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精神层面的需求大于产品功能层面需求来赢得消费者的时尚奢侈品品牌,经济危机的寒冬总是残酷的,而对于经济危机的无奈以及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的憧憬,让LV们不得不放低身段,希望赢得中国更多消费者的欢心。奢侈还是奢华,或许并不如现金流和市场规模更加重要了。
把奢侈进行到底
王小红/益普索广告研究大中华区联席总经理
受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最大的群体莫过于普通消费者。所以,主要以“富人”为消费群的奢侈品消费理论上说影响不应该很大。然而,奢侈品在危机下未能幸免。美国贝恩公司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奢侈品销售将锐减,2008年增长速度仅为3%,销售额为1750亿欧元(约合2200亿美元)。增速远低于2006年的9%和2007年的6.5%。而贝恩公司预测2009年全球奢侈品的市场大概会下降10%。在众多的奢侈品品类中,高级时装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原因之一可能是和手提包、珠宝和时尚饰物相比,高级时装在应用场合上更受限制,而且时尚周期更短,也不如其他配饰更为显眼。
在这种情况下,奢侈品牌如何才能将奢侈进行到底呢?
关注新兴市场
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由当初少数的奢侈品消费群体到现在世界排名第二,中国只用了短短六七年时间。2008年,中国的超级富豪们买下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奢侈品。一些发展中国家——金砖四国,石油输出国,以及向更多的新兴市场奢侈品消费也持续上升。这些新兴市场自然极有可能是LV们的福地。
做买得起的奢侈品
另一方面,一个新型的奢侈品消费者群落正在全世界不断壮大。
他们可能资产平平,但却会去享用奢侈品。他们可以花上万元买一只古奇手袋,也会只掏几块钱再挑上一件头饰。这也成就了奢侈品牌的大众市场攻略。比如,一款女士爱玛仕提包价值40000人民币,单件商品的价值是很大的,如果开发更多形体更小的价值在4000-10000元以内的钱包,就更加适合这个人群。而这个价位的钱夹在所有同类产品中同样是奢侈品。如果买不起四千美元的钱包,可以买一条三百美元一的丝巾……。最终,中产阶级都买得起奢侈品,无论大小
所以大众市场攻略,便是开发买得起的奢侈品。
遮遮掩掩的降价清货,大大方方的涨价
事实上降价只会让品牌“贬值”,而对于那些为了给自己一些奖赏的消费心理来说,小幅度的折扣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进行简单的打折促销,都将损伤奢侈品牌的经典与时尚感。看似赢得了暂时的销售份额,而品牌内核与形象的损伤则如古董碎裂一样永远无法复原。所以奢侈品品牌即使在降价是也是遮遮掩掩,对于此奢侈品牌们一致的说法是,调价只是因为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浮动,而且是为了“清仓存货”。
尽管有“现在澳大利亚,原先一万块的LV才卖六千多”、“金融风暴来了,欧洲一线大牌都在打折”……的坊间传言,而某些奢侈品牌却选择独善其身,非但没有挤入各大潮流时尚品牌纷纷打折抛售的贱卖队伍,反而高调宣布涨价。CHANEL每年往往会有1-2次涨价。最少是5%,以前最多曾经到达12%。而在2008年第四季度却涨了20%。涨价对于奢侈品来说,是一种显示自己保值性的手法。
通过提升客户服务提高品牌价值感
“奢侈品”的概念不是简单的产品,它还包含了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优质的产品,高级的购物环境,良好的售后服务。它倡导一种生活理念、方式,吸引着对该种理念认同的人们。聪明的奢侈品牌则巧妙的通过提升其客户体验过程和客户服务,增强品牌的价值感和尊贵感。例如,在LV品牌专卖店,服务员可以提供9种语言服务,所有的员工法国进行培训。顾客可以通过购物体验以及与销售人员的交流,了解其品牌的文化。
www.liushuye.com通过广告、晚会和赞助等持续提升品牌形象
当中国广告市场10%的增长速度标志着中国广告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平缓增长期时,奢侈品的广告投放量却出现放量剧增的走势,平均增长都在50%左右。万宝龙广告投入超过亿元,远远超出一些老牌手表品牌在这一领域的投入。部分顶级的奢侈品手表倾向于利用一些特别的活动来传播品牌信息,并在圈内进行有效的口碑传播。例如百达翡丽举行的该品牌的钟表展览,邀请的对象均是百达翡丽的VIP客户。届时有众多名人和百达翡丽的全球总裁参加,制造新闻热点和口碑话题。另外一些品牌通过高端赛事的赞助提升品牌形象。比如,二十几年来雷达一直赞助世界多项重要网球赛事,2005年网球大师杯重返中国,雷达当即宣布与中国网球大师杯赛的合作伙伴关系。每届网球大师杯期间,雷达筹办一些独特的周末晚会,比如让参加晚会的人先走过一段迷宫,再抵达会场。就像其营销人员所说“每分钱都要花得恰到好处”。
鉴定人群消费特征,实施针对性营销策略
赵龙/慧聪邓白氏研究机构CEO
奢侈品满足了人们消费欲望中较为高端的一些需求,比如自我信心认可,社会地位的被认可等等,因此,一直以来是少数社会精英们才购买的商品。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年差不多保持接近20%的速度在增长,如何满足这部分人群对于奢侈品的需求,自然会被很多奢侈品企业所关注,而全球金融危机带给奢侈品企业的经营压力也在08-09年开始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奢侈品企业采用打折促销的方式来短期内提升销售的做法也可以理解。从我的观点来看,事实上,奢侈品企业所面对的客户也不是固定的,必须要分析清楚奢侈品企业想抓住哪部分人群,不同的人群策略是不同的,比如说关注广告导向型的人群,那降价策略是可以适时应用的,他们消费更在于一时的感觉,对价格刺激比较敏感,而且只要是大品牌,降价并不会直接让他产生品质的怀疑。但对于品牌彰显型的人群,降价并不能促进他们购买,反而会减弱他们对于品牌的价值认可,因此,打折的策略就更需要谨慎应用了。总体来说,即使对于奢侈品企业来说,也必须采用合适的市场营销手段和策略,才能够抢先或者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忠实客户,尤其在现阶段的中国大陆市场,还没有形成忠实的品牌认知之前,哪个企业抢先占有了忠实的消费者,那么就在后面的竞争中抢到了先机,因此,采用打折促销的方式培养并培育更大的用户群是可以采用的方法,但在品牌价值塑造和认可上,必须辅助于正面的宣传策略。事实上,我们也非常关注奢侈品消费群体对于奢侈品消费行为的反馈,慧聪邓白氏研究最近也刚完成对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奢侈品消费者的调查,把中国国内奢侈品消费分为8类人群,每类人群都有不同的需求点,因此,对于奢侈品企业来说,必须非常清楚的鉴定各类人群的消费特征后,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实施营销策略,不至于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促销策略而影响了品牌的价值。由于时间太紧,目前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办法统计出来,我们会在9月份做发布,也欢迎关注奢侈品市场的人士到时候阅读我们的调研结果。
让奢侈品成为“压箱子”的“传家宝”
黄常捷(cj)/新加坡方相咨询执行总监
奢侈品目前最大的挑战不是在于降价与否,而是如何获取更多的盈利。
奢侈品原本就是针对高端市场的产品。高端市场,就如其名,就是这整个市场的顶端,消费能力最强的精英。他们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往往也希望拥有奢侈品的独特性(exclus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