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营销管理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启示

[类别:营销策略] [更新:05-02 11:18:29] [浏览:6620 次]

    管理的本质是管人,更准确的说是管理人心;而营销管理的本质就管理“需求”,使企业能够得到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当今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在此过程中,矛盾也日趋激烈,城管和小贩的冲突已经常态化;大城市中的抢夺、抢劫、偷窃案件频频发生;社会上由于一些不公正的事件的出现,导致报复性暴力事件不断上演······

    几年前,有人开玩笑说:除了伊拉克,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广州火车站。虽然是玩笑,但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目前城市管理的失望和一丝无奈。

    据南方日报报道:深圳市公安局长李铭在与政协委员座谈时说:“无业人员不清除出去,深圳没有太平。我们也在争取,深圳不是有立法权吗?如果给我们依据,对3个月以上无正当职业的人,不租房子给他,请他回原籍。(回原籍)至少还有块地方。否则在深圳怎么生活?”

    深圳的治安为什么乱,其根源究竟在哪里?

    李铭局长认为,流动人口总量失控,具体管理缺位,是深圳治安的症结所在。深圳的治安要从根子上解决,就是要解决流动人口总量失控,无业人员长期在深滞留等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深圳治安永无宁日。

    李局长说,2003年孙志刚事件之后,大城市的收容遣送制度被取消。2003年,深圳的人口是700万人,现在是1400万,平均每年增加100万,刚好翻了一倍。“每年增加100万,深圳有这么多工作机会给他们吗?”李铭说:在2008年,深圳的流动人口1100万。去年,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深圳的流动人口还是增加到1200万,又增加了100万。今年统计到现在,已经登记了1180万流动人口。采集率只有60%到70%。如果全部采集,流动人口总数可能达到1300万。

    他说:“一个城市,人口以每年100万的基数在增,怎么管?在香港,如果按照这个数据增加,比深圳还乱。”

    这就是出自一个地方管理者的话语!佩服!!

    广东的外来人口总量3000多万,是全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不可否认,流动人口使得城市管理的难度加大。

    这些笔者也深有体会的,以至于都不敢去一些关外的某些工业区。前段时间,一个大学同学来深圳出差,住在关外某个工业区附近的酒店,笔者晚上真不敢前往去看他。因为开车去怕被抢车;坐公交怕在车上被偷被抢夺;下车后又怕被抢包、抢手机。记得有一次,在跟一个朋友通话时,突然没有了声音,过了几分钟,他用路边小店的公用电话打给我,说手机被抢了“一半”。我问他什么意思,怎么抢了“一半”?他说,手机是翻盖的,因为把手机的“下半部分”抓得很紧,只被抢走了屏幕,按键的那“一半”还在他手中。

    由此可见,某些区域治安的混乱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

    局长所说的“无业人员”可能是这些事件制造者的主体——来到深圳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深圳的生活成本又高,怎么办?两条路:一条是流浪、乞讨;第二条是铤而走险。来深圳打工的人群基本是年轻人为主,即使是成为了“无业游民”也很少会选择乞讨、流浪的,所以,一些人只能选择铤而走险了。

为什么不回家?很显然,回家一样改变不了局面,请问,回家又能做什么呢?

    难道来深圳打工之前,他们就想好了要铤而走险吗?显然不是。那么问题就出来了,这到底是谁的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山河里,他们找不到工作,或者找的工作还不够糊口,那我们的地方管理者又怎么能把一切责任推给他们呢?

    就算回到家里,遣返回原籍,但这些地方管理者们可以去看看现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村落、乡镇、县城,那些地方的治安现在是一种什么状况。难道还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问题总会有的,没有问题,没有矛盾,就不用城管和警察了,也就没有了发展的社会和世界。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最浅显的道理。

www.liushuye.com

    好,以下就营销管理来简单谈谈对城市管理的启示。

    营销研究需求,营销管理要控制需求。

    首先,也就是没有一点新鲜感的:“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说了很多年,但不要仅仅喊口号,而是要执行下去;要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并满足这些需求,是起码的要求,更不用说怎么去“服务”于这些群体。总书记说,要劳动者体面的工作。但如果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就赶回原籍,到底是解决问题还是回避矛盾?连工作都不让了,还怎么体面得了呢。很多打工者的要求并不高,他们的真实需求就是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当然也需要安全的工作环境和适当的待遇。

    其二,是要控制需求。控制企业的“需求”才是根本,利润第一无可否认是企业生存的第一法则,但为了企业利益拿员工的生命安全当筹码就不是什么原则和法则了。不是任何的需求都要满足,最大限度的满足,而是要循序渐进、从长远的企业稳定、发展来考虑。比如新产品上市,不是一下子就全面铺开,热情给刚过,便造成市场萎缩,回天无力。

    其三,制度管人,也需要人文关怀。郭台铭说富士康是全球管理最规范的企业,但最规范企业变成了员工接二连三的“离奇死亡”,是不是很具讽刺意味。最近报复性暴力事件不断出现,这不是加大处罚力度就能够解决的,人家连死都不怕了,还怕你怎么处罚他?当然,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职能部门能够完全解决的,其本质是:社会转型时期,从金钱主导的价值观,到现在混乱的价值观,一些人已经搞不清楚活着的意义,活着为了什么。可惜,连一些管理者也迷失了方向,价值观紊乱了,这才是“悲剧”。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相信别人······不但大人一样,还教育小孩子也一样,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不再信任了,遇到太多的欺骗,条件反射了。这样的局面就是:你不相信我,我也不相信你,大家互相不信任,恶行循环。

    想起最近看的一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不想干活,无钱吃饭,就在脖子上挂一块牌子,上书:母亲病了,求10元钱买药。一个老人路过看到,给了他十元钱;过了几天,在另外一个地方又看到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的牌子变成了:被小偷偷了钱包,无钱回家,求10元零钱。年轻人看到了老人,显得有些不安,老人上去给了年轻人一些零钱,走的时候问了一句:你妈的病,好些了吗?

    年轻人愣了几秒钟,深深的点了一下头。

几天之后,当老人出去附近办事,再次看到这个年轻人的时候,那块牌子上写着:本人初中毕业,吃苦耐劳,求一份工作,苦力也可。

    一句人文关怀的话,好过百句责骂和呵斥,但却更能震撼人心!

    其四,要“疏”而不是“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是古训,咋古代也有典型的案例。大名鼎鼎的大禹治水,不就是这个道理。每年黄河泛滥,淹死人无数,在大禹之前,都是堵,但谁也没有治好黄河。放在如今的城市管理,如果在家里可以发展得很好,为什么还要跑出来,跑出来就是为了奔一个理想的前程。而管理者因为他们找不到好工作,不是想办法为他们创造条件,而是赶走,眼不见为净,这不是掩耳盗铃的勾当吗?!

    温总理在2010年新春致辞中说:“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某些地方管理者用这种“清除”的方式来解决城市管理的问题,无疑是跟中央政府的思路相违背的。

[1] [2]  下一页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