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咖啡茶咖啡和茶的博弈

[类别:运营实务] [更新:05-02 11:09:55] [浏览:6545 次]

    编者按:时下的中国茶叶行业,仿佛是一匹吃了兴奋剂的骏马,疾驰在大江南北、国门内外。

    中国茶叶复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的健康需求使然。喝茶,小则提高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大则提高一个国家的国民身体素质。

    就如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一样,我们也许会看到,一杯茶健康一个民族。加之喝茶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意义,更具有文化层面的意义,甚至可以“优化”一个人的心灵。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09年11月5日,安吉白茶行业领导品牌世外茗源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健康观念的引导下,有可能会出现茶叶战胜咖啡的局面,即“白茶取代咖啡”,简称“白茶取啡”,后被戏称为“白茶娶妃”。

    这一观点火速在业界传播开来,旋即引发了一场“白茶与咖啡”之间的大讨论,被娱乐化为“白茶娶妃”之后,茶叶与之间的战火更为激烈,可以说是激起网友“千百万”。

    其实,茶叶咖啡之争,或者说茶和咖啡之间的“较劲”和“暗战”,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在这一十分巧合的时机里,安吉白茶领导品牌世外茗源抛出了一个十分顺势的观点,可以说是在“战火”上“浇了油”,让“战火”陡然升级。

    结果是,表明平静的中国茶叶行业,或者说是中国饮料行业,就由世外茗源的一些简单观点引出了沸沸扬扬的“白茶娶妃”论,至今争论不止。

    我恰巧在2006年第4期的《连锁与特许》杂志上看到作者吕志墉撰写的《咖啡和茶的博弈——两大连锁产业市场共生共荣》一文,文中有很多分析和观点,值得各方借鉴和参考,现全文如下,与大家共享。(以上引言和标题,为摘编者添加)

    咖啡和茶的博弈

    当今世界以饮品代表人类文化的惟咖啡和茶,咖啡代表西方文化的理智和节奏,而茶则代表东方文化的睿智和清悠。目前,在中国各大城市的连锁商业中,咖啡和茶形成了两大阵营,或许还有第三大连锁阵营—那就是咖啡和茶的综合体。

    时下,时尚界“西风”盛行,西方文化当道,在我国商业日渐繁华之际,国际交流火热之时,国人对西方文化倾斜度越来越高,人们以西欧文明为美,一股“西欧热”风靡于大街小巷间,连民工都穿着西服在工地上颠跑着。而在饮品行业,国人对于咖啡这个“洋茶”已经习以为常,似乎改革开放至今的数十年渐变只在一夜间同化了亿万中国人的休闲习惯:中式书桌上泡着香茗却戴着耳机听摇滚、爵士乐,抑或端坐在咖啡馆内望着路上满眼黄皮肤中国人。咖啡与茶,看似冤家对头,在国人眼中却都变得必不可少,两者在国内的推崇者各当其道,争斗之势,让人不禁遐想:在叛逆的80一代玩转于当今时尚之后,古老的茶道还能在这场市场争夺战中站得住脚跟否?未来的中国,究竟是Coffee深得人心还是茶道能不易其本?

    咖啡情结

    咖啡在人们心目中具有幽雅、清高而又浪漫、高贵的情调还缘于咖啡的发现过程,据说在寻找咖啡的旅途中,无尽的热情与罗曼史成就了咖啡如今的格调与品位!而“Coffee”这个词来源于大家公认的咖啡诞生之地—伊索比亚的咖发(Kaffa),后来随着咖啡的广泛流传便使用KAFFA命名,直到十八世纪才正式易名为“Coffee”。

    如今,全世界每年消费的三分之一的咖啡都来自于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地—巴西,当地有名的产地“麦德林”、“波哥大”等,出产的咖啡豆味道浓郁,品质较高。在巴西出产的咖啡豆品种繁多,等级也不尽相同,以中档咖啡豆为主。而阿拉伯出产的咖啡品质较好,价钱亦较贵。哥伦比亚为世界第二大咖啡豆生产国,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其咖啡豆品质优良。被视为最高等级的咖啡称“蓝山咖啡”,出自牙买加,真正的蓝山咖啡豆产量十分低,因而非常金贵。

