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人才在哪里来看看硅谷怎么说

[类别:职场兵法] [更新:05-02 11:28:09] [浏览:6734 次]

    帕洛阿尔托市(PaloAlto)市中心的菲尔兹咖啡店(PhilzCoffee)外面排起了长龙。排队者多为时尚人士和IT技术人员,他们在焦急地等待购买城里制作最慢的滴漏咖啡。他们大多在附近的PalantirTechnologies、SurveyMonkey、MongoDB等公司上班,其中的一些公司是该地区最热门的新创企业。他们清一色地穿着T恤衫、连帽夹克和牛仔裤,你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但是在这群二三十岁的人里,很可能有美国最受追捧的年轻职场人士。在大门的右边,有一块标志牌,上面写着:菲尔兹咖啡:现在招聘明星级员工。

    欢迎来到硅谷,这里的员工(是的,包括菲尔兹咖啡店里的招待员)都是明星级的。在这片土地上,你可以享受到奢侈的福利(比如按摩服务,办公室理发服务以及免费食品)和高额起薪。这里还是创业梦想腾飞的地方,不管希望多么渺茫,你总有可能迅速发财,只要你去为一家可以成功“退出”的新创企业打工。吸引明星员工的,不只是金钱和福利。在这里,年轻人感觉,他们可以凭借算法,对世界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改变全世界的购物、理财、旅行和看病的方式。在很多年轻人的眼中,这种影响要比安稳的工作更有价值。正如风险资本家马克·安德森(MarcAndreessen)不久前在他的博客里所写的:“硅谷不只是一个地方,它还是一种思想状态。”

    为了争夺顶级人才,硅谷的各家公司斗得头破血流,不过,它们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洛杉矶湾区(BayArea)已经成为美国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才的圣地。多年来,曾经梦想到华尔街工作的哈佛(Harvard)、耶鲁(Yale)、康奈尔(Cornell)等精英大学的毕业生都涌向了硅谷,这一趋势至今方兴未艾。

    典型的例子是:选择在科技行业求职的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毕业生的比例由2012年的12%上升至2013年的18%。与此同时,决定在金融行业开创职业生涯的学生占比由35%下降至27%。曾经的小企业谷歌(Google)已经成为硅谷的王冠宝石之一,不久前,公司庆祝了上市十周年,它至今仍然是毕业生的首选。研究机构优兴咨询公司(UniversumGlobal)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工程专业和商学院的学生一直将谷歌列为他们最想为之工作的公司。

    为了争夺人才,高盛集团(GoldmanSachs)等顶尖银行据说提高了给实习生的起薪和奖金。制造、交通等其他行业也在想办法吸引年轻的员工,特别是在当下这个全球化和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编程、创意和协调等新型技能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婴儿潮一代退出劳动力大军,人才危机将愈发严重。[据美国人口调查局(U.S.CensusBureau)的数据显示,至2030年,年龄不低于65岁的美国人占比将超过20%,而在2010年只有13%。]位于旧金山的一家人力资源咨询和研究机构卓越工作场所研究院(GreatPlacetoWork)的首席执行官希纳·戈尔曼(ChinaGorman)说:“首席执行官发现,婴儿潮一代正在离去,他们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填满工作岗位。”

    风险在哪里?随着市场转型和快速变化的科技改变了业务模式,不拥有最新的不断演进的技能的公司肯定会落伍。招聘和留住年纪更轻的员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全球性的高管猎头机构亿康先达公司(EgonZehnder)的高级顾问克劳迪奥·费尔南德斯——阿劳斯(ClaudioFernández-Aráoz)说:“懂得招聘、培养和激励最优秀员工的公司将拥有明显的优势。”

