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放养业务员的企业病态

[类别:销售管理] [更新:05-02 11:15:22] [浏览:6533 次]

    企业习以为常的业务员“放养”方式,让业务员个个列土封侯,但人人都当官、个个干不好。“新兵蛋子”参与市场管理,越管越乱;“老兵油子”充当着教练员,胡乱指挥。

    国内企业对业务员管理大多采用“放养”方式。

    业务员分散到各地市场,一人负责一片区域。区域或大或小,或贫瘠或富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业务员“一脚踢”,事无巨细都要管。人人都是诸侯,个个列土封疆。

    一般有两种“放养”形式:

    一种是常驻各地分公司或办事处,这类业务员戏称自己是“完全放养”。

    一年之中,只允许偶尔回家。除了休假、述职、回总部开会等少数机会,基本上是扎根于当地。有人甚至是今天招来,明天就上了战场。

    另一种是每月下去“跑市场”的,属于“部分放养”。

    月初从总部出发,写好了计划、带着任务下去,直到月末才回来,一般出差天数每月也要在20天以上。

    在市场上,成千上万的业务员就是如此劳碌奔波,这种方式谁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只不过,习以为常的事未必就是正确的。

    老总的困惑:业务员价值何在?

    一位企业老总向笔者谈过他的困惑。

    “营销总监天天向我要人,每次谈完工作肯定扯到这上面来。总说竞争对手又招了多少业务员,逼着公司增派人手”

    “就是现在这几十个人,我还觉得多呢。业务员在市场上有睡大觉的,也有游山玩水的,有的区域长期空缺业务员,代理商也卖得很好。我看业务员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大价值,少用几个完全可以”。

    这种想法并非个案,企业在市场上没有业务员不行,人多了又觉得浪费。一个业务人员一年就要好几万的费用。有百八十个业务员,就要花近千万的费用,着实让企业心疼。

    最关键的是,业务人员的价值比较模糊。

    在外地“放养”的业务员,各自为战、脱离企业视线,他们做了什么,对业绩有何直接帮助,企业知之不详。

    即使区域销量有所增长,那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企业看来,产品、价格、技术含量、品牌影响与市场投入,这些宏观因素的贡献似乎比业务人员的微观努力更大。

    一个业务人员一年就要好几万的费用。有百八十个业务员,就要花近千万的费用。在外地“放养”的业务员脱离企业视线,他们做了什么,对业绩有何直接帮助,企业知之不详。

    营销部的困惑:销量怎么上不来?

    业务员长期在外,如何有效管理成为营销部门最头疼的事。

    于是,防业务员甚于防贼:

    怕他们不出工,实行座机电话报到,业务员到了一个地区,必须用代理商的本地电话打回总部证明,免得他们躲在某处享清闲,虚报差旅费;

    怕他们出工不出力,建立市场日志,每天的工作要详细记录,以备公司检查,免得他们应付工作;

    怕他们出工出力却不出业绩,又搞了一系列的评比与奖励,每月下发一大堆计划与表格,考核指标多如牛毛。

    即使这样,销量增长还是不如人意。部门经理很奇怪,该管的地方都管到了呀,兄弟们也都挺卖力,怎么结果就是不理想?

    业务员的困惑:我们学到了什么?

    “走出校门直接应聘做了业务员,后半辈子就算废了。”

    这是某些老业务员多年后的感慨。在市场上混了几年,好的没学到,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似乎都沾染上了。

    年轻的业务人员是一张白纸,遇到老谋深算的代理商,遇到刁蛮计较的客户,不学“坏”有时就过不了关。

    在外地“放养”的业务员,多数都是被“以老带新”教出来的,师傅是什么样,徒弟就学什么样。尽管或多或少可以学到一些做市场的技巧,但层次始终无法提高。

    而且,由于长期偏安于某一区域,对全国市场、对行业走势缺乏判断,对新知识、新方法缺少了解,来来去去都是那“三板斧”,对业绩增长慢慢变得束手无策。

1 2 下一页


《放养业务员的企业病态》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