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状态下,由于自己的谦让之风,一定会“安”上级领导的心,觉得你这个人是一个好同志,好下属,有尊上卑下的谦让礼节,我把你提拔下来,你一定会感恩戴德,知恩图报。因为你在公开场合上这么说,就相当于把我一直想说却不方便说的话说出来。对你的评价,他一定表面上是面不改色,其实是心里偷着乐也说不定呢。
其二,被推荐人会怎么想。
被推荐人心里有两方面想法:一是如果这两个人本来就是竞争对手,那被推荐的这个人就会想“好你这个家伙,正是阴险,明知道这是上面已是盯在案板上,已经敲定好的,你还特意在会上虚情假意地推荐我,这是做什么,不就是往你自己脸上贴金嘛,上面都敲定好的,我怎么可能跟你抢得到呢。二是如果这两个人关系还算不错,那被推荐的这个人就会内心暗喜“这个哥们真是不错,既然在大会上自己升职也还不忘在领导面前刻意表扬我一番,那是否空下来的职务,是会是我的人呢”。
其三,同僚会怎么想。
同僚的想法可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肯定是相通的,就是认为你的这个谦让之心是一种美德和修养,既能安抚上级领导,也能让在座的同僚都脸上有光,而不至于你一个人把功劳全占有了。如果你在推荐会上,不直接向领导指出“这是大家的功劳”,那别人就会觉得你独占了功劳,下一次,即使你升职了,他们也不会再积极配合你的工作,甚至偷偷呆在一边看你的洋相呢,心里暗想:“谁叫你上次光在上级领导上在邀功,一个个享受功劳,而偏偏把我们忘掉了呢!”
其四,自己目的能否达到。
由于自己的谦让,不管在同僚、竞争者还是领导面前,自己都达到了利益的平衡。由于不居功独享,因此,“上”与领导分享功劳,“下”与下属同享功劳,“平”与竞争者和同僚共享功劳,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有功劳,然后达到人人满意的结果。而人人满意的结果,正是自己要达到的利益目标最大化的最高形式,偏损了一方,都不是令人满意的结果。
其五,分享的时机要把控好。
我们中国人很讲求“时”。我们常讲“时也,势也”,时间到了,有利于自己的形势才会到来;时间不到,即使外面的形势再好,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劣势。
在这个案例中,作为你这个主角,在说上面那些“分享”的话,不是任何场合都合适的,相反,在不合适的场合说上面的话,反而会弄巧成拙,令人生厌,甚至会中途而废。中国有句古语叫“煮熟的鸭子也飞了”正是由于时机把握不对而弄巧成拙的实例。
因此,在这个案例中,作为你这个主角,最合适的“分享”时机,无疑是在最公开、多面的,即上级领导、同僚、下属等都在的情况下,你把每个人的功劳,都说出来,然后让大家都觉得,这份功劳是大家的,而不是你一个人的。这就是把握的时机。不懂这个技巧,私下里或不公开的场合,双面地进行沟通,反而达不到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