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国美百日重生记

[类别:企业胜经] [更新:05-02 11:29:32] [浏览:6647 次]

    创业者意外出局,是国美沉沦的发端,还是进行自我救赎,完成一场成人礼的开始?

    早春三月,北京鹏润大厦门外的杨树枝尚不及抽出第一片绿叶。但对于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0493.HK,下简称国美电器)的管理团队来说,这个冬天有些太过漫长。自2008年11月27日,国美接到北京市公安局的口头通知,创始人黄光裕因经济犯罪被带走调查后,这家全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商就陷入了空前的危机。资金链紧绷、供应商断货等流言一次次击打着国美,这段日子难捱的程度足以令人想像。

    这100天里,国美着实经历了一场眩晕的危机管理实战。幸好有来自国美内部的一本危机管理手册派上了用场,手册中赫然在列的有创维黄宏生事件、物美张文中事件、非典乃至于2008年金融危机等一干的危机案例,这些都是国美处理危机的摹本。

    “我们希望这些策略能够稳定住局面,恢复各方对公司的信任。”一位国美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说。

    当然,国美也有所不为。在流言风暴当中,它选择了沉默。“刚开始那一个礼拜,我们还在试图控制媒体。但当我们知道媒体不可控时,该来的一定会来,而且我们希望来得更猛烈一点,但一定要做好迎接暴风雨的准备。”上述人士说。当外部已经无法控制时,国美迅速将策略转向了内部管理。在舆论一次次的质疑与猜测面前,国美与供应商、银行以及员工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同舟共济”的内部通气。而对外,只有再简单不过的联交所公告。当然,“去黄光裕化”已经被定义为国美本轮危机管理的终极天条。

    为了安抚投资者的信心,国美旋即引入了安永会计事务所进行公司审计。而面对黄光裕以操纵之嫌收购而来的三联商社(000898.SZ)触发的原股东诉讼时,国美也快速地做出了善后决策:替换掉其董事会原班人马,把国美自身的采购与信息系统嫁接给只有门店资产的三联商社。对于“借三联商社转移黄光裕事件注意力”的揣测,国美常务副总裁、三联商社董事长王俊洲的解释是,“政府希望国美能把这个责任承担起来”。

    国美更大的责任当是在危机之中自我救赎。2009年2月27日,国美在京郊的九华山庄开为期三天的全国性的千人规模年会,“鹰的重生”的典故在会上被一再引用。

    最早在国内传播鹰的重生精神的,当属TCL董事长李东生2006年写的《鹰的重生》。但这丝毫不妨碍与国美的契合程度——除了同样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而且,有待国美从中脱离与独立出来的控股股东鹏润投资的LOGO上,也是一只鹰。

    无论如何,对于烙有深刻的“黄光裕”印记的国美来说,要实现重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

    权力的交接

    消息证实的前一周,国美就已经发现气氛不对了。一时间,似乎满世界都在找一个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人。分公司、供应商、银行相互间流传着各种无法证实的传言,“黄光裕出事了”、“公司也脱不了干系”……流言蜚语,人心惶惶。11月24日,国美股票停牌。

    此时,必须有人挺身而出。11月28日,国美在昭告黄光裕被带走调查的当日,行政总裁陈晓走上台前,成为国美电器代理董事长。

陈晓、常务副总裁王俊洲、副总裁魏秋立三人组成决策委员会,负责公司日常经营和重大管理决策。此外,国美委托来自华平投资的非执行董事孙强及三名独立董事组成董事会特别行动委员会,监控并评估调查对公司财务及运营状况造成的影响,并就调查而采取的行动向董事会提供建议。

    与此同时,国美艰难地通过一切途径联系黄光裕。12月23日,陈晓接替黄光裕之妻杜鹃出任上市公司授权代表,负责与香港联交所的日常联络并签署有关文书。1月18日,在终于与黄本人取得沟通之后,国美的权力核心进一步收拢到了陈、王、魏三人身上。黄光裕辞去了在上市公司的一切任职,陈晓正式成为董事局主席。魏秋立被任命为公司执行董事,进入董事会,与王俊洲一同作为黄光裕的私人代表,就黄光裕私人集团签署有关文件。前提是,“按照有关董事会的指示”。

www.liushuye.com

    国美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力度,将黄光裕的色彩从上市公司身上抹去,代之以更为民主的决策委员会,以陈晓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搭建起来,并明确各自的职责。

