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真的遥不可及?]
2003年春夏之交,中国部分地区发生了sars疫情,世界其它30余个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sars的侵袭。很快,中国国内8家保险公司纷纷推出了sars险种,而境内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境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却全都没有推出专门的sars险种。是国内企业在对市场反应速度、发现并满足市场需求方面更胜一筹吗?实际上,国外保险公司在每一个险种设计上,都需经过长期浩大的数据收集及复杂的分析精算,以确定合理的保费和保额等,这种通行的做法不仅是对公司资本安全和收益的保证,更体现了保险公司对社会和投保人的责任心,体现了保险公司的专业水平。显然,几个月时间、数千个样本是无法满足险种设计需要的。
在有些企业经营者的眼中,核心竞争力就像传说中瑶池的蟠桃——美味可口而又遥不可及。而另有一些企业,如:前述保险公司,在追求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却又不知不觉地抓住了投机竞争力的尾巴。核心竞争力难道真的是可观而不可得的“水中花”吗?
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首先明确核心竞争力与投机竞争力之间差异的同时,还必须要树立两个前提性的经营心态:其一,视发展品质重于利润。利润应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目标,如果企业将利润放在第一位的话,那么终将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丧失方向,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其二,视发展品质重于规模。进入世界500强是许多中国企业家最大的目标,如何尽快将企业规模“做大”也就顺理成章地凌驾于“做强”之上,而没有质的约束,量的快速扩张常常会以质的进一步下滑为代价。
企业可以通过投机竞争力快速提高自身实力,同时逐步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投机竞争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条件创造者和资源支持者。微
软通过技术创新获得了“投机竞争力”,快速积聚资本后确立了自己最强势的“核心竞争力”——规则和标准的建立以及用户近乎无法承受的高昂转换成本;海尔通过服务获得了“投机竞争力”,然后建立了资源整合能力等核心竞争力;希望集团通过发现市场空隙获得了“投机竞争力”,进而培育了借鉴与创造的核心竞争力。
卓越企业之所以卓越,一个重要的共同推动要素是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与培育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