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与当地强势商超
郓城县暂时还没有省级以上的大型商超,当地的郓百超市和开原商城已经算是最强势的大商超了。由于没有更多的竞争对手,同时在管理方面也不如国际型大商超来得规范,因此这些商超在条码费、促销费、店庆费等方面的费用,常常让经销商踹不过气来。眼看又是中秋节了,商超又给各经销商发出了中秋节活动策划书以及各种费用清单。总而言之,又是一个“涨”字。照这样给费用,经销商们只有亏本。
于是很多经销商都找到了郓城县代理商协会,而商会也正准备为这个事情找商超理论。看到经销商们如此齐心,商会决定,直接对商超实行全面停货。郓城县代理商商会共有会员七十多名,除了十多名酒类经销商之外,还有副食品经销商、洗化产品经销商以及家电经销商。面对经销商们突然的统一停货,商超老板这回是没了办法,只得赶快取消了一些不合理费用,将经销商们“安抚”下来。
全体商会成员与政府相关部门
每到过年过节,郓城县城总是热热闹闹的,道路两边摆满了小摊,消费者穿梭其间,选货、买货,不亦乐乎。但随着城市的进步,随意摆摊设点早已不被允许。2011年春节前,郓城县代理商商会通过多次奔走、协调,最后征得政府相关部门同意,组织了“年货一条街”的活动,几乎所有的商会会员都参与到了其中。因为参与这个活动,会员们只需要承担300-500元的展台费用,可是在活动中的盈利却能全部收入各自囊中,对于商会会员来说是相当地“有利可图”。
可以说,这三个案例算是郓城县代理商商会最近一年来做的较为典型的实事了。除此以外,商会还经常组织经销商们参与培训,或者是联合起来打击窜货行为等,给当地经销商带来了不少及时可见的效益,得到了当地经销商的广泛认同。
商会这种模式发展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得经销商市场一定程度上重新焕发生命力,但商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大都沦为形同虚设的组织名词,最终又难逃瓦解的宿命!
那商会模式发展的阻力到底是什么?
这种模式最大的阻力就是经销商的团结,表现为以下两点:
其一:经销商原本是市场上的散人,各自为政,各自有一个独立的经销“王国”,当惯了“山大王”,能否被轻易地“整编”?从另一方面说,经销商各自有自己的经销渠道,是否愿意把渠道拿来共享?即使不需要共享,仍然各自为政,又是否愿意切换产品结构、顺从商会的战略重点?
其二:作为社会团体自治的、非营利性组织,其本身具有弥补政府管理漏洞、调节市场失调的重要作用,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更多的成了一个摆设,其功能欠缺及其功能发育不完善,使行业协会无法将市场中分散的各个利益主体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发挥社会整合功能。
如果经销商不能敞开心扉真诚合作,各自怀揣小算盘,商会就无法实现战略的统一,如果不能实现战略统一,商会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再次沦为一场闹剧。
如何使商会更好更持久发展下去,笔者在此提供如下几条可行性建议:
一、入会经销商必须是为了生存而捆绑在一起,这样的团体相对会比较稳定,同时也不会太在乎一些蝇头小利。
二、商会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政府更正式的支持。
三、商会是非盈利的,但是它的运营却需要费用。如果会员需要交纳会费,一定要秉承自愿原则,尽量根据会员的经济实力来定的,企业规模做得大些的自然要多一些承担。切勿以会费的标准来决定利益分配。让商会一直非盈利下去,努力去做一些不会带来大的利益分配问题的事情,尽可能地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