    黄光裕的胞妹黄秀虹淡出国美的管理层。事实是,黄秀虹改任鹏润投资董事长,而在国美电器内再无任何实职,也是一种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默契:让国美更为彻底的切割掉“黄氏家族”的成分。“她本身在国美不挂职。作为决策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更多的是知道公司的一些发展情况,提出意见。”知情人士透露。

    陈晓之于国美,在此时,成为了一个不露锋芒却又无法忽略的角色。揣测纷至沓来。国美会至此进入陈晓时代吗?这是一个精明、平和的上海人,他往那一站就是一堵温文尔雅的江浙墙。在接下来危机引起的媒体轰炸里,电话那头的陈晓即便是语速里已经透出愠意,也仍能用礼数最周到的措辞,滴水不漏地跟询问者将对话进行到最后。

    陈晓的加入源自2006年黄光裕主持下的国美并购中国第三大家电零售商永乐。这场并购对黄光裕来说除了消灭对手,更大的价值是让他找到陈晓。国美并购永乐之后,刚愎自用的黄光裕也忍不住数次喜形于色地向旁人夸耀,自己寻到了一个何其默契的搭档。两人形成的默契之一就是由陈晓来全权操盘国美的经营管理,而黄光裕将个人重心转向房地产、并购与投资领域。2006年,其时在为鹏润投资做房地产顾问的和君创业总裁李肃有次跟黄光裕聊起对陈晓的评价,“(黄)属于自己个人感觉很强,跟部下的差距也拉得大一些,很难会觉得‘我可靠着你这人啦’,但说起陈晓时这种感觉溢于言表。”

    但接下来的两年事情并没有如双方期待的那样美好。身为国美曾经的竞争对手、中国曾经的第三大家电连锁零售商永乐的创始人,国美行政总裁陈晓的角色一直被解读得有些微妙。在黄光裕一人独大、家族与江湖气息浓重的国美里,作为一位非嫡系管理者,陈晓不得不把更多精力耗费在小心避免争权之嫌上。在他身上,“不得势”、“架空”之类的传言也一直不断。更何况,国美内部一直深受黄光裕倚重的是王俊洲和魏秋立。“上海人总体风格不跟人争,很会做人。”李肃评价说。

    危机之下,黄光裕亲自挑选的搭档在一个谁也没料到的时机完全接过了重担。“陈晓有上海人的精细风格,也有江浙人的战略思维。我跟他接触下来,他比较善于用自己的战略思想说服别人,同时汲取他人意见的能力也比较强。”李肃评论说,“陈晓时代,公司内部好多关系会发生变化。

从这个角度讲,各种强人的能量都有巨大发挥空间。”

    温和如陈晓,似乎无意满足外界关于“陈晓时代”的预期,他更乐于让国美进入自己的时代。新的管理层更强调团队。2月中旬,国美上海大区总经理黄秀虹从上海去职,回身进入鹏润投资担任董事长,国美集团副总裁辛克侠赴上海接黄秀虹的班,而华北大区总经理孙一丁则接替辛克侠成为国美集团副总裁。

    新的权力中心建成之后,在陈晓的主张与拍板下,事件的进程向员工实时通报了至少四次。陈晓的平和、民主、同舟共济的文化,借着这类小事迅速融入了国美内部,也因此为陈晓加分不少。“我们觉得这是个自然的过渡。”在济南,国美老臣、被视作黄光裕心腹的国美常务副总裁王俊洲对《中国企业家》表达了对陈晓的认同,“陈总做董事局主席后,从内部到外部,大家还是很接受的。”

    必须承认的是,陈晓之所以被迅速接受跟这次危机不无关系。在风暴袭来之际保持陈晓式的平衡技巧与低姿态应对如是,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保持陈式精细化亦如是。“基金过去也都是问如何改善供应商关系这些事,陈晓答得都很漂亮。”接近交易的人士评价说。

[1] [2] [3]  下一页


《国美百日重生记》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