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并购要成为企业成长的灵丹妙药,还须管理做药引子

[类别:战略前沿] [更新:05-02 11:27:48] [浏览:6588 次]

    中国管理30年的变迁,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幸存者”游戏,是一段“吹尽黄沙始得金”的历炼,在仰慕于幸存者金色光环之时,我们不可忘记,那些纷飞的沙粒并未遗落,它们就铺在我们的足下,时时硌着我们的脚底,警醒着我们正确的道路通往何方。

    让我们穿越波澜壮阔的中国管理史卷,去甄寻那些珍贵的沙粒,在反省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

    “承包大王”不堪重负

    今天的中国企业家,很多都有浓厚的个人英雄情怀,取得了一些成就就过分自信,盲目夸大个人的力量,走入经验主义、理想主义的迷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当年的英雄马胜利的悲剧。

    1984年,马胜利承包河北石家庄造纸厂,根据市场需求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厂子顿时有了活力。“马承包”很快名闻天下,全国掀起了“向马胜利学习”的热潮,他提出的“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承包思路成为国营企业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

    1988年1月19日,“中国马胜利造纸集团”成立,马胜利承包了20个省的100家造纸企业,他一人担任100家分厂的法人代表。1990年石家庄造纸厂亏损300多万元;1991年5月,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解散。1995年,马胜利被免职退休,不久石家庄造纸厂资不抵债申请破产。

    在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首席合伙人王璞看来,这是承包制PK股份制,承包制败下阵来。马胜利的失败充满了时代的悲剧性,体制已然注定“神话”不会长久。而且,变革必定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自然会遭受到一定的抵制。在变革的同时如何巧妙平衡各方利益,这是后来者应该掌握的一门学问。

    马胜利身上有着中国企业家至今难于摆脱的个人英雄主义,过于骄傲自满,缺乏创新,总相信过去的经验可以解决未来的问题。

    马胜利还体现了中国企业家一大通病,头脑发热盲目扩张,只想着承包潜力很大,却忽略承包速度过快数量过多,早已超越个人管理能力。

    “一代标王”速生速死

    “兵马未动,广告先行”,过分放大媒介宣传的作用,豪赌广告一招鲜,在今天中国企业界,依旧盛行。看看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各式各样的运动服装品牌真金白银在这个平台上轰炸,谁敢断言他们中间不会重演昨日爱多的故事?

    1995年7月,胡志标和好友陈天南成立广东中山爱多电器公司,生产当时刚刚兴起的VCD。当年10月,胡志标豪赌一把,把他千辛万苦贷到的几百万元除了留下买原材料的外,一股脑儿投进中央电视台,买下体育新闻前的5秒标版。爱多的名声在全国迅速打响。

    1996年夏天,胡志标用爱多的全部利润450万元找国际影星成龙拍了一条广告。揣着这条广告片和8000多万元经销商的集资款,胡志标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1997年,爱多的销售额从2亿骤增至16亿元。当年11月,爱多以2.1亿元的出价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四届“标王”,全国轰动。

    但好景不长,1998年,爱多便开始出现财务危机。

1999年,陈天南与胡志标股权之争严重打击了爱多。2000年,爱多负债高达4.15亿元,被破产清算。

    王璞说,爱多是盲目的广告把企业和产品催熟,但股东之争最终导致早熟变成早死。

    爱多过分突出广告的作用,注重知名度放大带来的短期效益,盲目依赖单一广告策略,却忽视品牌的长期建设。

    爱多的速生速死,是草莽英雄“机会主义”的浓缩。企业重视把握市场机遇,快速推销产品,却无人关心长期的发展战略与科学管理。

    重视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爱多给予其他企业的一大启示。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理会自己背了多少债务,不计算产品的利润,任何营销计划都不考虑财务因素,这样的企业焉能不亡?

    德隆军团土崩瓦解

    在资本追逐利益的天性驱动下,现在的企业很容易走上产融结合的道路,但这条路更容易让企业忽视实业造血能力、忽视高资产负债率的财务风险,迷失于产业结构失调的歧途。德隆早已给我们写下了产融结合血的教训。

www.liushuye.com

    1992年,远在边城乌鲁木齐的唐万新倒卖原始股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此后,唐万新成立的德隆公司先后进入娱乐、餐饮、房地产、农业投资领域。

    1997年至2002年间,德隆进行了堪称“大手笔”的产业整合战役,德隆系开始成型。2001年,德隆打造出类似金融控股公司的平台,实现了对金新信托、新疆金融租赁等众多金融机构的操控。在上海友联的操控下,德隆推出一系列金融新产品,但这些金融产品在德隆资金链绷紧的压力下逐渐萎缩。2004年4月14日,德隆系股票湘火炬、合金投资和屯河股份首度全面跌停,市值蒸发过百亿元,德隆运行崩盘。此后,德隆资产被托管,悄然谢幕。

    王璞以为,先行半步是领先,先行一步成先烈。德隆冒险进入非准入的金融业无异于进入地雷阵,任凭天大本事也插翅难飞。

    快速并购扩张赖以支撑的金融链条断裂是德隆全面溃败的直接原因,德隆介入的传统产业整合,投资回报周期过长,而与其融资周期及金融扩张之间的差距始终存在,过于激进的发展模式更是成倍放大这一差距。

    多元化结构失调和总体战略迷失是德隆崩溃的主要原因。德隆走的是一条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但德隆虽然规模庞大,却并未建立任何所谓的产业优势,“产业整合”没有注重以传统产业的变革、价值提升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为基础。

    公司治理缺失是德隆失败的根本原因。整个德隆只有唐万新一人清楚实业和金融家底的运营状况,重大决策最终变成唐万新一人说了算的困局。

    “中药巨无霸”大厦崩塌

    企业家独断专行,以个人意志主导企业决策,以“人治”挤压“法治”,监控机制缺失,这种企业目前并不在少数。娃哈哈的宗庆后至今连副总裁都不设一个,不知他偶尔会不会想想三九集团的故事。

    1985年8月7日,赵新先受命到深圳笔架山创办南方药厂,成功开发出“三九胃泰”。

1988年,南方药厂产值达到18亿元,利税4亿元。1991年10月,南方药厂更名三九集团。

    从1996年到2001年,三九出手购并了140多家地方企业,总资产猛增到186亿元,形成了医药、汽车、食品、制酒、旅游饭店、商业、农业和房地产八大行业。由于赵新先太过心急,并购中盲目地吃下了很多“烂桃子”,到1998年,三九的负债率已经高达80%。2000年4月“三九医药”在深圳上市,又在资本市场和互联网大肆扩张,在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三家上市公司的主人。

    2003年9月28日,媒体披露三九共欠银行贷款98亿元,“讨债大军”纷沓而至。2004年5月16日,赵新先被免去三九企业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职务,一年半后又因涉嫌“向境外转移资产”被捕。

    王璞认为,并购要成为一帖企业成长的灵丹妙药还须管理做药引子,这不仅是上一代企业家的宿命,也需要今天企业家觉醒。并购+管理=高速成长。

    三九的管理始终停滞在企业家个人阶段,无法形成有效的监控系统。高度人治的结果,使得管理决策随意盲目,内部约束力丧失,个人意志主导资本运营。

    内部管理不健全是三九集团衰败的另一大原因,从总部到分支公司共设五级,管理层次多,效率低,在日常运营中,到第三级后总公司就已完全失控,财务管理体系混乱。

[1] [2]  下一页


《并购要成为企业成长的灵丹妙药,还须管理做药引子》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