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中国经济谜局待解

[类别:战略前沿] [更新:05-02 11:29:11] [浏览:6662 次]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目前中国城镇化率超50%,这样的速度的远远超出了学者的预计。根据2009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预测,“截至200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6%,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城镇化进程仍将处于一个快速推进的时期,预计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2%左右。”可事实是,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1.27%,比预计提前四年完成城市化目标。那么,未来四年中国经济该怎么办?

www.liushuye.com

    不久前,与城镇化政策配套的“家电下乡”已经开始出现疲软之势。2011年4月,四部委发文加强对家电下乡进行政策监管后,下乡销售数据急转直下。根据2011年商务部数据显示,4月,全国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28.8万台,同比下降31%;实现销售额87.2亿元,同比下降12%,销售量和销售额均出现大幅度下滑;5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共销售578万台,同比仅增长0.90%;8月,家电下乡销售产品696万台,同比下降1.3%,可以看出,家电下乡政策对市场的刺激作用当时就已呈现出递减拐点迹象。

    对此,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也表示:“最有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中产阶级在中国严重不足”。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消费需求肯定是以低端需求为主,想想看,谁会指望刚刚进入城镇化的地区马上就用更高端设备来盖房子、修马路、做公共设施?谁能指望刚刚住进楼房的农民就开始消费高端的汽车、太阳能和大屏幕液晶电视?

    “通俗地讲,中国城镇化只是在原有经济结构受挫时,开辟出的新的增长量,它所重复的依然是上世纪中国经济所做的让现代经济部门从传统经济部门中吸取廉价劳动力的二元经济模式。在这种增长量下,中国经济依然会重复犯以前的错误,所以,单独寄希望城镇化来做中国经济的‘菩萨’,并不现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这样告诉记者。

    其实,早在1954年,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就已提出,在劳动力从传统经济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的过程中,劳动力的工资很难提高,而随着二元经济转移的结束,劳动力的工资将逐步提升,这一拐点被称作刘易斯拐点。

    自2004年开始,中国的人均年实际工资增长速度开始进入加速阶段,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3,708元,比2005年增长75.8%;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431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城乡居民工资同时大幅上涨。与此同时,很多地区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对此,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曹建海在内的一大批学者认为:“中国已出现‘刘易斯拐点’,预计2014年前后进入劳动力实质性短缺状况。”

    在这一时期,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升很难避免,工人会倒逼着自身所在的企业升级,向利润更高区域转型。

    坎坷的转型升级路

    自下而上促进,自上而下推动,即使如此,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依然前景难测。2012年3月5日,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2年主要任务时,他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这样的报告着实切中了中国经济的要害。自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出现“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社会现象。一方面,用工荒从珠三角、长三角向内地一些省份蔓延,不少企业绞尽脑汁仍然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在为找工作发愁,一些人表示,只要有工作,“零薪酬”都愿意干。而这背后的症结正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背离的结果。

    《人民日报》就对此发表评论文章称:政府应加大对产业调整升级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快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东部地区应实行产业转移和升级并重,既减少低端劳动力需求,又为大学生和白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中西部地区应通过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让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

    难以满足需求的优质企业

    “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在中国企业手中⋯⋯事实上,中国企业大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不得不剥削劳动的——制造环节,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上全部掌控在欧美各国的手中。”这是2008年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演讲中对中国企业的剖析。当时全场听众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郎咸平也被冠以民营企业的教父称号。可时过境迁,中国企业依旧处于微笑曲线的低处。

www.liushuye.com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企业太小,而是优质企业太少。”经济学家智强对记者说。虽然这样的话语略显武断,但并非没有根据。2011年2月20日,在2011年春季人才交流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为吸引求职者的目光,一些企业提高薪水仍难找到合适人选。和此相仿,宁夏2011年春季大型人才交流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360家企业提供的15630个岗位中,有万余岗位无人问津。但和招聘会的人气低落相反,宁夏宝丰能源、万达集团的展位前当时拥堵着大量应聘者。同样,富士康公司招人时,求职人员要排长队。

    可是,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企业呢?答案很简单,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打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认为:“我们要明确拉动内需到底拉什么,今后发展什么。我认为对发达地区,最大内需为房产、汽车、医疗保健、文化产业,而欠发达及贫困地区的需求是基本的生活资料,因此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以需求为导向,指导各地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不要一窝蜂地上一些时髦的产业,结果一上就过剩的局面出现。”

    标本——从洛轴升级到比亚迪转型

    从市场需求主导到生产主导,再从生产主导回归市场需求,洛轴在这由两个主导组成的圆圈中几经生死。“实际上,早在1991年,洛轴就已经为以后的种种问题埋下了伏笔。”一位知悉洛轴根底的洛轴经销商告诉记者。在这位经销商看来,洛轴经营有多方面的问题:管理者知识老化,经营决策失误连连,大规模招人,挪用技改资金,被迫收购产品老化的小企业⋯⋯

    在这样的问题下,即使是作为新中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中唯一的一个轴承项目,有着共和国轴承工业长子之称的洛轴依然避免不了行将破产的命运。截至到2004年下半年,洛轴账面总资产32亿元,负债高达24亿元,有10亿元的应收账款,其中近8亿多元找不到债主,成为死呆账。而在问题暴露后,洛轴又将亏损下放到子公司账面上,增加集团的账面利润以获得贷款。

    最终,由当地政府牵头,永煤对洛轴进行重组,双方合资成立了LYC公司,随着市场的景气度高企,2005年末,LYC营业收入创洛轴历史最高水平,年人均工资水平较2004年增长达69%。然而,这样的好景并不长久,2006年,虽然中国轴承市场需求旺盛,但洛轴还是不得不再次启动重组进程,并与舍弗勒签订重组协议。“虽然这一并购最终在政府的干预下不了了之,但是洛轴改制开始拉开帷幕。”

    2007年初,河南省政府出面,决定由永煤在LYC公司基础上,重组洛轴的其他业务。在此背景下,LYC也开始转变经营机制,由计划生产为主导向市场需求主导转变。此后,LYC迎来了自身最好的发展时机——2006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58%;200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26%;2008年更是实现主营销售收入同比增幅42.96%,远远高于轴承行业24%的增长幅度。2009年,在轴承行业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严峻形势下,LYC轴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16.9%;完成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20.39%。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