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道德经》里的领导思想

[类别:领导艺术] [更新:05-02 11:22:37] [浏览:6724 次]

    (三)图难于易

    老子认为,做事要“大目标,小步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六十三章)特别是领导者要成就一番大业,更要从细微处做起,同时还要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不断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最终成就大业,功成名就,即“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六十三章)。

www.liushuye.com

    (四)抱一为式

    在老子看来,要树立良好的民风,领导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民什么是好的行为。即“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第二十二章),就是说,领导者遵守原则为天下人做榜样。“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环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即不自我突出,所以能全面明察;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彰显客观;不自我夸耀,所以能有功;不仗恃自己,所以才能做领导。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反之,则“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

    四、领导者的人际关系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第六十七章)。慈、俭、退让是道家三宝,当然也是为人处世的三大法宝:慈爱民众,故能勇敢;勤俭节约,故能广积财富;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众人的领袖。那具体在为人处事中如何运用呢?

    (一)诚信爱民

    在对内关系上,老子认为,领导者要知道“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第三十九章)。要善待人民,亲民信民,不忘本,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自然会得到他们的拥戴。那该如何做呢?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第四十九章)意思是说,圣人没有意志,总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者,我善待他;不善良者,我也以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行善。诚信者,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者,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样可使人人诚信。圣人主政天下,总是收敛个人的私欲和意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百姓都在努力看着听着,而圣人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可见,领导者与人民的关系是非常融洽自如的!

    (二)和谐共赢

    在对外关系上,老子倡导和谐共赢。他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第六十一章)就是说大国好比江河的下游,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是天下交汇的地方。雌柔常以安静而胜过雄强。因为它安静,所以适宜居守下位。如果大国对小国谦下,就能聚拢起小国,如果小国对大国谦下,就能被大国所容纳。所以,大国谦下不过是想兼并小国为附属,小国谦下不过是想投靠大国,获得保护。要使双方都可以满足自己的愿望,那么,大国尤其应该做出谦下的姿态。很显然,本段是从二者各得其所的角度,奉劝大国和小国互相谦让,和谐共处,获得双赢。

    五、领导力的保持

    (一)柔胜刚

    柔性管理对现代的领导者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是相对刚性管理而言的。但2000多年前的老子就认识到其重要性,是难能可贵的!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即是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所以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守柔曰强”(第五十二章)。为什么柔会产生如此大的效用呢?“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这里,老子以水为喻,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而论攻坚击强,也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在这两方面,均没有什么可以替代水的。可见,柔性的灵活使其在某些方面比刚性更加有效。

    (二)不居功

    老子认为,领导者不把事情的成功归功于自己,这样有利于领导力的保持,把事业做大做强。如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又说:“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第三十四章)正因为“夫唯不争”(第二十二章),“其终不自为大(第三十四章),所以“故无尤”(第八章),“故能成其大”(第三十四章)。

www.liushuye.com

    (三)少私欲

    老子认为只有减少各种私心和欲望,才能保持人的自然本色。对领导者来说,面临的诱惑更多,更应节制欲望,保持领导的本色。欲望对人有哪些影响呢?“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第五十二章)因此,要求领导者“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二章),“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第五十二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十九章),“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

    (四)去巧智

    老子认为,巧智对领导工作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慧智出,有大伪。”(第十八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第十九章)第一句话意思是说智巧聪明出现,就会有严重的虚伪。第二句话意思是说去除聪明与才智,人民自然就会得到百倍的好处;去除仁德与义行,人民自然恢复孝慈;去除机巧与利益,盗贼自然消失。所以“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第六十五章)。

    (五)少政令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第二十三章)这是说,领导者所发号的政令,要少而适中。狂风持续不了一个早晨,暴雨持续不了一个整天,谁使之如此?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维持狂风暴雨的持久,更何况人呢!所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即要求领导者不要天天发号政令,弄得自己精力耗竭而又效果不好,而要政令适中,这一方面保持了政令的威严与震慑,另一方面也有充分的精力来保证政令的贯彻执行。

    总之,《道德经》以“以人为本”、“顺其自然”作为领导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勾画了领导者应具备的人格魅力、领导魄力、玄德品质、平和心态等品质素养,展现了“无为而治”、“如啬行政”、“图难于易”、“抱一为式”等实现高效领导行为及效果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诚信爱民、和谐共赢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道出了“柔胜刚”、“不居功”、“少私欲”、“去巧智”、“少政令”等领导力保持的秘诀。《道德经》蕴含的领导思想,通过现代的方式予以解读,对丰富当前的领导科学理论及指导实践,探索中国式的领导及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上一页  [1] [2]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