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赚钱最重要,其余都免谈

[类别:运营实务] [更新:05-02 11:31:56] [浏览:6759 次]

    如今的广告已经严重脱离了其本质,很多广告宣传跟“诈骗”和“抢劫”毫无二致。有人还振振有词的跟笔者说:“广告就是要夸张,不夸张还需要做广告吗?”笔者不想再去说明什么叫“广告”,广告的本质是什么等等,因为这很无聊......不是说广告宣传有多“邪恶”,而是在这样的“气候”和“氛围”中,广告已然沦为成一种让消费者毛骨悚然的东西了。

    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营销发展突飞猛进,成就令世人“瞩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只学到了表象,而没有学到精髓——最重要的商业道德和底线(更不要说社会责任),在疯狂和浮躁的烟尘中,一切都被掩盖了。很多人,很多企业在“灰飞烟灭”的掩映下,浑水摸鱼,疯狂吸金,或许还有掩耳盗铃。

    我们经常在电视和移动电视上见到的挑战你忍耐极限的“碧生源减肥茶”广告涉嫌违法被查了。笔者搞不懂,类似这样的违法、虚假广告发布了好几年,才被查,这样的企业岂不早就赚的盆满钵盈了?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减肥产品大抵离不开虚假宣传。另外就是电视购物,自从“候总”开创了“疯狂电视购物新概念”后,电视购物栏目如获至宝,全盘拷贝过来,如果说“候总”的电视购物节目除了虚假外,至少还有一点“娱乐性”,但其他的“拷贝节目”只有两组词语来形容了:虚假+恶心。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举个刚刚碰到的例子加以简单说明。

    最近因为装修店铺,接触到很多广告设计、装修“公司”。几天下来,真是大有“收获”,尽管未必完全是本文所说的“虚假广告”范畴,但形成此类困境的本质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除了赚钱,其他的都是“幌子”。在感叹隔行如隔山的同时,笔者对出现虚假、违法的“广告”得以“重新认识”。

    按照他们所谓的“行规”,要出“效果图”就必须付一半的费用,一张“小图”要付600元,出“大图”要付全款。一旦你付了一半的款项,接下来他们就会随出一张图来“忽悠”你,(也许不是忽悠,而是能力或其他认识问题),改动三次不满意,他们就不改了,不管效果怎样,也得付全款。

    实在没有办法,只得自己将能找到的资料和品牌LOGO等以前的东西全部发给设计人员,但最后出来的效果图还是很没有“效果”,接下来,因为忙的不可开交,就没有管“这张图”了,心里想:反正他也做不出来,再则也付了一半的钱,现在我也不要你做了,余下的钱也就不付了。接下来几天也没有设计人员的消息,但周末了,他打电话来要钱,说要结清余款,笔者心想:设计的东西肯定要有效果,否则还设计什么?凭想象直接施工就可以了;而设计人员则说:我已经改了三次,公司“规定”不能再改了,就这样了......

    他说,你不给我钱,我每天去你店里要。呵呵,还真被赖上了。但笔者是极端的不满意设计的效果,不管是在“原创性的设计”还是“按照笔者的思路来设计”,都非常让人失望。

    最后还是把大部分钱付给了他,因为不想为这点钱影响生意,或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

    这个例子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很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企业,就算是大企业也会为了生存或者利润而不惜放弃根本——存在的某种价值。如果按照这位设计人员所说,不管效果,只要做了工作就要收钱,那么,另一方的利益又怎么得到保证?花钱买没用的东西,岂不是冤大头?

    赚钱很重要,因为企业要盈利,员工要生活,但如果仅仅是为了短期利益,以后的客户又怎么相信你呢,或者客户在你这里得到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前期接触时的宣传和广告介绍?

    陈丹青在《非艺术访谈》中说:现在的中国人,太急了,急惨了......

    也许就是急着赚钱,不顾其他。

    在一些购物电视上,钻石首饰的价格几百元,原装瑞士手表998元,手机不用充电,太阳能电池、泥头车也压不坏,真是汗。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埋怨消费者愚昧,总是上当。但凡事都逃脱不了一些规律的,不只是中国的消费者愚昧,国外,西方的消费者也不过如此。可是,时间上持续很短,但在中国市场却长盛不衰。道理何在?

www.liushuye.com

    几年前,英国有个“无业游民”,她发现每天发垃圾邮件,叫人给她汇款,居然每年收入数十万英镑;无独有偶,在美国,一个类似的人物也在网上发布中奖的邮件,而有数十万美元的收入。但这样的事情在国外不会长久,而在中国却愈演愈烈。

    我们经常在热闹的街头看到里三层外三层的“象棋残局”、天桥上的“红蓝铅笔”、客车上的“可乐中奖”,闹事区的“捡钱、分钱游戏”,但总会有人上钩。主要原因是抱着试试看,贪图小利的心理。

    也许,这是“规律”也是“概率”,总会有人上当的。

    虚假广告,也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总会有人来购买,一旦没有相关部门去监管,或监管不到位,在利益和“示范效应”之下,很多企业或个人都会趋之若鹜了。

    说得严重一点,这种诚信的缺失不仅仅是个别人,而是一种社会的“普遍现实”,到最后消费者找上门去,倒变成了不讲道理,胡搅蛮缠,甚至被认为是不诚信了,当一件事物成为大多数人默认的时候,谎言也变成了真理。希特勒说: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最终,久而久之,电视购物、减肥、美容产品、其他保健品在消费者之间就会陷入“囚徒困境”,即:大家做了“不理性”的选择却成为了现实中“最优”的选择。套用猫扑2009最时髦的词汇:“杯具”!这难道不是“杯具”吗?


《赚钱最重要,其余都免谈》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