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
(1)建立市场选择机制。我国必须加快人才市场化改革,以市场经济规律来实现经理人供需双方合理流动,同时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经理人职业化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选择机制的作用,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经理人。
(2)建立市场评价机制。如果没有客观有效地市场评价,很难对公司的价值和经理人的业绩作出合理的评价,应该建立起一批综合实力强、信用等级高的经理人评估机构,通过对经理人从业经历、业绩、职业操守、信用状况等多方面全方位评级,实现职业经理人的合理配置,进而淘汰一批不合格的经理人。
(三)优化股权结构
研究发现,公众公司比私人公司有更高的多元化程度,他们认为其中的原因在于私人公司由于较高的股权集中度而减少了代理成本。同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水平呈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即大股东对管理者在职消费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所以,要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实现股权构成和形式的多样化,形成多个相互制衡的较大股东,通过管理层持股,使得股东与管理者,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利益趋同,达到合理、谨慎投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四)部分股东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并且引入外部审计机制
为了达到监督管理者、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绩效的目的,可以由部分股东参与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这样股东可以得到及时、准确和有效的信息。代理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管理层进行事后监督能有效降低由此诱发的道德风险。所以,公司应引入外部独立审计机制,通过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实现对企业管理层的监控,抑制经理人的道德风险,控制管理人员的在职消费和效率损失,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绩效。
企业成功地实行多元化,必须从代理角度入手,建立最优的代理人激励机制;健全经理人市场并逐步优化股权结构。同时,通过外部审计制度和股东监督抑制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规范经理人的在职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