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2010年,同样是中国企业500强,有的掉队很快,有的进步很快,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核心动力是生生不息还是走向衰竭,而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企业能否基于自身独特能力内核实现裂变式发展。
中小企业成立多年,但是长不大,无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难以摆脱多年来形成的低水平路径发展,缺乏支撑长期发展的能力内核。
支撑500强和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动力在哪里?
多元化掉队,一元化同样掉队,原因何在?
2002〜2010年中国500强“掉队最快50名”排行榜显示,这些掉队最多的企业有2个特征:
慢增长等于快掉队。在这9年当中,掉队最多的50名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加了约100亿元,虽然绝对数量并不少,但与同期长跑最快的50名大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加近350亿元相比,那就相差很远了。
多元化掉队,一元化同样掉队。榜单显示不断掉队的企业中既有广泛多元化的大企业,也有长期坚持一元化、专业化的大企业。这些都说明,多元化或专业化的争论是企业长期成长的假命 题。
基于上述特征,我们在对这些掉队企业的研究发现,在企业近10年的扩张发展过程中,核心动力衰减是最关键的原因。
中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黄金经济周期”中,大企业由于历史原因或者抓住了发展的先机,依托中国制造和市场高度不饱和的优势,实施资源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扩大市场边界等外延的扩张模式,缺乏可持续升级激发核心动力的“能力核”,或是衰老的能力核与企业的发展日益错位。但这种成长存在典型的路径依赖,企业越大,系统越复杂,内生性改革的推动力越弱,惰性越强,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导致核心动力衰减的4大能力核病症:
病症一:能力核错位的盲目扩张。从掉队最多的50名企业排名中寻找那些具有多元化特点的大企业,具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业务虽然涉及很多很广,但是却很少能在某一项业务中长期做到行业的领先地位。掉队第六名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核心优势在豆奶领域,但在豆奶领域的市场刚刚占据不久,根基不牢的情况下便急于向乳业、食用油、白酒、能源等领域发展,偏离了优势主业,分散了有限的资源,使维维集团不能在任何一个行业领域内持续保持高增长必须的投入。类似例子如第35名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第26名宁波维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22名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第49名杉杉集团有限公司。
病症二:能力核与组织管控能力不匹配。组织管控能力对于持续高成长动力非常重要。在掉队最多50名企业排行里,还能清晰地感觉到如果不保证一个强有力的集团组织管控和管理机制与能力核相匹配,企业就不可能持续快速发展。
掉队最多第12名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是行业性管理部门重组形成的集团,集合了上海纺织系统的名优品牌产品。掉队最多第14名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集合了当地系统内的主要企业,第27名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也包括了上海化学工业系统的业务和企业。2002〜2010年的发展数据告诉我们,这种表面的行政性重组合并,可以使企业具有一个大的业务规模基础,但如果没有后续的集团化组织改造和管控能力的提高,其核心优势难以快速复制到扩张中。
病症三:衰老的能力核。从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出行业增长快慢对企业名次位置的影响,这对企业转型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考验:是否能尽早甩掉衰老的核心能力,重建符合新兴行业周期的能力核。榜单上退步第一名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四名天津市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第34名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第44名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第46名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第48名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核心优势均为区域性建筑施工。对比房地产业,建筑施工行业毛利水平低、竞争激烈且长期占压资金,这些行业因素对于业内企业的长期成长制约明显。
www.liushuye.com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摩托车制造行业,退步第21名隆鑫集团有限公司、第25名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都在体会摩托车制造行业高竞争和低利润的残酷性。相比而言,在500强中排名增长的大企业排行中就有吉利集团和中国重汽集团两家企业。重庆力帆实业集团也正在向汽车制造发展,试图在新的行业构建新的“能力核”。
病症四:缺乏能力核的“空心症”。首先是传统的简单贸易型企业的败落,退步第20名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第29名江苏开元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第41名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都是以贸易为核心业务的大企业。但核心业务不等于“可复制的核心能力”。10年前,大量的进出口贸易业务还处在国家政策管理的阶段,贸易公司由于配额、渠道等专有优势,曾在国内成为最受青睐的企业,但在今天的产业链上,贸易只是一个没有实质业务的交易环节,并没有实质的核心业务,如果不积极转型,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核”,它的衰落将势不可挡。
附文:
排行说明
“2002〜2010年中国500强掉队最快50名”排行榜及“2002〜2010年中国500强长跑最快50名排行榜”的具体排名方法是:
以每年度中国500强企业的排名位次作为基础,找到2002-2010年间中国大企业在500强中的相对位置;
为了反映企业成长的长期状态,我们选择至少存在7年数据的中国500强企业进入最终的排名范围;
分析500强企业在2002〜2010年间排名的变动趋势,计算开始年度和最近年度每家企业的排名位次差作为本次排行的主要依据;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剔除了数据或者名称明显非正常的个别企业,以保证排名数据的相对合理。
榜单有些年份出现空白,表示该年度该企业不申报500强或已经被甩出了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