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的境况和诸多的因素,王熙凤在贾府中在地位实际是复杂的,她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她有相当的权威,在贾府的女人中,除贾母、王夫人外,她的权力是最大的,这使她有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也承担者特殊的责任。她与贾府的主仆上下,男女老少,各色各样的人,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广泛的关系,亲疏远近,错综复杂。她在庞大复杂、事务繁冗的贾府中,凭着娘家的显赫背景,贾母、王夫人的支持,以她的才智与心机,以她的权变手法,以她的威严和果断,以她的好强与责任,在纵横绞缠的各种矛盾中,或凌厉处事,或看风使舵,或阴辣用计,或委婉应对,身处各种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却能够自如应付,并显得相当的主动。在贾府那样的大家族中,她能如此,是很了不起的。
作为晚辈的媳妇,她也经常扮演着被管理者的角色。王熙凤在贾府中也有她的非常被动的方面,她在理家处事时,看似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而实际上在很多方面还是受到制约的。在贾府的女人中,她得无条件听从于她所敬奉的长辈贾母和王夫人;对于贾府的男人,很多时候也得遵从。虽说贾府阴盛阳衰,男性窳败无能,但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中,那些无能的爷们仍主持着一切重大决策,对家族大事的拍板,凤姐甚至连“参议”的分儿都没有。比如,商量建造省亲别墅的事,全由贾政兄弟们议定,凤姐连消息都是从贾琏那里听来的;再如,协理宁国府时,凤姐看似大权在握,搞得轰轰烈烈,办得雷厉风行,但仔细想想,她所掌管的,也只是丧葬期间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关键的事项,如做多少天道场,买什么规格的棺材,为贾蓉捐什么样的官,葬什么样的风水宝地等等,都是贾府的爷们在作决定的,凤姐根本无权过问,也不敢去问。可见,在贾府中,凤姐算是“阴盛”的代表人物,而大事仍然是“阳衰”的那帮爷们在决定的,王熙凤看似威权显赫,风光无限,实际上是受到了贾母、王夫人和贾府那帮爷们的双重制约,她理家处事,更多的是执行者而非决策者,是被绑着绳索的舞者,舞跳得不错,但背后却有绳索牵制着。这是王熙凤非常被动的一个方面。
此外,作为贾琏的正房妻子,又是地位显赫的王夫人的亲侄女,还有作为贾母非常欣赏和信任的晚辈,按理,王熙凤该是非常有地位的,但她只生有一女,尚无儿子,在要求女子担当传宗接代工具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只生女而未生男,在贾府那样的贵族家庭里,无论占据多高地位,也是明里暗里是受轻视受排挤的。如果凤姐未能给贾琏一丝宗嗣有继的期盼,那么,她的底气终是不足的,在关键时刻,是挺不起腰杆的,贾琏敢于偷娶尤二姐,敢于到处沾花惹草,或许是与此有关。做媳妇而无儿子,这使凤姐在贾府非常被动。
还有,从凤姐的个人素质来看,她很聪明很有心机,很果断很能处事,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才干,但在贾府那样的诗书府第,在不乏翰墨诗书文采的族群中,与黛玉、宝钗、可卿、湘云等相比,凤姐显得缺少文化品位,显得比较市俗,比较粗鲁。比如,在大观园结起的诗社上,她是掏钱赞助者,众女子恭维她,在赛诗会上由她开头吟诗,她也只能哼出“一夜北风吹”那样的俗句。文化修养方面缺乏,使凤姐在理家过程中,粗鲁有余,宽容不足;凌厉得很充分,但谦和地处事,就做得就不够了。她的聪明用的不是在真正的策略上,而是用在阴辣的计策和阿谀奉承方面,比如,她设毒计惩罚色胆包天的贾瑞;她弄权铁槛寺,狐假虎威大赚黑钱;她对危害自己的尤二姐奸诈地进行倾轧;她对不顺眼的奴仆暴君式的施虐,对有碍于自己利益的对象实施恶毒打击等等。而对贾母、王夫人等,她贰臣式地讨好逢迎,不惜进行令人毛骨悚然地拍马屁,极尽吹捧之能事,这都是文化素养不高的凤姐,把聪明用得变了味儿,所以说,她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这也是王熙凤严重的不足之处。
www.liushuye.com王熙凤的处境和地位,她的能力,她的优势,以及她的不足和缺陷,决定了她的理家管理方式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明显特点。
首先,王熙凤善于抓住机遇,及时受推荐,勇于接受挑战,充分利用授权的优势推行其管理方略。
在贾府那个特殊的时期,宁国府遇上了尤夫人病,秦可卿去世慌乱时刻,府中那些花花公子、好色之徒和不重要的男人们实在是不想负责任地去理此乱局,可能他们也没有能力去处理所面临的杂乱局面,正在物色人来负责处理乱局,贾宝玉隆重地推荐了凤姐。宝玉是贾府中颇受宠爱的核心人物,他虽然也属于“无才可以补青天”的高贵少爷,但他还是有小聪明的,对凤姐的能力是非常了解,宝玉的推荐很有力度,加上王夫人的默许,王熙凤生性就好强,又喜欢表现,当然也就紧紧地抓住这次好机会,很勇敢地挑起了重担。宁府的贾珍正找不到合适的人,他对凤姐也是了解的,凤姐要出面料理宁府的丧事,这正是贾珍所巴不得的好事,事情当然也就成了。
有宝玉的推荐,有平时贾母的欣赏,有王夫人(她可能感觉凤姐的出场可显示王家有能人)的顺水推舟,王熙凤十分顺利获得了贾珍(这会他相当于握有人事权和财权的董事长)的彻底授权,等于是凤姐从贾珍手里接过了管理宁国府的尚方宝剑,贾珍还特意命人每天把上等菜送到王熙凤的“办公室”,这既是对凤姐的鼓励,又是给凤姐撑腰,“董事长”贾珍有此等的支持,“总经理”凤姐就好办多了。
其次,王熙凤深入地了解宁府所存在的问题,在乱局、杂局中理出一个头绪,对症下药,从最关键的地方入手实施其管理措施。
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以及不成体统的现状,凤姐一刀见血地指出了问题之所在,她对杂乱的局面作了归纳,说:“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事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称“此五件实是宁府中风俗”。由此可见凤姐的见识实在是相当高明的,对此,她对症下药地采取了相应的管理策略:一是查核人口,摸清底细;二是定下规矩,树立威信,令行禁止;三是包干到人,一人一岗,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四是订造簿册,仔细登记,定量管理;五是身体力行,有错必罚,绝不让下面徇私舞弊。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看,凤姐可谓是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经过这位果敢凌厉、精明能干的“管家媳妇”的一番整治,宁府的效果立竿见影:“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王熙凤真的是贾府的杰出管理人才,难怪小说的作者感慨说:“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再次,仔细看,王熙凤的管理,规矩立得很细很明确,赏罚非常分明,并有效地建立了监督机制。
王熙凤非常明白,定规矩十分重要,她还尽力强调规矩的权威性。她上任伊始,就召集宁国府各管事的,并宣布:“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红楼梦》第十四回精彩地描写了凤姐严厉地处罚一迟到者,她由此来表明规矩的严厉性,她对违规者说:“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着了,将来都没了人了。
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就难管,不如现在罚的好。”说完,她顿时拉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她掷下宁国府的对牌,要宁国府的大总管来升,革迟到者一月银米。如此一来,众人皆知凤姐的厉害,因而。“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有规可循方能令行禁止,以此来保证执行的效果。于是,宁府“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者”,至此,“有脸者服钤束,无脸者求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