    咖啡的高贵之处也在于其极为讲究的品种挑选、考究的研磨工艺,以及烘培制作和冲泡方式,重点在前三步,因而人们将咖啡看作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www.liushuye.com

    于是,咖啡在人们享受生活的过程中成了必不可少的主角!真正享受咖啡的乐趣在于它的口味与消费时的气氛,往往搭配了心情做调料的咖啡被喜欢玩味的人称作是“有灵气的咖啡”。同样的咖啡,在不同心情、不同煮法、不同伴侣的参与下,形成不同的韵味,“意大利”的浓郁、“拿铁”的甘纯、“卡布其诺”的轻快,都让人难以忘怀。追求精致生活的人们,如今大多喜欢选择咖啡来陪伴自己度过忙里偷闲的愉快时光。无论在会友的轻松气氛下,还是在庄重的宴会典礼上,咖啡是永不过时的点缀。

    中国茶道

    相形咖啡的红火,轻灵、悠长的东方茶的低调造势不能不让人敬佩,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绝不亚于咖啡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无数高鼻子、蓝眼睛的异国人士慕名而来,对茶充满着敬意,就像泰森臂上中国伟人的头像、法兰西绅士脖子上的玉一样。

    茶的迷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色泽接近自然,更在于它悠久的历史,亦似世家子弟的儒雅。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深谙茶道之精髓,更将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人生也不可与之相离:“日啖三大杯”、“无茶不成仪”便是古人对茶重视的完美写照!古人不仅热爱茶道,更是把提高非凡境界、善品匹配的陆羽奉为圣人,饮茶之书被奉为《茶经》。佛教乃是世界名教之一,其与茶史的渊源也可追溯至晋朝,佛教在茶中溶入了“清”、“静”、“悟”等佛学思想,将人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这使茶的风格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当年周作人的苦茶诗也引起过人们对茶的特别爱好,而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与菊桑茶也有过纠葛。于是,茶又多了一份诗情画意。

    茶叶如同咖啡一般,也有高低贵贱之分,其制作过程也颇费周折,优质茶叶的金贵程度不低于咖啡。茶与咖啡的气候要求不同的是:茶叶栽培对光照要求极为苛刻,光照的强度、光质和光照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光合作用和质量,而采摘后的茶叶,炒或烘培也极考验功夫。有俗语:“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热天做炒茶”,就是茶农对园茶炒干手工操作烦劳情况的形容。

    完全的手工摘采、红掌杀青,给茶叶赋予了原创而非工业化的气息。自古以来,人们对茶的研究就很认真,从茶叶的栽培、摘采的时间、炒干的高要求,到成品后冲泡时对茶具的选择,水温、水量的控制,要求都相当严格。至于对好茶的评判,普遍认为:一壶好茶就应该有“头苦二甜三回味”的完美味觉冲击。这使茶道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由于茶的悠久历史与典故,至今说起茶来,人们都似乎还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派祥和的画面:青砖黛瓦的老式房屋,爬满爬山虎的墙上贴着泛黄春联,榉木桌子上摆着沾满茶痕的紫砂茶壶,还有那雕花的窗棂上透出的清凉的月光……让人怀旧而温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只能在品茗时分,方能享受到中式的休闲方式、布景和道具。

    文化交锋

    不知道用茶罐煮咖啡是何滋味,然而在今天,两种格调、两种风格的饮品却遭遇了一次大碰撞!西方速食主义观念的流入,狠狠地冲击着我们古老的东方文化。随处可见咖啡吧、西餐厅、酒吧的老板们乐此不疲地用惯用的“伎俩”赚钱。而咖啡作为西式餐饮的主流产品,与牛排一起风靡了整个亚洲,连台湾地区的王永庆老先生也搞了“台塑牛排”。而更加强势的咖啡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冲击着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的味蕾。国人有了鉴赏咖啡的能力,茶便失去了它的主力战场。中国茶魁家乡杭州一度不卖龙井只卖咖啡,各类曾经幽雅的茶馆在审美和利润的冲突下,为求自保而纷纷易味,不少茶馆改造成以娱乐为主饮茶为辅的“棋牌室”,茶的身价处在下降的通道上。

[1] [2]  下一页


《咖啡茶咖啡和茶的博弈》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