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创业失败的18个主要错误

[类别:运营实务] [更新:05-02 11:31:56] [浏览:6253 次]

    争取大笔投资的另一个缺陷就是耗时太长。你能筹到的钱跟你所花的时间是成正比的。当投资达到上百万时,投资者会变得相当谨慎。风投们从来不会明确地说是或不是;他们会没完没了地约你谈话。因此,从风投那里筹集一笔相当规模的资金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可能比你创业所需的时间还长。当你的竞争者们争分夺秒于开发产品的时候,我想你不会愿意把你的时间都花在投资人身上。

www.liushuye.com

    我们建议那些寻求风投的创业者一旦遇到合适的协议就接受它。如果你能够从一个有信誉的基金那里拿到一笔基本合理的钱,并且没有什么不合情理的条条框框的话,那么成交好了;然后投入到建设你的公司里去。就算你能够从别的地方拿到多三成的钱,又怎么样呢?创业是一个要么赚得盆满钵满,要么输得精光的游戏。为了一点点小利而在投资者间四处游走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第十四、受制于投资者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你应该掌握公司的投资者。你不应该忽略他们,因为他们可能提供有见地的建议。但你绝不能把公司运作交到他们手上;那应该是你的职责。如果投资者对于运作其所投资的公司有足够的见地的话,那他们干吗不自己创立一个公司呢?

    由于忽略投资者而惹恼他们的后果,要比向他们缴械投降的后果轻得多。我们创业的时候,曾经错误地忽略了投资者。结果,跟投资者的争吵牵扯了我们的很多精力。不过,这也要好过投降许多,那样的话,公司可能就完了。一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创始人,就算只花一半的精力在产品上,也比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花上全部的精力要强。

    掌握投资者所花的工夫通常取决于你从他们那里拿了多少钱。如果你筹集的资金有相当规模,那么投资者也相应的得到了相当规模的控制权。如果他们在董事会里占了大多数,那么他们就是你名义上的老板。更常见的情形是,创始人和投资者的权重相等,决定性的投票来自于外部的中立董事。这时候,投资人只需要说服那些中立董事,就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

    如果一切都很顺利的话,那么这也无所谓。只要你的进展看上去很迅速,大多数的投资者不会插手你的事情。问题是,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不可能指望一帆风顺。就算那些非常成功的公司,都曾经被投资者找过很大的麻烦。

    第十五、为不存在的利润而牺牲用户

    张雪奎老师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说过,如果你做的东西是用户需要的,那么应该没什么问题。你可能注意到,我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正确的商业模式的事情。这并不是说赚钱并不重要。我并不建议创业者们搞那些更本就没有希望赚钱的公司,然后希冀着在倒闭前把公司卖掉。我们告诉创业者们不要担心商业模式的最初原因是觉得搞出一个人们需要的东西要比这难得多。不过,只有为数不多的初创公司做到了这一点。从这儿你就可以看出这件事儿有多难。

    正是因为做出一个人们需要的东西要比赚钱难得多,所以你应该稍后再考虑商业模式的问题,就好比你把一些琐碎而麻烦的功能留给第二版一样。在第一版里,解决那些最核心的问题。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来创造财富(=人们在多大程度上需要你的产品*需要你的产品的人数),而不是怎样把财富转变为钞票。能够获胜的都是那些用户至上的公司。总有一些初创公司的创始人认为,不在一开始就考虑商业模式是不负责任的举动。这些创始人通常是被那些思想僵化的投资者所蛊惑。

    如果说不考虑商业模式是不负责任的举措,那么不考虑产品本身的不负责任性要十倍于此。

    第十六、自命清高

    创办网络公司,几乎所有的程序员都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写代码上而另找人去处理商业上与钱有关的龌龊事儿。这并不是因为懒。在开发了新的搜索方法后,他们所作的第一个尝试就是找一家公司买下它。创办一个公司?算了吧。大多数的程序大师们更满足于仅仅有个点子。不过,正如许多人说的,点子是没有什么市场的。没人会去相信一个点子,除非你把它用在你的产品里,并以此获得用户。这样人们才会给你更多的关注。

    也许这一点会有所改变,不过我很怀疑。对收购者来说,没有比用户更具说服力的东西了。这不仅仅是因为风险降低了;要知道,收购者们都是人,他们很难把几百万的资金砸到一堆年轻人身上,就为了他们机灵。当点子被一个公司实现并且拥有很多用户时,投资者们可以安慰自己,他们买的是用户,而不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机灵。这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些。

www.liushuye.com

    如果你想要吸引用户的话,你可能不得不离开你的计算机,到外面去寻找一些用户。这的确不是一项愉快的工作;不过,如果你能够做下来的话,那么成功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2005年夏天,在一个初创的网络公司里,绝大多数的创始人都埋头于编写他们的应用程序。只有一个创始人,花了一半的时间去同手机公司的执行长官们交谈,以敲定一些买卖。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你能想出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吗?不过,他的付出是有回报的:那家初创公司看起来是那一批里最成功的,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订单。

    张雪奎老师认为如果你要创办一家公司的话,就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你不可能只是坐在那里写程序。至少你们当中的一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商业上面。

    第十七、内部争斗

    创始人之间的争斗出乎意料地普遍。在张雪奎老师的调查初创公司中,大约20%的公司都有创始人退出的现象。这种频繁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更加倾向于股权授让。尽管不是必须条件,我们还是建议创始人们授让股权,这样,中途有人退出的话,也不会造成什么混乱。

    一个创始人的离开并不会毁了公司。许多成功的初创公司都有过类似的情形。幸运的是,离开的通常都是投入最少的。假如有三个创始人,其中一个不是很积极的退出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有两个创始人,其中的一个走了;又或者离开的那个具备关键技术,那么就可能会有麻烦。就算这样也还不至于天塌下来。有家初创的公司曾经走得只剩了一个人,但最后又振作了起来。

    如果创始人们能够更加谨慎地选择他们的创业伙伴,那么大多数的争吵都可以避免。多数的争吵并不是因事而起,而是因人而起。也就是说,是早晚会发生的。而大多数因为争吵而一怒离开的创始人,可能从一开始就信心不足,只不过被掩饰起来了。不要掩饰你的疑虑。在公司成立前把问题解决掉要容易许多。所以,不要因为怕疏远你的同屋而拉他入伙;也不要因为某人有某种用得上的技能就一起开公司,而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一个初创公司,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所以不要在这上面有什么将就。

    第十八、不能够全时投入

    你所听说过的失败的初创公司,都是一些很特殊的例子。他们实际上是失败者中的佼佼者。最通常的失败者并不是因为犯了这些很特殊的错误,而是因为没有做什么事儿——我们从未听说过这些失败者;他们往往是两三个人,在工作之余,玩儿上一把;从未取得过什么真正的进展,渐渐地也就放弃了。

    从统计上说,如果想要避免失败的话,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辞掉你的日常工作。绝大多数失败的初创公司,其创始人都属于业余性质;而那些成功的初创公司,创始人都是全副身家扑在了上面。假如把初创公司的失败比作是疾病的话,疾病控制中心就会贴出一张告示,警告大家辞掉日常工作。

    这是不是说,你必须辞掉你的日常工作呢?也不一定。我在这里胡乱猜测一下。我想那些还没有辞掉工作的创始人,大多缺少一种创办公司所必需的决心;他们的意识深处是知道这一点的。他们之所以不敢投入更多的时间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投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