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达标通过东莞市赢天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蔡达标2009年2月12日注册成立的全资企业,下称东莞赢天)收购持真功夫3%股权的中山联动股份,从而实现持股比例超过潘宇海的目的,是蔡达标去潘化的重要一步。蔡达标被起诉的第6宗罪,就是抽逃东莞赢天1500万注册资本。
2009年11月,中山联动的第一大股东由持股40%的中山市联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山联动”),变更为持股66.67%的东莞赢天。蔡达标通过东莞赢天控制中山联动,进而间接控制了真功夫49%的股份,超过潘宇海的47%,成为实际控制人。2011年蔡达标在被抓前,仓促任命从未在真功夫任过职的蔡春红为董事、董事长时,蔡春红向董事会提到收到今日资本委派的董事会代表徐新、中山联动周某的书面确认。潘敏峰说,这个周某,即是蔡的情人。
“自己辛苦创业攒下的财富,却让小三摘了果实,实在难咽这口气。”潘敏峰说,2006年两人离婚时,夫妻俩和潘宇海各持真功夫50%股权,彼时蔡达标向潘敏峰承诺,由他代管潘敏峰的股份,理由是将来都留给孩子。当私生子、各种情人事件陆续出现后,她对蔡达标的信任完全瓦解。2011年,潘敏峰起诉要求分割蔡达标持有的真功夫一半股权,或折价补偿其4.7亿元财产。
离婚纠纷外,潘敏峰如今又要和弟弟潘宇海一起捍卫创业果实。“他对婚姻不忠,对创业伙伴潘宇海也不忠。”两个不忠,让潘敏峰失眠成性,常年痛哭也使双眼视力开始模糊。“对面车的车牌号码我已经看不清楚了。”潘敏峰指着马路对面的车说,看动画片成了她让自己开心的一个办法。“《帽儿山的鬼子兵》特别有意思,你看过吗?小日本打过来,我就还回去。”
潘敏峰如今怪自己当初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他们的爸爸不好,也不说他婚外情的事,以至于孩子们后来对父亲背叛家庭反而不太当回事,认为不管父母跟谁在一起,开心就好。
就像潘敏峰在婚姻上的节节退让一样,潘宇海在真功夫的控制权上,也一直处于退让状态。与之共事多年的同事评价蔡、潘两位老板时认为,“二人价值观有很大不同,蔡达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潘宇海心太软,对于蔡想当老大的想法醒悟太晚。”
蔡达标想当老大的想法,从2003年开始露头。那一年,他主动要求当总裁,并承诺五年后改由潘宇海来当,兄弟二人轮流坐庄。此时,真功夫还不叫真功夫,而是寓意蔡、潘二家合作的“双种子”。
1997年,在麦当劳(微博)工作四年的周明被挖过来,借洋快餐经验,蔡达标和潘宇海想解决中式快餐标准化问题。这一年,整个创业团队依靠高校研究团队,共同研发出“电脑程控蒸汽柜”,并将此前的“168蒸品餐厅”改名为“双种子”,年底第一家以标准化供餐的“双种子”蒸品餐厅在东莞虎门镇开业。
但在后来的报道中,都提到这个蒸汽柜是蔡达标请人研发的。参与此事的高管说,这都是后来在包装真功夫和蔡达标个人形象时,公关公司将创业过程中诸多团队合作的成果,都安到蔡一人头上的结果。
直到“双种子”2004年改名为“真功夫”前,蔡、潘两家还是有商有量。潘敏峰现在每去一家餐厅或茶座,都会下意识地回忆到双种子时代,她和丈夫、弟弟三人去各家餐馆比较什么样的桌椅舒服,尝到好吃的,潘宇海便会负责开发出口味更胜一筹的菜品。
1997年进入双种子的一位员工回忆,那会儿蔡达标很少在店里出现,主要就是潘宇海和员工忙,不知蔡2003年为何要突然跳出来当总裁。
