经营分析,包括战略定位,战略清晰,时间、机会,做出来结果都有所不同。

www.liushuye.com

    第二,李宁这样的企业,对战略能不能落地很在意,一套指标下来,结果发现这套指标在企业不能落地,会非常快地检讨,不会说把那个东西放在那里,把一些东西变成标语,变成一句口号。在李宁这样的企业,会在乎战略保障体系是否能够被执行。

    第三,对战略保障体系是动态的审视,没有哪件事情是永远对的,根据竞争对手,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甚至根据管理层意识,所以保障体系需要一个动态的优化。

    对于AMT这样的咨询公司来说,对这套体系的认识上面有先天的优势。我们很清楚对于一个企业怎样做战略目标,建立什么样的体系,用什么工具来支撑它。实际上这套体系包括知识管理,包括绩效考评、业务分析、业务管理、顾问提升都有一个很完整的框架。因为经营的模式和业务的方式,跟李宁那样的公司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所以处理更加灵活,或者更人性化一些,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李志明:我问一下华旗资讯的石总,作为一家民族企业,你们战略落地的一些体会是什么样的?作为我们来讲,学会了什么叫战略,学会了怎么落地,下一步是怎么挑选咨询公司,你们为什么选择AMT合作呢?选择它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益,在公司运营上有什么样的进步?

    石毅峰: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或者从我经历的角度讲一下,来谈谈我们自己对于战略执行的理解。事实上,不管制订什么样的战略,对于落地来讲,最大的困难就是执行习惯的建立,而战略制订之后需要有新习惯建立,这样有一个相互的碰撞。如何在新战略制订之后,形成一个系统的方案,能够真正推动新习惯的建立,这可能是执行环节当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先举一个成功的案例。因为我们公司是从中关村长起来的,99年在中关村做企业就是压帐。从九几年开始,我们要采取先结账的方式,那时候我们实力不够强,采取这样的方式之后,刚开始调整的时候,一度我们三天销售额是零。对这样的情况,现在来看我们挺过来了,但当时有很多优秀的业务员都离开了,以他们的离开为代价才换来我们这个战略的执行。

这个战略回头来看成功点,这个故事讲起来比较长,因为那个时间点我们选的比较好,那时候我们当初代理显示器,推广的时候市场环境很好,恰恰赶上这个货源非常紧张,所以我们把握了这个时间点,再加上当初正好处于旺季,我们采取了很好的促销办法。比如说我们让有非常紧急需求的人,去找我们的客户,今天碰到一个客户非要显示器,明天又碰到一个,又没有货,天天感觉这个利润在流失,所以就跟我们订货。

    不成功的例子非常多,因为我们是完全民营背景的企业,对于我们来讲更重要的是创新,尤其是产品端,在我们这个行业,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熟悉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摩尔定律,我们不单纯跟摩尔定律完全吻合,因为我们属于计算机后面的应用段,U盘、硬盘,包括电子消费品领域。这些领域有很大的国际巨头,他们创新速度很快,我们要速度更快才能求得一点点先机。所以这时候要求产品事业部出产品的时候非常快。

    举个例子,我们考虑掌上电脑产品,认为这个路子是可行的,所以就上这个产品了,最终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库存组织方面的原因,定价方面的原因,不管怎么样这个项目失败了。现在回头来看,这样的一个产品策略失败,跟很多因素相关,跟执行人员相关,跟当初市场进入点有关系。现在我们又引进这个新产品,大家未来会看到的,UMPC,包括英特尔也在推这个产品的概念。现在这个时间点可能又不太一样,所以总结来看,对于战略落地执行,除了对于原有习惯进行冲击,要建立一个系统,使得新习惯实现,这需要操作过程中使用一些技巧来实现。再一个就是选择好时间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1] [2]  下一页


《以营销来推动战略执行的落地》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