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不按牌理出牌:颠覆常识的销售策略

[类别:营销策略] [更新:05-02 11:12:57] [浏览:6742 次]

www.liushuye.com

    “人们现在更喜欢一边大嚼日式煎饼,一边喝可口可乐”——日本可口可乐公司正是通过细致的数据分析,把握住了市场需求的转向,颠覆了只有在卖饮料的地方才出售饮料的常识,实现了销售额的大幅度增长。

    GILT公司:故意设置限制激起顾客消费欲

    传统的网络商家(EC)总是以搜索引擎中的“曝光率”和网页中的销售商品尽可能让顾客一目了然的“便利性”作为竞争的两大要素。要吸引尽可能多的顾客访问自己的网站,销售最大数量的商品,网络商家就必须在“曝光率”和“便利性”上下功夫。

    但是,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网上商店开始颠覆这种常识了。你在搜索网站上看不到它的商品;你即使是上了它的网站,如果仅仅是想浏览一下的话,你也是无法知道它正在销售什么样的商品;就算成了它的客户,你的购买行为也会受到种种限制。这种模式换成时下的一种时髦的说法,就是“谢绝打酱油的人”。

    2009年3月在日本开张的美国网络商家GILT公司就是一个设置各种门槛刺激顾客消费欲,从而带来销售额持续上升的典型网络企业。

    进入在美国拥有数百万会员的GILT网站www.gift.com,你只能看到一个login(开始)的页面,你根本没法知道这家网站经营些什么商品。填写各种资料、设置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好不容易成了它的会员后进入“店铺”,你可以看到GIFT经营着各种品牌的商品,但是这些商品上架后只保持54小时的有效时间,到时候必定撤下,浏览者必须在这个时限里决定买还是不买。而且,会员将自己欲购买的商品放入“购物篮”的时间限制也只有10分钟,超过10分钟,“购物篮”里的商品会被强制性地放回货架上。网页上也不显示库存的数量,你无法知道哪种商品何时会售罄。

    所有这些限制性手段都与通常的网络营销法则“背道而驰”。这样的经营手法能带来旺销吗?事实是,GIFT集团近几年的销售增长异常惊人。企业建立之年2007年的销售额还只有1亿日元,到2008年猛增到25亿日元,2009年更增加到170亿日元,2010年则超过了400亿日元。

    GIFT集团的网上销售模式被称为“限时抢购”,正被越来越多的网络商家所应用。这种网络销售模式达到了让品牌产品制造商、消费者和网络商家“多赢”的效果。

    对于品牌产品制造商来说,产品积压是其最大的烦恼,无限制地抛售会造成对品牌形象的损害,而采用特卖会、直销等方式,既容易弄坏商品,还得支付场地费和人力开支,而在会员制的“限时抢购”网站,这些弊端都可避免。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能以不贵的价格,足不出户买到心仪的名品,而会员制和限时抢购之类的种种限制条件反而满足了消费者的某种购买欲和尊贵感:“只有现在、只有我才能买到它。”对于网络商家来说,因为设置了只向自己的会员出售的限制,能够从担心品牌价值受到伤害的产品制造商那里以较低廉的价格进到货,再加上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也省去了广告的宣传费开支。

    经营着“超一品.com”网站的日本AOS技术公司也是一家故意设置“限制”来刺激消费的企业。“当我知道一天居然能卖出1000台体重秤,确实是大吃一惊。”这家公司的社长佐佐木隆仁回想起年初的某天销售业绩还是十分感慨。

    相比较一些“限时抢购”的网络商家,“超一品.com”网站的限制更显得奇怪。这家网站一天只卖一种商品,销售时间是24小时,每天更换一种新商品,而且销售的价格仅为市价的6到7成,如果是型号过时的家电商品折扣更大。由于商品出售的价格保证是市场最低的,网民也省去了先访问“价格比较网站”查价格的时间。很多网民养成了每天访问“超一品.com”看看有没有自己需要的商品的习惯,有的话只要按下“购买”钮就可。每天只出售一种商品最大限度地省却了顾客挑选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的消费行为显得更干脆,类似的网络商家也越来越来多。

上一页  [1] [2] 


《不按牌理出牌:颠覆常识的销售策略》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