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宝洁PK欧莱雅——多品牌管理战略的妙用

[类别:战略前沿] [更新:05-02 11:29:11] [浏览:6439 次]

    多品牌管理策略是日化行业巨头常用的品牌战略,宝洁和欧莱雅的成功远远离不开对多品牌管理战略的妙用。

    品牌巨人宝洁公司始创于1837年,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位列《财富》全球500强第86位,2006年宝洁公司全球销售额达到764亿美元,同比增长12%。1988年,宝洁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宝洁公司的中国大陆之旅,2004年宝洁从和记黄埔手中回购了最后的20%股份,实现了宝洁的独资化和经营管理的自主化,至2006年宝洁公司大中华区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销售量已位居宝洁全球区域市场中的第二位。2007年的销售规模更加乐观。

    欧莱雅堪称全球“美丽产业”——化妆品行业之翘楚,成立于1907年,位列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第373位,2006年欧莱雅全球销售额达157.9亿欧元,连续22年实现收益两位数增长。1997年,欧莱雅正式挥师进军中国市场,10年时间里,欧莱雅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1997年在中国内地的销售额是1.8亿元人民币,2006年销售额已逾40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欧莱雅在亚洲最大的市场。2007年的销售增长势头更加迅猛,光巴黎欧莱雅品牌销售额就超过40个亿人民币。在中国化妆品方面欧莱雅做的比宝洁更好。

    推荐阅读

    港台艺人来内地淘金待遇也不同,不少人会放下身价。08年房产十大麻辣语录

    联通无线上网卡被曝造假美车商起诉奇瑞窃取技术普洱茶价格一夜跌回三年前宝洁:品客薯片均为“水货”[10闯将]国企改革先行者周冠五[简史]复兴30年[组图]性解冻宝洁和欧莱雅全球及中国成绩的取得其中重要一项离不开多品牌战略的妙用。

    儿孙满堂,富贵的多品牌家族

    宝洁和欧莱雅都是通过对多品牌战略的运用而建立的多品牌企业家族,在中国市场上,他们旗下的品牌都可谓“多子多福”。

    宝洁公司是多品牌战略成功的典范,旗下小品牌数百个、独立大品牌80多个,其产品覆盖洗发护发、美容护肤、个人清洁、妇女保健、婴儿护理、家居护理等诸多领域。宝洁旗下洗发水品牌有潘婷、海飞丝、飘柔、沙宣等;洗衣粉有汰渍、碧浪等;牙膏有佳洁仕,香皂有舒服佳,卫生贴有护舒宝;化妆品有SK-II、玉兰油、威娜、伊卡璐、妮维雅等;另外还有吉列、博朗、锋速3、品客、金霸王等。目前,宝洁有九大类、十六个品牌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当然欧莱雅也是多品牌战略的赢家,旗下的高端化妆品品牌有赫莲娜、兰蔻、碧欧泉、羽西;中端化妆品品牌有薇姿、理肤泉、欧莱雅专业美发、卡诗;低端化妆品品牌有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小护士等。欧莱雅旗下许多品牌在不同产品品类中均占据领先地位。其中兰蔻、美宝莲和薇姿三大品牌分别占据高档化妆品市场、大众彩妆市场和药房活性健康护肤品市场的第一名。

    多品牌战略的各有不同

    宝洁和欧莱雅同样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披靡,同样在中国市场上风生水起,同样拥有庞大的多品牌家族。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品牌营销策略却有所不同。

    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一个细节,在飘柔、汰渍、舒肤佳等众多宝洁旗下的产品广告或包装上,会标有“宝洁公司,优质产品”的字样及“P&G”的标志,标明该产品出自宝洁旗下,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感,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其实,宝洁公司这一做法运用了品牌背书战略。

    然而,欧莱雅的做法却不相同,在欧莱雅旗下的众多产品品牌中,很难看到“欧莱雅”的标识,欧莱雅有意淡化了欧莱雅企业品牌同各产品品牌的关系,使产品品牌以独立的形象出现,以至于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赫莲娜、兰寇、碧欧泉、薇姿等知名品牌也是出自欧莱雅之手。

www.liushuye.com

    各有千秋,多品牌战略的独特性

    为什么都是多品牌,宝洁和欧莱雅的品牌营销策略却各不相同呢?

