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大学生理财全攻略

[类别:职场兵法] [更新:05-02 11:28:50] [浏览:6487 次]

    很多人都说,大学时代是获得人生的“第一桶金”的时候,也是独立生活、独立理财的起步阶段。大学生仍然是社会上的高知识群体,在拥有“知识财富”的同时,也要有市场意识,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学会“理财”,学会把知识变成财富和管理财富的技能。大学阶段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这段时间里养成一些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备的理财常识,是可以终身受益的。

    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大学阶段都把创造财富、挖掘第一桶金、积累经验当作自己进入社会大舞台的热身赛。寻找更多财富开源方式的同时,大学生最不能忽视的就是知识财富。当你自身有了知识资本的时候,你才可以在将来的财富积累中游刃有余。因此,在打工赚钱的时候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业。

    在选择增加自己收入的课外职业的时候,大学生可以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做家教及自由撰稿人的时候也是在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大学阶段的财富积累只不过是敲开社会大门的很微小的一块敲门砖,是你人生财富积累的预演练。因此,大学阶段要更好地把握这个“度”,处理好学习和兼职的关系。

www.liushuye.com

    学习哈佛的理财经验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课教学生这样一个概念:即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才能进行消费。

这被人称为“哈佛教条”。先花后存的方式在于月底所能剩下的用于储蓄的钱其实并不多,而“哈佛人”则要求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不能找任何借口和理由放弃目标,因此,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了。其实,每个人的财富实现都来源于良好的理财习惯,任何人的财富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都经历过由少而多、由小变大这样一个艰苦的积累过程。哈佛教条使哈佛的学生们终身受益,个个成为社会精英和富裕阶层。哈佛教条其实是三个理财概念:

    第一个理财概念:区分“投资”与“消费”

    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乙去买了一辆“奥迪”。5年后的今天: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第二个理财概念:“哈佛”教条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的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个理财概念:“理财三句话”

    (1)每月储蓄30%工资,先储蓄,后消费(2)投资年回报10%以上(3)年年坚持,坚持10年以上

    理财走不出这三句话,每句话你都要吃透,完全执行,不能马马虎虎,打工一族才可以变为富有。

    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张雪奎以为,我们的学生们是不是也要有哈佛的精神!

上一页  [1] [2] [3] 


《大学生理财全攻略》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