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乐活:被商业扭曲的新概念

[类别:企业胜经] [更新:05-02 11:28:50] [浏览:6278 次]

    我们所期待的,或许不应是乐活之类概念的永存永续、形式的中规中矩,而是对其精髓的贪婪吮吸

    “乐活城”位于五环之外机场附近的孙河乡,它不是一座城市,只是一个食品超市连锁企业的名字。从种类上来看,这里的食品与北京城里任何一家小区便利店所提供的都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价格高昂。

    店址偏僻,几乎不会有住在城里的人专程驾车过去购物。如果在天气上好的日子从市中心开车向五环方向行进,左右两侧鱼贯前行的大货车,远处天际灰黑色的尘雾似乎在不断提醒你,这不是一个快乐健康的旅程。

    这座旗舰店面向的顾客大多来自顺义“中央别墅区”,这是经过了十余年开发建设所形成的高端住宅区域,居住人群70%以上皆为外籍人士。

    开业已经两年,但是这里还说不上生意兴隆。而烜赫一时的“乐活”概念似乎也步入生命周期的尽头,时间也是两年。

    正如当初的小资、雅皮以及紧随其后的BOBO族(布波族),这些流行概念在兴盛的时候,几乎被一切美好生活态度的预设所填满,而消亡也几乎就在一夜之间。

    同样,乐活在经历了“欧美——日本——中国香港、台湾——中国内地”的传播路线之后,就像经历了一个过滤器,失去了应有的一些分量,留下的却也不一定是精华。

    时尚标签

    现代传播集团北京地区编务总监李孟夏说,乐活和之前所有的那些概念一样,不过是“媒体的噱头、时代的泡沫”。

    这家传媒集团在2007年推出了一本以“乐活”为诉求的杂志——《LOHAS健康时尚》。

    “乐活”是LOHAS的汉语音译,即“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中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直译过来就是“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

    它最早出自美国社会学者保罗·雷(PaulRay)和同事于1998年合著出版的《文化创造:5000万人如何改变世界》(The Cultural Creatives: How 50 Million Peopleare Changing the World)。书中首次以LOHAS为名对“乐活族”(Lohasian)做出了定义:“一群人在做消费决策时,会考虑到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和环境责任”。

    尽管乐活与消费如影随形,但其最初的落脚点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有机消费品。乐活,本应是一种健康、绿色、环保的消费,而非时尚。

    “乐活是又一个被媒体推向公众的时尚标签。”李孟夏说,“对那些迷失在消费与物质空间里面的人们,这样的标签能够很快起到相应的催眠和稳定作用。”

    的确,乐活作为一个具有思想性、文化性的概念为中国内地的大众所普遍认识时,最根本的动力是时尚产品的推广。在讯息发达、产品丰富、广告充斥的时代里,人们面临着多元的消费选择,选择的自由带来了选择时的茫然无措。

    正是这样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某种特定的选择装饰自己,进而跨入某一阵营或与其隔离。你可以选择穿高档名牌进入上流阶层,或者穿上中档品牌标榜中产,再或者拒绝品牌显示你对消费社会的鄙夷。生活中与此相类似的选择太多了,无所谓对错,只是不同的生活态度。然而,于有形或无形中、于有意或无意间,标签的作用都会即时呈现。

    以前标榜自己是小资、雅皮、BOBO的人都是如此,选择就意味着将自己划归到了某个群体。这次的乐活也毫无例外地遵循了同样的轨迹。

    李孟夏认为,之所以人们急于去进入某个群体,是因为他们期待着能够从中“寻求群体的身份认同和安全感”,从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寻一个打通人际关系的捷径。

    所以,当乐活来临时,就像其他的概念一样,迅速成为人们的快速时尚消费品。

www.liushuye.com

    事实上,大众对乐活的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时尚媒体靓丽的版面,以及版面广告所推荐的产品。

    2006年,“乐活”以年度新锐词汇的姿态登上一些内地媒体年度排行榜。在百度搜索有关乐活的词条时,我们大概可以找到200多万个相关的中文网页。

    正是在这里,内地对乐活的诠释与其发源地出现了偏离。

    “在国外,乐活最初源自于有机食品店。而有机店从一出现就不是为富人设置的。相反,他们会走社区的路线,或者设立在大学附近,培养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在德国生活了6年的金女士说,她是北京“乐活城”的典型客户。

    在欧美国家,引发LOHAS风潮的首发阵地并不是高端的时尚产品,反而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有机食品店的迅速成长。

    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追溯乐活族而坚持对消费者做一个大致的群体归类的话,可以发现,美国的乐活一族集中在战后“婴儿潮一代”(the Boomers)。

    来自台湾的资深时尚工作者马念慈解释道,因为“婴儿潮一代”的长辈们经历过战争,战后,这些长辈慢慢积累了一定的资产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衣食无忧的时候,他们反而会问自己的内心,自己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结果是——自然的生活。

    耳濡目染,“婴儿潮一代”沿袭了这种生活方式,他们发于本心地去追求绿色的环境、健康的食品,却从来都是不刻意、不做作。乐活的确含有“快乐生活”之意。一旦你的体验之旅要用“苦苦的”来形容,那么这势必不是乐活,至少不是乐活的本意。

    如此一来,乐活也好,已经消却的小资、BOBO也罢,从欧美辗转到内地,却与它本来的意味渐行渐远。

    利润空间

    其实,在美国,LOHAS也并不仅仅限于有机食品。它就像无所不包的“乾坤袋”,隐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据美国研究和推介乐活现象的LOHAS Journal杂志2007年度的资料显示,美国大概有6800万人口有LOHAS的消费倾向,市场规模约2084亿美元,其中生态的生活模式市场为838亿美元,健康的生活模式市场为508亿美元,个人发展市场达273亿美元。

    而LOHAS风潮引爆日本也是商业利润的驱动。2005年2月,日本市场研究机构E-Square协同美国自然营销研究所NMI(Natural Marketing Institute)对日本市场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表明,约有3834万人,占其总人数1/3比重的日本人可被归属为LOHAS人群。这部分人有显著的“三高”特质——年龄高、学历高、收入高,他们关心社会和环境,重视品牌和趋势,只要是具有健康和环保概念的品牌或商品,他们愿意支付比一般商品贵得多的价格。

    继日本之后,同样是2005年,LOHAS之风迅速刮到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统一有机、永丰余集团旗下永丰余生技和台塑集团旗下台塑生技等均加入进来,发掘有机饮食市场的商机。然而,在马念慈看来,台湾的乐活已经显得有些形式主义,如侧重于包装和设计等。

    相比之下,在香港这样一个流行文化密度集中、崇尚品牌的城市,乐活顷刻间便嗅到了时尚。在香港,乐活代表着奢华,而以明星代言的形式使其迅速成为时尚媒体的热点议题。

    传播的过程正是如此,人们根据自己所需,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有选择的对概念进行过滤。在港台,迅速铺开的是以乐活为名、贯遍犄角旮旯的时尚元素。

    2006年年末,香港第一家大型有机食品店Three Sixty在中环开张,让中上阶层消费人群兴奋不已。中国内地也正在形成一个类似的消费市场。

[1] [2]  下一页


《乐活:被商业扭曲的新概念》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