    一、市场定位决定多品牌策略不同

    应该说,宝洁和欧莱雅的多品牌战略都采取了差异化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它们旗下的每个产品品牌都个性迥异,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产品设计、价格定位、广告传播及渠道建设,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比如,宝洁旗下的海飞丝表达“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是针对去屑而定位的产品;飘柔突出“头发更飘,更柔顺”,针对于更飘更顺更洒脱的消费者感知而定位的;潘婷强调“拥有健康,当然亮泽”,针对营养健康头发而定位的;沙宣追求“专业发廊效果”,伊卡璐诉求“草本精华”等。而欧莱雅旗下的兰蔻等以高贵、时尚为品牌内涵,通过严格选择的分销渠道如香水店、百货公司、免税商店等进行销售;巴黎欧莱雅则以专业和时尚为品牌诉求,通过专柜和专业美容顾问的渠道向公众展示品牌形象及产品;而美宝莲则定位大众化妆品品牌,突出奔放、时尚和多彩生活方式的品牌个性;薇姿只在“药房专售”,强化其专业化、科学化、医学级的品牌特征。

    二、营销利益点决定多品牌策略不同

    推荐阅读

    港台艺人来内地淘金待遇也不同,不少人会放下身价。08年房产十大麻辣语录

    联通无线上网卡被曝造假美车商起诉奇瑞窃取技术普洱茶价格一夜跌回三年前宝洁:品客薯片均为“水货”[10闯将]国企改革先行者周冠五[简史]复兴30年[组图]性解冻宝洁和欧莱雅的营销手段不同之处在于,欧莱雅的化妆品以“档次、价格”为品牌区隔标准,以情感表达和自我表现为品牌利益诉求点,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品位、档次及审美情趣需求;而宝洁的洗发水、洗衣粉等则以产品的使用功能为品牌区隔标准,以产品使用功能为品牌利益诉求点。欧莱雅用引起消费者情感层面的品牌共鸣为营销手段,宝洁以产品功能化的利益为诉求点作为营销手段,这是两巨头多品牌战略中手法表现不一样的地方。

    以产品使用功能为利益诉求点的品牌,多为中低档的大众消费品牌,消费者关注的是它的使用功效,企业品牌的良好信誉往往能向消费者担保承诺其旗下产品品牌品质、技术、信誉上的可靠性。因此,“宝洁公司,优质产品”的频频出现,对飘柔、潘婷、汰渍、舒肤佳等品牌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以情感表达和自我表现为利益诉求点的品牌,其品牌内涵往往演绎不同的品位、生活方式、身份及不同的审美风格,正如欧莱雅前公关总监兰珍珍说的那样,“欧莱雅销售的不仅仅是产品,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品牌之间的差异往往非常大,比如赫莲娜、兰蔻等奢侈品牌,其高贵的品牌内涵不可与大众品牌同日而语,对于赫莲娜、兰蔻的使用者来说,在大卖场选购化妆品体现不出自己的身份和品位。这种情况下,一个公司总品牌很难兼容支持各种不同的品位、身份及审美等诉求。因此,欧莱雅公司有意淡化了自己在旗下不同品牌中的声调,以欧莱雅的中档品牌形象来担保支持赫莲娜、兰蔻等高档奢侈品牌显然是不明智的。

    在中国显然欧莱雅的策略更奏效,自2000年以来的高增长更说明此点,宝洁在化妆品领域暂不敌欧莱雅,无论从销售规模还是品牌在中国的美誉度来讲都是如此,SK-II遭遇的全国撤柜风波,想在短时间里恢复元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封面女郎、密丝佛陀的试点不成功更说明宝洁的中国策略有缺陷,虽然不能一概而论是营销利益点定位的问题,但现有中国的化妆品市场环境及中国人的人文特点更易于接受欧莱雅所推行的以情感共鸣为利益点的定位模式,特别是对于高端品牌。

    三、多品牌策略的共同点

[1] [2]  下一页


《宝洁PK欧莱雅——多品牌管理战略的妙用》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