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异质竞争考验运营商应对能力

[类别:运营实务] [更新:05-02 11:14:41] [浏览:6628 次]

    —一个本土公司的探索

    六、七年探索,三次业务转型,中商国际认识到:管理服务商要提供的不是服务,也不是产品,而是企业标准与客户个性对接的服务产品

    管理服务行业抱怨整个行业不规范,抱怨高级人才的流失和知识管理的不可操作,企业抱怨管理咨询公司高价格换来的却是一份难执行的咨询报告,抱怨当时看似热闹红火的培训换来的是热情退去的行动尴尬。

    在中国做管理服务,难!

    管理服务行业虽然是高智力的行业,聚集的也都是高智商的人才,但其业态的确不能令人满意。有人说,提供管理服务的公司都像是手工作坊,的确非常形象。特别是在中国,即使是管理服务行业,特别是管理咨询服务行业数一数二的公司,甚至都无法和一些成熟行业的三流企业相抗衡。管理服务对象的需求个性化和内容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咨询服务项目历时长,项目过程复杂,服务标准很难确定,结果无法评估……先不说做管理服务的公司又苦又累可能还拿不到尾款,单就很难让服务对象满意这一条,就不能不为管理服务这个称不上行业的行业担心。面对巨大的对于管理服务的需求,管理服务行业却不知道未来的道路在哪里。是服务本身出了问题,还是服务的产品需要改进,还是管理需求和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着某种信息和操作方面的不对称?在中国做管理服务,是否需要新的思路和尝试?

    在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的时代,如何保证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人都可以提供或消费到一种“质量好”的产品?中商国际在管理服务业通过六、七年探索,三次业务转型,逐渐认识到:客户所需求的,不是珍珠,也不是一般的项链,而是个性化的项链。服务商要提供的:不是服务,也不是产品,而是企业标准与客户个性对接的服务产品。

    第一次转型:

    主业聚焦咨询——定制化

    服务是一个系统,但服务者和服务的对象都是人,这就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加之服务的内容个性化特征明显,知识很难管理和固化,其很难被复制,这无疑成为管理咨询行业的最大困惑。

    深圳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简称中商国际)的前身是深圳的咨询业协会。本来就是为咨询行业服务的,但看到客户需求急剧增长,一般咨询公司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然后开始转型,组织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后来并入深圳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

    咨询本身是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咨询方案的。因为企业的问题一定是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所以,咨询不同于工业化大生产,不能大批量复制出解决方案,必须量身定做。

    咨询像什么呢?手工作坊。咨询专家靠自己的手艺活儿吃饭,接一个客户的单,就为它制造出一个咨询方案。行业手工化带来的弊端,很明显的表现在所生产的咨询案子质量难以保证,忽高忽低,人的因素包括个人能力、个人的情绪状态,都会影响到结果好坏。另外,个人能力突出的专家也极易流失,这对最大的资产是人力资本的咨询公司来讲,无疑是最大的困惑。

    其实,不仅中国的咨询业如此,外国的咨询业虽然在流程化、标准化方面优于国内,但是也时常免不了遭受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挑战。

    为了摆脱咨询业手工化的不利发展趋势,CCI中商国际在咨询定制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在行业内进行推广。比如,在价格方面,制定了价格标准——“咨询业三级九档价格标准”;在流程方面,制定了“咨询项目七步流程”;在选人方面,制定了咨询人员的“四维素质模型”。

    这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质量标准的控制。但是,由于咨询案的个性化差异太大,前一个咨询案用到的知识很难直接用到新的案子中。可以这样说,即使在同一个行业里,咨询案的复制可行性也是非常低的。加之持续跟踪服务的成本,无论对客户还是对咨询公司本身,都是难以承受的。

www.liushuye.com

    正是这个主要原因促使了CCI业务的第一次转型。CCI在咨询业务开展的同期,也运营了一系列的培训项目。中商国际发现,培训的定制化生产比咨询容易得多。所以,CCI在2004年正式大举开展培训业务。

    第二次转型:

    主业转向培训——产品化

    知识体系是有标准的,但是人的风格没有标准。以产品为中心,人便可以越来越抽象化,知识模块于是被放大了。

    如何将培训产品化,CCI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操作:

    在培训业务的流程方面,使用ATC法。何谓ATC?A-Audit(测评),T-Training(训练),C-Consultation(督导),三步结合的培训流程。

    在课程设计方面,开发了一系列标准化课程。例如,PTT(《职业培训师培训》)、领导力、MTP(管理力训练计划)、管理沟通、顾问式管理等标准课程。这些课程在主题、框架、表现形式、内容设计等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

    在培训师的筛选方面,制定了“培训师的九段技能评价标准”。目前培养了符合CCI标准的培训师近百人,初步体现了培训师复制的成效。

    培训产品化的过程中,有不错的收益效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培养标准化培训师的过程中,培训师的个人风格严重影响培训效果。主要原因是,早期所开发的课程还比较粗糙,模块化不够,所以就比较鼓励讲师个人发挥。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培训师由于过度关注个人风格,忽视了培训课程的标准化,进而出现了讲师水平的参差不齐。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客户的需求差异化、个性化。比如一个连锁药业的客户,需要一个组织变革的课程,他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连锁药业的组织变革应该怎么讲?

    对这样一些问题,应该如何来解决呢,能不能考虑把咨询和培训结合起来,做标准化定制的尝试呢?

    第三次转型:

    主业整合咨询和培训——定制性产品化

    大众都需要个性化,企业更是如此。怎么解决产品标准化和需求个性化的矛盾。中商国际运用的是无限可分原理。

    今年对于国内通信市场而言是波澜不惊的一年,由三大运营商的年报可以看出,国内通信业进入了成熟发展期,收入和利润增长稳定但环比增长速度放缓,传统业务持续增长但量收增幅不匹配,新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源自于新业务和新领域。

    与运营商收入、利润增速放缓相比,2010年国内的互联网业龙头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腾讯取得了收入人民币196.46亿元(同比增长57.9%)、净利润人民币80.54亿元(同比增长56.2%)的骄人业绩;百度后来居上,近期市值已经超过腾讯并坐上国内互联网业的头把交椅,紧随Google和Amazon成为全球第三。在终端市场方面,Android、iOS、BlackBerry等紧跟Symbian成为市场主流,终端制造商和应用开发商也不再满足于原有市场的竞争,逐渐开始将触角伸向了通信运营商的领地。

    对此,运营商只有主动转变,积极应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竞争意识:立足全局快速反应

    在对传统电信市场的分析中,寡头垄断是常用的模型,国内通信市场更是如此。由于起步较晚,国内运营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仅向客户提供基础电信服务,而基础网络建设投入过大、国家对通信行业管控严格,这些因素造成运营商进入困难,三大运营商之间地位分明,相互影响和作用明显,这些都是典型的寡头垄断特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IT和CT的界线不断模糊,通信运营商面临的竞争不再限于圈子之内;竞争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设备或应用,而是包含软件、硬件、通道等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

[1] [2]  下一页


《异质竞争考验运营商应对能力》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