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www.liushuye.com老师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先和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父子俩在雪地上玩耍,玩打雪仗玩腻了;父亲指着前方不远处的一棵树,对儿子说:“你看到前面那棵树没有?我们来场比赛,从这里出发,一直走到那棵树那里,谁在雪地上踩踏出的脚印,连成的线最直,谁就算赢了”,儿子一听,觉得这个挑战性游戏,很有趣,就一口答应了。儿子小心翼翼地走着,边走边盯着自己的脚,生怕踩出的脚印不直,虽然感觉走得很直,等走到树下面的时候,回眸一望,却大失所望,身后的脚印,形成了一些不规则的曲线;父亲走的时候,好像忘了自己的脚似的,眼睛目视前方那棵树,快速一路走过去,身后的脚印就如用尺子画过的一样笔直。为何父亲要比儿子走得直多了呢?因为父亲的眼睛一直盯着前方的目标,也就是那棵树;而儿子呢,走着走着,就把目标给忘了,等发现走偏了,只好重新矫正,反复多次,就形成了一些曲线。
第二个故事:
我们时常听到关于不少鲸鱼搁浅海滩的报道,有些新闻说是这些鲸鱼在集体自杀,并对它们自杀的原因感到困惑。鲸鱼研究专家在对鲸鱼进行跟踪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它们之所以被搁置在海滩甚至暴死滩头,是因为它们追逐沙丁鱼的缘故,是这些微小的沙丁鱼群将这些庞大的鲸鱼引入到死亡的歧途。企业培训讲师www.liushuye.com认为,鲸鱼是因为追逐眼前的小利而死亡的,他们经不起蝇头小利的诱惑,将自己巨大的潜能和力量耗费在没有多少意义的小事情上,结果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可见,不论动物的体型、种类,如果目标选的不好,结局是一样的悲惨。
仔细想想,现实中有不少人不也像这些鲸鱼一样吗?他们聪明、智慧、有活力、有激情,可是就是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由于没有目标的牵引,他们失去了人生前进的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把自己的精力和智慧浪费在了没有意义的横冲直撞之中。假如清晰了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目标,我们就会把自己稀缺的时间和珍贵的潜力用到应该用的地方去,进而调动所有的能量,挖掘所有的潜力,全力以赴于人生目标的追求。所以,成功大师指出: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比你得到什么东西要重要得多。目标不仅仅界定追求的最终结果,它在整个人生旅途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目标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
那么,我们讲目标管理那么重要,到底什么是目标管理呢?www.liushuye.com老师认为,中国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得就是目标管理。曹操的“望梅止渴”就是目标管理的运用。现代意义的目标管理则通过划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将许多关键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如既可作业务计划和控制的手段,也可作员工激励或绩效考评的工具)。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依据为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可以有明确量化的指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事中可以检查考评,事后可以奖罚兑现,实现全面、公平和互动的管理。由于这种管理制度在美国应用得非常广泛,而且特别适用于对主管人员的管理,所以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