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曾将管理者的修炼比成三个阶段:练剑、佩剑、挂剑,听来痛快,先我又收集整理如下,与君共享:
在武侠小说里,练剑的第一层境界是“心中有剑,手中有剑,目中有剑”,此时的剑手追求的是剑本身,剑是有形的,剑是剑手致胜的筹码;练剑的第二层境界是“心中有剑,手中无剑,目中有剑”,此时的剑手追求的是剑法,剑法比剑重要,剑法才是剑手致胜的利器;练剑的第三层境界是“手中无剑,目中无剑,心中有剑”,此时,剑就是剑手,剑手就是剑,克敌致胜既不是剑,也不是剑法,而是剑势,谋势而后动,一发千钧,置敌于绝境。
管理与剑的境界是相通的,“剑在手”指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剑在目”指的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剑在心”是指管理者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剑手练剑的三种境界也正是团队走向成熟的三个必经阶段。
最一阶段:握剑(事必躬亲VS“这样行吗?”)
这是团队的初创期(变革期或重建期)的必经阶段,团队的者是以培育团队战斗力为目标,采取握剑行为,要事必躬亲,下属则是以“这样行吗?”来请示,这是中国企业最典型的“家长制”管理模式。在这一阶段团队的管理者要做到“心中有剑,手中有剑,目中有剑”,事必躬亲,管得宽,抓得细。
“心中有剑”即团队的管理者要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实施细则,能够对团队成员进行较为有效的目标引导,能够对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教练”的角色出现在团队中。
“手中有剑”,对于团队而言,没有“规矩”则容易形成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团队作战的合力。团队管理者手中的“剑”指的是量化的、可操作的团队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和行为准则是确保团队成员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的重要工具,使团队行为在成长期就趋于“理性”,从而有效规避团队的成长风险,降低团队的成长成本。
“目中有剑”指的是团队的监督机制,团队的执行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团队管理者的督促力,尤其是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团队来说,必要的监督机制是促使团队走向成熟的加速器,对团队成员的任务、职责做有效的督促,确保团队行为不偏离预设的“轨道”。
这一阶段管理者工作的重点是把任务细化成量化指标,以制度规范团队行为,最普遍采用是目标管理***ART模型:
S—具体性(Specific)即团队的奋斗目标是清晰的、具体的,并且团队的各种任务是可以做阶段性描述的。
M—可衡量性(Measurable)即团队的目标可以分解成各种量化指标,可以量化成各种细节描述指导团队行为。
A—可实现性(Attainable)即团队的目标不是脱离团队现实的“远、大、空”的理想状态,是团队经过努力奋斗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和可能。
R—现实性(Realistic)即团队的目标是基于团队所处的内外客观环境而制定的,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脱离现实环境制定的目标必然造成团队的“背心离德”。
T—限时性(Timebound)即世异时移,团队的目标是受时间限制的,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赋予团队不同的任务,团队目标管理具有极其显著的阶段性。
总之,成长期的团队是一个富有潜力和朝气的学习型组织,采用“握剑管理模式”是为了让团队成员在严格的团队环境快速成长的同时确保团队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这是在实践中打造卓越团队的必由之路。
第二阶段:练剑(学习VS实干)
刚开始做管理的人,大多缺乏经验,凡事都要自己摸索,属于“练剑”时期。
练剑的人即使有名师指导,但每一个动作还是需要自己去比划、体会;如果未遇名师,仅凭先人传下来的剑谱,那练起来就更难了。看看自己的手法似像非像,实在令人难以把握。
www.liushuye.com这个阶段的管理人员,可以说是“剑不离手”,日夜苦练,盼望着有朝一日能成为闻名天下的高手。其实,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练剑”的阶段。自己当管理人员,至少可以自由的操练,任意挑选时间与场地,随意变化招式,享受着自己练剑的乐趣。练剑人的手中始终都会有一把剑,惟恐一旦离开它,就会遭受敌人的攻击和伤害,自己的生命安全就失去了保障。刚开始当管理人员,大多会印一些精美的名片,逢人就双手捧上,声称“在下初次练剑,请多指教”。偶尔显露一下管理者的威风,却惊觉管理原来有如此大的威力,有如打一场毫无准备的仗,却打得对方狼狈而逃。从此,自鸣得意,热衷权威,沉醉在盲目的自大中。常见的情况,往往是可怕情况的逐渐明朗化。一两次的胜利,冲昏了练剑者的头脑,误认为自己果真剑术高明,甚至可以任意找人挑战,因而到处惹起事端。所以,初次练剑就能赢过对方,并不是什么好事,最好能够时刻警惕自己,持续用心苦练,以策安全。
管理人员对下属,固然可以随时进行挑衅,而大有把握能整得人家体无完肤。对外,无论是客户或供应厂商,也都可以摆威风,耍性子,就算他们厌恶,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们有求于你。
练剑的乐趣如果发挥到极致,便会见人就拔剑,逢人就要一试高低。刚开始,大家或许会对他忍让或逃避,可到了忍无可忍,逃无可逃的时候,不是出手,就是被合力围剿。结果,往往是练剑者死于剑下,能不诫惧谨慎?如管理人员的乐趣若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必定好景不长,处处树敌,最终不能持续长久。
可刚走上管理岗位的人,总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厉害。新官上任三把火,随便抓住机会,便要猛秀一番。即使没有机会,也要制造一些风浪,和练剑的人,实在没有什么差别。这些人总把精力都放在过分显露自己本领、玩弄手中权力之上,以致是非不断、祸起萧墙。使得下属提心吊胆,难以安心工作。这样的管理人员,不就是那些见人拔剑,逢人就要分高低的练剑者吗?当管理人员,如此辛苦摆弄,到处耀武扬威,有何意义?
第三阶段:佩剑(乐趣VS暗示)
练剑的人若能谦虚有礼,请教而不挑起争斗,切磋而非存心置人于死地。到了剑术精湛,名孚众望的时候,自然可以把剑佩在腰际,不必时刻拿在手中。
几年管理人员当下来,既不需要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又没有得罪人,弄得自己寸步难行。
相反,内部人员逐渐肯定自己的领导能力,外界人士也日增好评,用不着急急忙忙地递名片,却沉着稳重地像个十足的高层管理人员。此时,便意味着练剑完成,进入了佩剑阶段。
佩剑的人,是不敢把剑放在家中的。并不是因为怕遭小偷,而是怕别人看见他身上没剑,认为他没有丝毫的自卫能力而欺辱他。这个阶段的管理人员,同样不可以不带名片,否则人家仍然无法认识你。不过,在名片尚未掏出之前,大家已能感觉“这人不简单”,因而不敢轻视他。“不简单”并非“厉害”也非“精明”。任何人让别人看出厉害,事实上不够厉害;所有精明的人,都会令人退避三舍,或者敬而远之,最后还是自己吃亏。
把剑佩在腰际的人其实是备而不用,深晓“以剑止剑”的道理,明白剑不是用来惹是生非,而应用来除暴安良。管理人员有权而不滥用,才是真正的“有权无害”者。否则,权力使人堕落、腐化、迷失方向,终究还是会败亡在权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