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为何金融界的女高管如此稀少

[类别:职业规划] [更新:05-02 11:29:32] [浏览:6232 次]

  在高盛(Goldman Sachs)事件的余波未尽之际,最近出版的英国议会财政委员会报告“金融城女性(Women in the City)”可谓恰逢其时。对于那些主张增加英国各银行董事会女性董事人数的人而言,最近的乱局简直是天赐良机。在她们登上临时演讲台,宣称“如果掌权的是一位女性,这种事就不会发生!”时,你几乎可以听见她们在跺着自己脚上的菲拉格慕(Ferragamo)。

  在21世纪的英国,企业女高管仍是一个稀有物种,令人匪夷所思。上述报告显示,在富时100指数(FTSE 100)成分股公司中,女首席执行官仅有4位。银行业的统计数字令人寒心:在富时100指数银行成分股公司中,仅有9%的董事会成员是女性,且女性常务董事的比例仅为2%。这些数字出自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编制的《2009年度富时指数企业女性董事报告》(The Female FTSE Board Report 2009)。

  伦敦金融城或许可以转向斯堪的纳维亚,探求可能的解决方案。挪威2005年对上市公司女董事的数量作了定量规定。职业董事会论坛(Professional Boards Forum)是一家咨询服务公司,负责把非常符合条件的女性推荐给企业负责人。该公司挪威籍创始人埃琳 胡尔维尼斯(Elin Hurvenes)表示:“完全由男性组成的董事会,不能很好地代表整个公司——或他们所服务的市场。”但这是否意味着,董事会成员身份是一项权利,而不是充满个人牺牲的漫长职业生涯的顶峰?百事可乐(PepsiCo)女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德拉 努伊(Indra Nooyi)曾谈到,她成为美国企业界地位最高的女性之一,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或许,大多数女性并不希望这么一根筋。

  对财政委员会报告更直白的解释是:金融界女高管稀少,是不是一个供给、而非需求问题?投资银行家尼古拉 皮斯(Nichola Pease)的证词暗示,银行董事会里几乎看不到女性,是因为女性自己的选择。“我认为,金字塔型机构意味着,在一个组织中的位置越靠上,由于女性的选择,可供选择的高职位女性就越来越少。”一些人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驳斥,他们指出,女性金融家之所以稀少,是因为男性经理喜欢招男雇员。换言之,这些机构不需要个性好强、勇于挑战男性主宰的董事会气氛的女性。

  尽管财政委员会报告是值得欢迎的催化剂,推动了相关辩论,但它几乎没带来什么新的见解。整篇报告只给人一种感觉,即银行必须不遗余力地提拔女性。

  关键问题是,金融机构董事会女性成员不足是否重要。财政委员会认为,银行董事会缺乏多样性,或许加重了危机期间的“群体思维”问题,阻碍了对决策有效的质疑与审核。它援引了一个研究结果,“对男性文化的强调,鼓励并奖励了过度冒险”。但真是这样吗?我们必须提防在性别上的陈词滥调。一些女性对风险的喜爱,不亚于任何男性。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有一位关键的高管是女性,但在该公司挣扎之际,这似乎并没有减少“群体思维”现象。2008年前6个月,艾琳 卡兰(Erin Callan)是雷曼兄弟首席财务官。无疑,“女权游说团体”会辩称,一名象征性的女高管,不足以改变投行占据主宰地位的男性文化。他们认为,要想真正形成“转折点”,投行需要有一批女性高管,最低不能少于三人。

  英国的法律支持女性机会均等和待遇平等的权利。那么,为何金融界的女高管如此稀少?难道是女性的选择和优先排序限制了她们的晋升?又或者,是因为银行必须采取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而女性的职业生涯通常是“非线性的”?对于那些离开金融界、集中精力照顾家庭的女性,金融机构应该欢迎她们回来,委以更高的职位,而不是把她们当成“懒鬼”加以惩罚。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我们知道,晋升至高管职位——尤其是在金融业——是漫长、艰难而乏味的旅途。随着金融界慢慢走出令其濒临灭亡的次贷危机,银行界的女强人应该记住,通往顶端的路线必将建立在努力、而非权利的基础之上。

www.liushuye.com

  本文两位作者现为自由撰稿人。此前,他们是金融及传媒业资深人士

  译者/何黎 来源:FT中文网


《为何金融界的女高管如此稀少》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