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大陆之新

[类别:战略前沿] [更新:05-02 11:29:52] [浏览:6367 次]

    要争夺大陆的内需市场,能否获取通路、渠道是台商直面的一大挑战。海基会原副秘书长李庆平一直记着这样一个数字,大陆的邮局有79000个网点。他非常吃惊。“在我们来看这好得不得了,这叫做通路。我们做生意最重要的第一是品牌,第二是通路,第三是制造。79000个邮局、3万多个新华书店,这要是放到全球商界去讲是不得了的大事情,本身有很多的价值。”在李庆平看来,即便未来台湾开放资金、技术限制,但千亿级台商进入到这些“通路性”行业很难。

    “明基医院、旺旺医院和台塑的长庚医院为台资进入内地消费服务行业开了个好头,撕开了个口子,虽然它们是与当地政府的投资公司合资的。这样的方式在其它行业未尝不可一试。”李庆平说。

    大陆:台湾金控未来决战地

www.liushuye.com

    台商陈汉元(应受访者要求,此为化名)告诉本刊记者,当他于7月4日乘坐首班直航台湾的班机回到台北时,他将跟某台湾大银行高层商谈该银行来大陆投资事宜。

    在大陆拥有广泛人脉的陈准备为这家台湾银行出主意:先从担保业务做起。

    2005年9月,国务院台湾办公室与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签署《关于支持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在这份协议中规定,国家开发银行将在5年时间内拨出300亿元人民币作为开发性贷款支持台资企业。“事实是,这300亿就贷不出去。因为台商大部分是‘两头在外’的企业。他们先租一个厂房,租一些机器,业务都是贸易加工的模式。基本上订单也在国外,汇款也在国外,大陆没有资产。”陈汉元说,“但既然你在台湾是一个中小企业,怎么样也有土地、有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银行可在台湾收台企的担保品,跟大陆的担保公司或者银行衔接,两边一衔接之后大陆银行就会给贷款,当然这里面技术的问题很复杂。”

    由于两岸都存在金融监管的问题,台资在这几年外资进入大陆金融业的浪潮中是明显落后的。到目前为止,大陆开放了7个台湾岛内银行在大陆设办事处,都没升成为分行。保险业里仅有2家合资公司在运作。

    而据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磊说,在台湾的对外投资中(除大陆),金融服务业和电子电器业是台湾对外投资的两大支柱产业,占到80%,金融服务业占到将近一半。然而目前在大陆,台湾电子电器业占到50%多,金融服务业只占到1%。朱磊分析,相比香港银行,台湾银行业的优势在于它有制造业做支撑,金融服务对象是大量的台湾制造企业,故在经营与服务方面比香港银行其实既灵活、又更具经验。

    海基会原副秘书长李庆平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直航后,下一个开放的行业当属金融业。”在朱磊看来,即使是开放、突破也会循序渐进,不会太快。“马英九已经表态了,如果冰山融化得太快会发洪水。”

    台湾三大金控集团之一的国泰金控董事长蔡宏图说:“大陆市场是未来台湾金控决战的地方。”

    作为台湾三大金融控股公司之一,曾几何时,当国泰金控最大的竞争对手中信金控在市场上起并购浪潮、步步紧逼时,蔡宏图却按兵不动。彼时,在蔡宏图的心中,早已有了一番岛外的版图。2003年上半年,国泰金控总部召开决定性会议,蔡宏图亲自主持,当时的与会成员不超过8位,重大议题之一就是布局岛外。2005年2月,国泰人寿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合资设立的大陆版国泰人寿开业,国泰人寿成为第一家赴大陆的台湾寿险公司。

    “台湾当局出台的新政策应该起到一个‘推手’的作用。我们与东航在后续的合作中,将继续维持各自50%的股权比例,一步一步走好成长之路。目前,在大陆地区,我们已经有4家分公司,20多个营销网点,希望能借新政策的东风,设立更多分公司,为发展注入新活力。”国泰人寿总经理龚志荣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国泰金控是世界500强,未来能否继续维持,就是要看大陆这块的发展。如果发展不起来,就被排除在500强之外了。”

上一页  [1] [2] 


《大陆之新》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