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潜藏式领导将已法则

[类别:领导艺术] [更新:05-02 11:14:20] [浏览:6966 次]

    《孙子兵法》有云:“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辟若骄子,不可用也。”如果自己的形象不检点,不约束,该潜藏的时候不潜藏,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不能领导整个团队的前进,使得由于自己过分的溺爱,最终却不能“命令”他们;过分厚待他们,最终却不能“调遣”他们;队伍太过随便了,最终却不能“治理”他们。

    一个领导者的威信的树立,不能过“猛”,也不能不“威”。不“威”就等同于没有礼节,失去基本的尊重;过“猛”就等同于太过严厉,最终让人不可亲切。

    第三,行为要“恭而安”。

    作为一个领导者,对人谦恭、恭敬,是一种基本礼节,更是一种修炼。这样做有两大好处:

    第一,可以提升自己的亲和力,让自己的下属或上级感到安全;

    第二,可以保护自己免于灾祸,让自己的利益或生命得予保全。

    一个领导者表面恭敬,为什么可以让人感到安全呢?原因很简单,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一个下属或上级,想跟一个整天言行苛刻的人打交道。只有让周边的人感觉到“心安”,才不会让人感觉到威胁,而别人都“心安”,那么自己的利益或生命才能得到保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www.liushuye.com

    案例:

    A君、B君是南方某中型企业的销售部门经理,其直接上级是为公司CEO。随着业务的拓建,公司打算在A君、B君筛选其中的一位成为公司副总。但让公司CEO头疼的是,A君、B君都很优秀,连续几年其带领导的销售团队,每季度的销售业绩,都名列公司各销售部门第一、第二。于是,该公司CEO心里就很纠结:因为,提拔A君为副总,就相当于否认B君的成绩,打击其积极性;提拔B君为副总,就相当于否认A君的成果,甚至让A君负气辞职,跳槽到竞争对手的企业。

    并且,公司也不合适在外部聘请。因为公司在一次年会上有言在先,已经暗暗提示过“谁是销售团队业绩佳,谁就可能筛选为公司副总”。

因此,外部聘请也不合适,其导致的结果是打击公司全体销售班子的积极性,特别是打击A君、B君的热情。所以,只能在A君、B君中,选择一个。公司CEO于是找到人力资源负责人,询问他们的意见。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其实,这很好办呀。”公司CEO疑惑不解。人力源源部负责人继续说:“我想问一下,公司这位副总的职能是定位为管理型呢,还是定位为业务型?”公司CEO立即不容置疑地说:“当然是管理型。”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那好!那这就好办了。如果是定位为管理型,那我们认为B君更为合适。原因有二点:第一,B君人缘好:在平日里不管对于其平级主管,还是下属,B君都会只要有需要帮忙或配合的,就会尽量抽调人手去帮忙或配合;而A君在这方面,明显做得不够,他很多时候只忙于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自私自利。第二,B君成熟稳重:在领导面前,特别是在您面前,您或许也可以明显感觉到B君为人很恭顺,只要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一般不提出反对意见;而A君却不一样,他虽然人很聪明,业绩也很好,但也很浮燥,有时候领导组织大家开会,只要他有不同意见,也不管领导说完话没有,他立即就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综合以上两点,您希望是一名成熟稳重的人,去带领导整个公司团队呢,还是任命一个比较浮燥的人去领导整个公司团队?”

    听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意见,公司CEO沉默了一会,然后说:“嗯,我有启发了。我知道该怎么决定了。”一个月后,公司正式任命B君为公司副总。

    案例分析:

    A君、B君同样优秀,但为什么偏偏B君最终当选为公司副总,A君却落选了?原因出在哪里呢?

    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因为B君善于经营平时的人际关系,而A君却禁锢于自己的小圈子,以至于“失道寡助”。

    人际关系的经营,靠的是一种自我修炼,在某些不损害自身根本利益前提下,考虑、兼顾到周围同事或下属的利益,让大家都有“惠”。

    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贫与贱,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在利益面前,只要是一个有感官的人,都有原始的本能和欲望。但是,有欲望,就去“得”,那跟禽兽有什么区别呢?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是因为人有起码的辨别能力,克制能力。

    因此,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在利益面前,人要首先克制自己的欲望,潜藏自己的需求,懂得如何与朋友、同事分享,这样才能得到众人的支持。

    “理人”者“人随”

    企业领导者如何管理员工,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不管不行,但一管却又产生各种问题。

    管理包含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管”,第二个层面是“理”。

    在企业管理中,“管人”的结果会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管”而“顺”;

    二、“管”而“不顺”;

    三、“不管”而“顺”;

    四、“不管”而“不顺”。

    在如何“理人”的结果也有四种情况:

    一、“理”而“顺”;

www.liushuye.com

    二、“理”而“不顺”;

    三、“不理”而“顺”;

    四、“不理”而“不顺”。

    “理人”与“管人”有什么区别呢?“理人”,就是“管人”吗?靠什么方法把事情理顺呢?

    在“理人”与“管人”问题上,我认为是“理人”偏重于“阳”,“管人”偏重于“阴”,既“管人”又“理人”,就是“即阴即阳”的中庸之法。

    因此,领导者在企业管理中,关于“理人”与“管人”,要有三点清醒认识:

    第一,“理”强调从根源做起,“管”偏重以事论事。

    在领导力优化上,我们很很强调领导者个体的修炼,追求标本兼治,正本清源。因此,“理人”也就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试想一下,如果对于一个基层员工,企业主管天天强调要管理这个员工,这个员工是不是有逆反心理呢?在这种心理下,一件本来自己举手就能做的事情,可能会拖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去办理。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无疑是树立不起组织成员的责任感,使得整个组织没有向心力。

    当然,我们说领导一个团队并不是不要去管理,而是要管理得要有分寸,符合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如果一个领导天天说要加强企业和员工的管理,但结果是“管”而不“理”或只“管”不“理”,那还不如不“理”。因为只有“管”,而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没有把事情“理”顺,那么一个员工今天犯的错误,明天这个员工或另一个员工可能还是会再犯。那么,这样的“管”,就达不到杜绝问题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潜藏式领导将已法则》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