    当然,光是小恩小惠吸引不了新一代人才(先不说股票期权吧)。公司可能需要在文化上做出更深刻的转变,比如让领导团队变得更加透明,持之以恒地向当前和潜在的员工传播价值观。硅谷的公司不仅有强大的实习计划和各种招聘工具,在这一点上也做得很好。

www.liushuye.com

    讽刺的是,尽管人才短缺状况不断恶化,但是整体失业率仍然高企。经济预测机构OxfordEconomics不久前的一份关于全球人才的报告说:“这一吊诡很难理解。一方面,工业化国家有4,000万名劳动者没有工作……可负责招聘新员工的高管和经理却总是说,他们找不到拥有适当技能的合适人才来填补职位空缺。”

    硅谷同样感受到了人才危机。随便问一家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很可能是寻找和招聘人才。(硅谷“最近”的潮流是更多地发掘女性和少数族裔员工,甚至开始聘用没有常规认证的开发人员,人才危机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从他们那里,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为科技行业懂得,人才是一家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超过了其他任何资源。

    在法国出生的奥雷利娅·赛顿(AureliaSetton)是你最近在硅谷经常听说的摇滚明星员工之一。她在2002年毕业于一所位于巴黎的顶级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HECSchoolofManagement),后来到了湾区。在纳帕山谷(NapaValley)里的葡萄酒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赛顿考取了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的MBA课程,在上学期间,她得到了在苹果公司(Apple)做实习生的机会,从事产品营销。

    35岁的塞顿说:“我在那里做实习生,因为我想为美国的顶尖科技公司工作。”有一天,她在库珀蒂诺(Cupertino)苹果公司园区内的一部电梯里偶然碰到了当时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站在这位威严的首席执行官旁边,塞顿知道,她只有10秒钟的时间对他说点什么,要不然,他就下电梯了。

    “我对他说,我是名实习生,很快要去中国,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事情。”塞顿说。(那一年是2007年)“他转过身来说:‘真不敢相信,我们把实习生派到中国去了。’”

    不管乔布斯对给实习生这样的职责做何感想,对于塞顿来说,这段经历是无价之宝。她后来去了能源行业的一家新创企业工作,据她说,原因是“我觉得能源和环境是我信得过的事业。”几年后,她转投人脉关系网站领英(LinkedIn)。“这是一家拥有强大使命和强大品牌的公司。”

    塞顿在领英做了大约一年半的全球销售经理后,又做了另一个职业转变,她接受了位于帕洛阿尔托的企业软件制作公司Medallia提供的一个高级总监的职位。

    谈到换工作,塞顿说:“首先要保持与我的愿景一致。然后再看有没有影响,能不能改变世界。促使我换工作的,一直是那些愿景和我的社交圈一致的企业。”

    塞顿的职业历程完美地展示了今日劳动力大军里的几个新现象。也许会有人认为,她在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位之间随便跳槽,缺乏忠诚度(这是对千禧世代的共同抱怨),不过这种像变色龙一般每隔几年就换工作的能力也意味着,当她的雇主在适应一个快速变化、越来越需要技术的全球化企业环境时,她具备了吸收新技能的能力。

(乔布斯不知道,苹果派她去北京的原因之一,是塞顿学过中文。)

    在塞顿从前工作过的领英公司,员工在加盟公司之前就要确认,是否打算永远待在公司,领英不把这看成是坏事。位于山景城(MountainView)的这家公司的高级工程副总裁凯文·斯科特(KevinScott)在面试时会问所有候选人一个重要问题:“在给领英做完之后,你打算做什么工作?”

    领英的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Hoffman)说:“硅谷的公司如此成功,原因之一是它们是由在多家公司工作过的员工组成的。”霍夫曼与人合著了一本新书,名叫《联盟:网络化时代的管理人才》(TheAlliance:ManagingTalentintheNetworkedAge)。

www.liushuye.com

    与霍夫曼共同著书的创业家本·卡斯诺查(BenCasnocha)说:“以往大多数公司不想问这个问题。但是今天,你的最优秀员工不打算为你干一辈子了。”

[1] [2]  下一页


《人才在哪里来看看硅谷怎么说》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