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对优秀应届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大公司已把实习纳入企业人才策略,把对应届生的争抢前移到实习阶段。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实习生的招聘、使用、培育和保留,将事关企业应届生招聘计划的成败,同样需要系统规划、细致实施。
有许多环节都是企业应当注意的,例如,在面试时告知实习生是否能有转正的可能性,并明确其实习目的和实习期望,这是对双方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实习带教老师的设置、日常沟通的有效性、合理的工作分配机制和加强对实习生关怀等,都是大学生提高实习效果的保证。此外,她建议企业对实习生持更包容的心态,帮助他们熟悉职场,不要过多求全责备。
“你培养好一个实习生,很有可能他今后就是你的员工或合作伙伴,更何况,为社会培养人才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好的雇主应该有这个意识。”冯丽娟说道。
学生不妨主动提出签订实习协议
有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大学生并无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的意识。即使有签协议者,协议中往往也只规定报酬、工作职责及补贴等表面化条款,鲜少涉及安全保障、商业保险等方面。一旦类似工伤事故的意外发生,实习生的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大学生前往企业实习时,不妨主动提出签订一份实习协议,对双方都是一种保障和约束。
【专家释疑】
专业不对口,实习对就业有用吗?
珊珊坦言,按照学校规定,这个暑假她本该去一家化工企业实习一个月。然而,眼下500强企业的实习机会得来不易,她一点儿都不想放弃。 “我有个前辈告诉我说一份好的实习经历对将来就业很重要。虽然我还没想好将来是否会放弃本专业,去从事消费品行业相关的工作,但我还是打算认真实习满半年,即便现在的实习内容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但同样也可以让我收获很多。 ”至于学校要求的专业实习,她也已经有了“对策”——她通过朋友联系了一家化工企业,打算向消费品公司请假两个礼拜到化工企业实习,完成学校的要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学校要求的专业实习与学生心仪的行业实习产生冲突时,学生们往往“各显神通”。对不少学生来说,“应付”学校一般只需一纸实习证明即可过关。尤其一些打算出国留学或毕业后打算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他们并不看重专业实习,只要有关系就想办法托人开实习证明。
善用实习扭转从业方向
中智招聘中心校园招聘专家管认为,大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专业等因素,对未来的从业方向做出大致判读,以此来选择实习单位。他建议,大学生不妨利用假期,进入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行业先实习起来,提前了解行业生态。
“有些学生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未必是他真心喜欢的,更不是他未来想要从事的,这部分人就可以通过实习来‘扭转’今后的从业方向。 ”管说,“是否有相关行业的实习经历对求职的成功率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
管同时指出,学校规定的专业实习自有其重要价值。对大学生来说,能尽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最好的,但即便不能及早想清楚自己今后想做什么工作、想进哪个行业,认真对待专业实习仍不无裨益——它能帮助大学生补充专业相关知识、锻炼实践能力。
带着目标实习,抑或不断“试错”?
开学即将升大二的复旦大学学生小葛这个暑期并没有很具体的实习计划,想到哪里就去哪里实习,他戏称自己为“自由实习者”。
小葛告诉记者,他希望利用暑假好好实习,但却 “没有什么方向”。他有个学长办了一家自主招生培训的公司,他受邀去做计算机科目的讲师,但档期不固定,主要是听从学长安排。他在少年宫的计算机中心担任助教,每周为小朋友上一到两次课,培养他们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
尽管这些实习看来都比较有意义,但小葛有时难免觉得迷茫。 “我现在在复旦的社会科学实验班进行一年的通识教育,还没有分专业,我也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想过要有一段正式的实习,但因为缺乏方向,漫无目的,我不知道怎样规划我的大学四年的实习,也不知道去怎样的单位实习更适合自己。 ”小葛说。
不同年级实习策略不同
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如何留下一段有意义的实习经历,需要学生用心做 “攻略”。她建议,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应该争取在每个假期或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寻找多样化的实习机会;从大三起,就应选择与就业方向相关的实习机会。
“企业其实蛮怕方向性不明确的‘试错型’实习生”,管е毖圆换涞厮怠=岷隙嗄昀吹男T罢衅妇验,他指出,若大学生简历上经历过于 “繁多”、即与应聘职位关联性不强的经历过多,对求职反而有害无利。
实习补贴,为什么有的人没有?
在珊珊所处的公司,每个部门只有一名实习生可以获得每天100到120元的实习补贴。在珊珊之前,已经有一名比她更资深的实习生。尽管部门里四名实习生一样天天来“上班”,但只有这名“资深实习生”能领取到实习补贴,珊珊和另外三名实习生只得充当 “免费劳动力”。不过,这名实习生不久就要结束实习,珊珊和她的“竞争者”们都在积极表现自己。
对不少实习生而言,“钱”是个很微妙的话题。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曾就实习生做专项调查,发现不仅大学生实习期间所得报酬不如正式员工,一些必要的工作成本支出,如通信费、车费和午餐费,因多数未“事先约定”,一旦费用发生,大学生常常不知道是否可以报销,即使提出后,也多半因为没有事先申请遭到拒绝。
外企大多给实习报酬
冯丽娟表示,目前对实习生的报酬并无明确的规定,不过,大部分主动发布岗位招实习生的企业通常会支付一定报酬。 “既然企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工作职责有要求,那就应该支付报酬。 ”冯丽娟说,“最终仍要取决于市场的力量,现在就有很多企业考虑到,若没有薪酬作为激励手段,好的实习生难招,招来的实习生也更难管理。 ”不过,若企业本身没有招聘意愿,学生通过私人关系前往实习“体验”,则企业很可能不给报酬。
管介绍,他接触到的单位中,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向实习生支付报酬方面做得更好,外资企业多为一天80-100元,民营企业稍低一些;而国企、事业单位中支付报酬的不多,部分企业可能给一些车贴、饭贴。不过,一些大的IT公司的研发部门支付起实习生报酬来比较豪爽,一天200、300元者大有人在,当然,这些公司对实习生的技能要求也相当高。
“办公室打杂”,怎样摆脱这种命运?
很多实习生在高校BBS上抱怨,一些公司的实习职位 “名不符实”,“助理、专员”的背后,可能仅仅是一名从基层做起的客服,或莫名其妙成了一个每天煲电话粥的销售,而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得不到有效实践。
在本市一家外企从事人事行政工作的白领郦女士却表示,她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只机械完成上司分配的任务,而没有借助这个实习的机会,去主动了解发现,例如,别的同事在做什么?自己的工作对团队工作的价值何在?公司运作的整个体系是怎样的?
主动沉浸到职场环境中
“不主动投入、不把自己沉浸到公司这个大的环境氛围中去,这样的实习其实意义不大,这也是一直让很多大学生忿忿不平的‘打杂’。 ”冯丽娟建议,学生要利用实习这个机会来接触社会、了解所在的企业乃至行业,要多问问自己是否适应、是否喜欢这个行业或者工作氛围等,从而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切忌为了实习而盲目找个单位打发时间。
她提供了一些摆脱 “打杂宿命”的小贴士供实习生参考:首先确定每件任务的完成时间,务必准时完成;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可要求更多的工作;做到准时上班,提前五分钟到达办公室;显示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记者 朱蒙雪 张骞 钱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