对双种子时代的管理架构,潘敏峰的说法是:“弟弟就是让员工做事,也会在每个环节仔细指点;蔡达标则喜欢指使别人做事,员工因而更喜欢做事实在的潘宇海,这让蔡达标很郁闷。”潘敏峰曾劝过蔡达标,说潘宇海一直做实际管理工作,员工信服他。但到2001、2002年,蔡达标开始常常玩失踪。
www.liushuye.com彼时,双种子还是一个特色不鲜明的街边快餐店。2002年底,蔡、潘两兄弟去上海找到专为企业做品牌营销策划的叶茂中。
“印象中,兄弟俩总是形影不离。”叶茂中很喜欢这对爱好登山的兄弟,“年轻、上进”。但考虑到双种子的规模尚小,仅在东莞一带有9家店,广州、深圳的两家店尚未盈利,叶拒绝了为其策划,怕400万的费用压垮刚起步的创业公司。一次因公出差,他刚好路过广州的双种子,便想登门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家餐饮店。没想到,蔡、潘兄弟从店里早早地就迎了出来,叶茂中顿时对二人好感倍增。
“我与蔡、潘、周明、万伟明一共四个董事整整聊了一下午。”叶茂中对那个下午的画面印象深刻:光线昏暗的房间,他们拿出《麦当劳的神话》,讲述他们要将中餐连锁店开到麦当劳老家的梦想。他们的梦想击中了叶,如此年轻的团队拥有这么大的抱负,让叶第一次由衷敬佩。
叶第二次对兄弟二人产生敬佩之情是在营销项目组提出双种子在全国范围以“营养还是蒸的好”形象进入市场时。从改名到对产品线大刀阔斧地梳理,用“破”字砍掉当时销量占一半的油炸食品,用“立”字推出绿豆沙、红豆糕、水蜜桃布丁、芋香糯米糍……当否定已有盈利模式,重塑未来商业价值的不确定等风险摆在面前时,兄弟二人最终决定押宝冒险。
“那段时间争议也很多,但兄弟二人在战略上还能统一,让我翘大拇指。”叶茂中希望这个团队具有“大舍大得”的气魄,包括战术上,例如提价提升品牌品质(每个套餐都比麦当劳贵1块)、店面选址贴身肉搏(与麦当劳、肯德基(微博)同时出现,这一招数逼迫麦当劳、肯德基现在如果要和某一物业签订合约,往往会在合约里同时要求后者不得将其周边物业签给真功夫)。
此外,叶茂中团队甚至要求更名为“真功夫”后,在品牌创立期间,新开分店不搞加盟只做直营。2004年6月19日,第一家“真功夫”原盅蒸饭餐厅在广州开业。2005年底,真功夫第100家直营连锁店在广州开业,成为首个突破中式快餐业直营店百店大关的企业,所以真功夫后来就有了所谓“中国第一中式快餐连锁店”之誉。“他们后来跟我讲,有东北人提着一麻袋一麻袋钱要求加盟呢。”
这次营销策划项目持续了五年多时间,叶茂中亲历了蔡潘二人多次因意见不合的争吵,但他还是对兄弟二人的印象极好,并把擅长战略的蔡达标和擅长开发菜品与负责执行的潘宇海称为珠联璧合的“梦幻组合”,双种子实现从大舍到大得的转身,二人缺一不可。
但当利益大到一定程度,分歧未必还像以前那样能靠商量和妥协解决。真功夫前高管称,2006年,真功夫门店超过120家后,利益大了,蔡潘两家的矛盾“暗流涌动”,这一时间点又和蔡达标夫妇离婚年份重合。
蔡达标以总裁身份出席各种场合,此前潘宇海一直不以为意,但二人的价值观却相差越来越大。经历过双种子时代和真功夫时代的一位老员工说:“蔡想当老大,却用真功夫的钱收购潘宇海的股份,等于用潘的钱来买潘的股份。”
蔡想获得真功夫的控制权,便在持股比例上动脑筋,同时借引入风投进行“去家族化”改革,这最终激化了两家矛盾,夹在“两虎相斗”中的其他创业元老们,纷纷带着失望离去。
2007年10月,真功夫以出让6%股权如愿获得由今日资本及中山联动联合投资的1.2亿元投资(两家风投各获3%股份),蔡达标和潘宇海各持股47%。而在正式签署合同前,蔡达标的改革实已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