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打败洋奶粉要找软肋

[类别:品牌管理] [更新:05-02 11:14:20] [浏览:6792 次]

对于中国奶粉行业来说,从2009年到2011年,可以说洋鬼子笑掉了牙,国产奶粉哭干了泪。有观点说我们在2008年时候上了新西兰的当,也有说中国奶粉罪该如此。观点已经不重要,埋怨没有任何积极的含义,我们也没有时间去懊恼和埋怨。

    未来是每一家企业的动力,战略是每一家企业的武器。从2009年到2011年,三聚氰胺、激素门,中国奶粉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最后又爬了起来,好在我们已经走完了一个晦气的周期,将在2012年迎来一个新的战斗格局。竞争不停歇,这是黎明前的黑夜,只要我们坚持,胜利就在眼前。

    在2009年之前,普天盛道对奶粉研究的重点是国产奶粉,自从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们将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洋奶粉的竞争研究上,希望能够找到解决中国奶粉格局的办法。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洋奶粉的弱点非常明显,可以说是一攻即破。问题主要如下:

1:高价之风险

     知道奶粉行业成本的业内人士有一个共识,那就是900g单价在180元之上的奶粉普遍被大家认为是无良企业。可是,没有办法,外资奶粉在过去3年多时间中的快速增长已经让这些企业完全失去了合理利润的理智,他们的价格经过了3此涨价,现在900g的价格普遍已经在230-270元之间。我们只需公布奶粉行业的成本,即可将这些企业拉入到低谷。让所有聪明的中国消费者发现他们原来支出的费用居然是成本的3-4倍之多,就一定能够打破洋奶粉的神话。

2:经销商风险:

    跨国公司有一个最为根本的经营思想,那就是利润、利润、利润!!在这个主导思想下,他们的经营思想会随之调整和变化。2008年之前,在国内奶粉渠道扁平化的压力下,惠氏、多美滋等企业也逐步将渠道扁平化,开发了一些地区级、甚至县级的经销商来增加分销的深入和经销商的利润。可是2008年之后呢?这些企业在经营快速增长中,一反面涨价,一方面却逐步地取消过去扁平化的渠道模式,开始合并经销商。这是一个典型的过河拆桥。同时,他们对于大经销商也执行的是大约终端价9折出货的策略,让经销商多中赚利或辛苦销售赚取返点。企业赚钱了,经销商却压力很大。如果我们从成本上攻破这个堡垒,其经销体系会几乎一夜之间垮塌。

3:医务营销风险:

    洋奶粉都有庞大的医务团队来从消费者怀孕还是做奶粉销售的工作。普天盛道对此做过一些调研。普遍的做法有三种:A、占领医院孕妇教育资源。这个方法从开始就会对孕妇洗脑,让孕妇对其品牌产生偏好;B、占领妇产科医生资源。这个方法是利用医生的权威性,直接绕过所有额竞争环节,直接从原始抓住客户,并让消费者迷信。C、第一口奶资源:这个方法是和医院合作,让宝宝吃的第一口奶可能不是母乳,而是某个品牌的奶粉。第一口奶有非常大的生理功能。这是因为宝宝刚出生没有味觉,一旦吃了某个牌子的奶粉,以后可能你购买其他品牌的奶粉,他根本就不吃。直到你购买到他刚出生吃的那个牌子,他才吃。D、专业化的定期慰问。专业化的电话访问体系,很值得我们学习,他从根本上打消消费者可能发生的转牌问题,维持消费者忠诚。

    我不是想说洋奶粉医务渠道做的好,而是要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医务渠道,他们是不是违规了。医务渠道的做法大致是通过给医院投资、给医生推荐费和回扣等方式实现。这一方面是腐败,一方面完全违反了母乳代用品不能进入医院的规定。这么多年,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听之任之,也是导致国产奶粉难以抗衡外资奶粉的愿意之一。另外,也有不少部门是其中的收益着。

    中国越来越民主,经营策略越来越透明。如果我们将这个环节突破了,将洋奶粉赶到商场、超市、专卖店和我们竞争,洋奶粉一定失败。这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
 


《打败洋奶粉要找软肋》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