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趣谈江浙沪企业家众生相

[类别:企业创新] [更新:05-02 11:31:56] [浏览:6791 次]

  从对某些特定地域的态度来看:江浙沪对北京都很敬重;对上海,江苏企业家更多是敬畏,浙江企业家是敬而不畏;浙江企业家基本上忘记杭州了,江苏企业家对南京依然给它十足的礼遇。

  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速,上海的排名是全国倒数第二,增速为8.3%。之前,上海决策层曾经坚持的“两个确保”:确保两位数增长,确保比全国平均速度高2个百分点,连续16年都做到了。但是从2006年以来,上海的“两个确保”一个都保不住了。

  现在,上海的情况有些尴尬,企业家就地趴下,按兵不动。尽管有关领导一再呼吁希望上海的企业家和官员们鼓舞干劲、斗志昂扬,但效果有限。

  浙江的经济增速是9.5%,比全国平均值高一点。在这个数字背后更多的是企业跑路的情况,像《红楼梦》里所说,“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虽然此话形容整个浙江省有点过,但在局部还是存在这样的情况。

  唯独江苏省还是高歌猛进,为11.2%。

  一个地方的GDP可约等于经济活动的绩效、企业和企业家活动的绩效,两省一市的经济增速和当地企业家的活动也密不可分,为此可以分析三地企业家的总体性格。

  浙江企业家辉煌了30年、迷失了3年,正在进行第三次创业;江苏的企业家不赶前不赶后,随着大流往前走;上海企业家最大的特点是“夜里想到千条路,早起依然卖豆腐”,从2006年到今天变化不大。

  浙江企业家,喜欢或是恼怒,个人情绪会比较鲜明,包括最近的马云也是如此。实际上,马云代表了第三代创业的浙江企业家特点。浙江企业家把商品作为信仰,由商品逐渐转向资本,将资本金融作为商品,由商品经济走向了资本经济。

  上海企业家则正由专业主义走向要素主义,江苏企业家则由产品主义转向品牌主义,所以这两省一市中,浙江和上海存在去产业化现象,而江苏企业家则是朝着产品-品牌-集群的方向一口气走下去。

  两省一市的企业家脑子都很好,但是在语速上就显现有差别:上海企业家和江苏企业家语速都很快,浙江企业家语速很慢,但是浙江企业家的反应超快,仅仅掌握20%的信息,就有可能做出200%的决策。

  而上海企业家可能看到了、悟到了,却缺乏行动;江苏企业家也一样,一慢、二看、三通过。

  比如对待诚信问题,浙江企业家把诚信作为道具;江苏企业家诚信是他的初始设置;上海的企业家把诚信作为一个工具,他反反复复地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拿着个游标卡尺来衡量有没有达到诚信。

  再如文化,很奇怪,浙江企业家说自己没有文化,英雄不问出处,只问出路。而江苏企业家有文化但不讲文化。

  从对某些特定地域的态度来看:江浙沪对北京都很敬重;对上海,江苏企业家更多是敬畏,浙江企业家是敬而不畏;浙江企业家基本上忘记杭州了,江苏企业家对南京依然给它十足的礼遇。

  更加有意思的是上海的企业,上海企业家骂起浙江企业家非常来劲,但是骂归骂,还是比较服帖的;而对江苏企业家,可能既不骂,也不表扬。

  还有一个特点,浙江企业家只研究对手,不研究自己,所以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他看到别的企业家崛起了,不管自己有没有条件,削尖了脑袋去学习、追赶,结果资金链出现了紧张,或者是后续乏力。

  江苏企业家只研究自己:有多大能耐、有多少资源,做能做的事情,却不怎么研究对手;上海企业家则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手都要研究。

  浙江企业家到了哪里都依然是浙商;这与江苏不同,苏商到了哪里就变成那里的商人了;上海的情况又不同,上海本地不怎么出企业家,但是不管哪里的企业家到了上海都变成了新沪商。

  大家可能会问,浙商到了上海再出去是什么商?这就更有趣了。浙商到了上海,需要展现成长性的时候,他自认是浙商;需要展现规范性的时候,他说是沪商总之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投其所好。

www.liushuye.com

  企业的成功,往往是“命”和“运”结合的结果。这个“命”指客观的规律、趋势。这个“运”指主观的战略、战术。“命”和“运”有时叠合,有时错位。企业家的任务,就是挖掘“命”的确定性,利用“运”的能动性。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企业家的内在禀赋(“运”),当和外部的环境(“命”)发生了某种耦合,导致了2008年以来整个江浙沪两省一市的经济发展,浙江省原地踏步,上海横盘整理,江苏则有所长进。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趣谈江浙沪企业家众生相》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